- 典籍屋
仡佬族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打篾鸡蛋”是仡佬族的民间娱乐活动,它集体育与娱乐于一体,充分的反映了仡佬族丰富的民族文化。“打篾鸡蛋”不分年龄性别,只要有兴趣都能参与,“打篾鸡蛋”在仡佬族是种极为有趣的游戏。下面就让小编来为你介绍下仡佬族的民间游戏“打篾鸡蛋”。
“打篾鸡蛋”,又称“打篾球”、“打竹球”、“打竹秀球”,是仡佬族独有的一种传统民族集体体育竞技游戏。常在山间和田野举行,融体育和娱乐为一体,集庆礼与竞技于一身,曾普遍流行于贵州织金大营乡一带。
“打篾鸡蛋”作为一种娱乐项目,最早出现在《溪蛮丛笑》中:“仡佬土俗,于岁节数目,人赴野外分两队,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名飞紽。”飞紽,即“篾鸡蛋”,是用柔韧的楠竹或金竹细篾编制而成的,形如鸡蛋,小的如拳头,大的如足球。
有实心和空心两种,实心“篾鸡蛋”内塞稻草或碎布旧棉,空心“篾鸡蛋”内装铜钱或石粒,一般重量不超过250克。“篾鸡蛋”的外面涂有各种颜色,像一个个彩球,用以往来抛接娱乐。“打篾鸡蛋”不仅需要机智、灵巧的动作配合,还能锻炼人的力量和速度。据说在古夜郎国仡佬族先民就是将此运动作为练兵的手段之一。
贵州省务川自治县是仡佬族的发祥地,也是全国少数几个以仡佬族为主体民族命名的自治。关于“打篾鸡蛋”的来历,在务川自治县有一个传诵已久的故事。
传说仡佬人非常崇拜宝王和山王,宝王是仡佬人采丹砂的领头人,他在开荒辟草中挖出一个“圆宝”,得知是朱砂圆宝,后向周武王进贡,周武王得宝后,封他为“宝王”。山王是仡佬族人的自然崇拜,认为山有灵气,可保佑人们事事顺心、万事大吉。仡佬族人民根据仡佬族先人关于“宝王”和“山王”的传说,改编而成了“打篾鸡蛋”游戏。
在仡乡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时有位叫竹青的仡家姑娘,心灵手巧,善良美丽,深得小伙子们的喜爱。竹青向求爱者们提出,谁的篾球编得好,打得好,就嫁给谁。众小伙儿铆足了劲练技艺,结果一名叫竹平的青年以其精湛的编球和玩球技术,赢得姑娘的芳心。
从此,篾绣球便成为仡佬人爱情的象征。如今不少相爱的年轻人,还以送篾球互表爱意,青年男子更将打好篾鸡蛋作为值得夸耀的技艺。
“篾鸡蛋”,是用竹篾编织而成的形如鸡蛋的竹球,人们又称之为“篾球”或“篾绣球”,球的直径通常在15厘米左右,涂有各种颜色,宛如彩球,有实心和空心两种,实心塞有稻草等柔软之物,空心内装铜线、石子、响铃等物,打玩时竹球会发生阵阵声响。
编织“篾鸡蛋”,选择竹子最好选刚出林的为佳,也就是刚长出竹叶的嫩竹。首先将砍好的嫩竹剖成篾条,圈好后置于火坑上烘干,再放到水里、粪池里或者是水田中浸泡,嫩竹经过烘干与浸泡的过程,增强竹篾的柔软性,其目的是使竹篾更具韧性,不伤打玩者的手。
竹篾浸泡数月后捞起洗净,并根据编织需要修整长宽度,竹篾一般长约7尺,宽2厘米即可,一条完整的竹篾可以分剖成一条青篾和2至3条黄篾,黄篾同样能够用来编织篾鸡蛋。编织的方法是先将篾条挽成所需大小的一个圆圈,再慢慢地根据圈裹成球状后用竹篾穿接缝隙,最后塞入稻草或铜钱、石子、响铃等物后封口。
在务川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打篾鸡蛋”已经成为仡佬族人民庆祝节日和丰收时必不可少的一项特色的文体游戏。同时,相关保护部门将这一游戏系统地整理加工并推广普及,“打篾鸡蛋”已作为全国民族体育运动会的表演竞赛项目,以现代的方式走到了世人面前。在当地村村寨寨都随处可见,成为小朋友、青少年经常组织开展的一项业余娱乐项目和各中小学校运动会的主打项目。
“打篾鸡蛋”的比赛场地很简便,一般有两种玩法:
一、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4~8人。在比赛场地中央划一条中线或横置竹竿,以界为“河”。常见的玩法有“过河”、“换窝”、“进缸”、“盘子”、“呆子”等,如:玩的时候,双方队员可以用手拍、托、推、扣,也可以用脚踢。如果“篾鸡蛋”碰到了手足以外的身体或打不过河,则为失败。如果“篾鸡蛋”在本界内落地,对方可以越过河界占领落点的地盘。以将对方赶出全部地盘为胜。
二、不分队,人数也不限。先由一人将“篾鸡蛋”扔到远处,众人奔跑过去抢夺。抢到者又往另一方向扔。以谁抢到“篾鸡蛋”多为胜。
现在“打篾鸡蛋”虽然只是一个表演项目,但它不仅具有民族性、观赏性,还有很强的对抗性。以其浓厚的民族特色反映了仡佬族丰富的民族文化,更以积极的风貌体现了仡佬族人民团结协作、勇敢拼搏的精神。近年来,通过不断改进,其规则也日渐成熟。
2006年底,“打篾鸡蛋”被列入了遵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7年,在广州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贵州省代表队的“打篾鸡蛋”第一次在全国民族运动会上亮相,当即在148个表演项目中脱颖而出,获“传统体育项目表演类金奖”。近几年,我省有关部门正在准备申请将仡佬族“打篾鸡蛋”项目推荐为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