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项羽放走刘邦
许多人都觉得鸿门宴是楚汉相争的重要事件,应该杀掉刘邦的,但事实上,从当时的形势看,项羽不能杀刘邦,因为刘邦的其他诸侯的风向标,一旦被杀必然为让项羽失去人心。但从项羽个人的角度看,他主要有三个理由放走刘邦。
《鸿门宴传奇》中的刘邦项羽
其一,项伯的说辞。项伯原本只是好意提醒张良的,却被刘邦彻底说服,相信刘邦没有称王的想法,反而认为他有功,回到营地就竭力劝说项羽,建议不该杀有功的刘邦。当然,刘邦攻陷关中和咸阳是立了功,像一个功臣举兵是有违大义的,所以项羽取消了攻打计划。不过此时项羽并没有明确不会用其他方式杀了刘邦。
其二,刘邦的谢罪。刘邦是个工于心计的人,看准了项羽重情义,就主动谢罪示好,先讲述了两人的兄弟战友情义,然后含蓄地说明了自己的功劳,称是不小心先攻入了关中,表明自己不想称王,并指出是有人故意离间双方的关系,自己是忠心的。项羽一听,必然有所感动。
其三,樊哙的斥责。樊哙听说刘邦有危险,就闯进项羽的营帐,先是以秦朝的例子说明滥杀会遭到反叛而灭亡,再用楚怀王的约定指明刘邦本可以称王,但他却没有这么做一心等待项羽,显示刘邦的功高,从而告诉项羽杀功臣会步秦朝的后尘。樊哙的整套说辞动之情晓之理,加上刘邦后来已经趁机溜走了,项羽也只好放走了刘邦。
刘邦项羽结拜
刘邦项羽在共同反秦时结拜过,不过项羽只是刘邦结拜的众多兄弟中的一个,带有明显的政治性。要说刘邦和项羽的结拜,还要从两人的相遇说起。当年刘邦攻取丰邑不成,听说项梁在附近,就前去拜见,并获得了五千兵马攻下了丰邑。
《楚汉争雄》中的刘邦项羽
刘邦在还兵的时候见到了项羽,后来成为了项羽的部下。双方带领的分别是薄弱的农民兵和强大的正规军,当这些农民兵与领兵器时,遭到了正规军的蔑视和阻拦,于是激起了他们的愤怒,双方大打出手,正好被刘邦和项羽看到。按照军令,先挑起斗殴的人要论处,念及这些人是刘邦的下属,经过刘邦与项羽的调解最终没有被处斩。这时候项羽已经和刘邦比较亲近了,虽然有较大的年龄差距,但是两人聊得很投机,谈论家国大事和时局,更成为了结拜兄弟。
后来刘邦带兵与项羽对战,项羽指责刘邦没有信义,就绑了刘邦的父亲作要挟,说刘邦不投降就烹煮其父。刘邦的回答看似无赖却很机智,表示两人结拜过,父亲是共有的,如果煮了,就分自己一碗羹,惹得项羽不得不放弃。
其实结拜异性兄弟是刘邦常用的计策,年轻时与卢绾,得到了他的资助完成学业;与乡人喝酒成为兄弟,得到了他们的拥护;后来刘邦还跟项伯结拜,在鸿门宴中得到他的保护,因此他靠着与人结拜拉拢了不少人。刘邦与项羽结拜完全是看中了项氏集团的势力,可以依附这股势力成就大业,但是重情义的项羽却没有看出刘邦的意图。两人同为结义兄弟,项羽却比刘邦早死。
刘邦的故乡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出身在平民家庭,历史书上都说其为沛县人,起兵反抗暴秦后立为沛公。所以,如今大多数人认为刘邦的故乡在今江苏沛县。其实这话在当年并没有错误,但放在今天就又值得商榷了。
刘邦画像
刘邦出生在战国时期的沛县丰邑中阳里,这里是现在的丰县,如今丰县那里还有一条中阳里大街。当初沛是秦国的县,也就是现在的沛县。丰县当时名为丰邑,隶属于与沛。所以,刘邦可以说是沛县人。只是后来随着历史发展,丰县几经变迁,已从沛县脱离出来。因此说刘邦是丰县人才更为妥当。
在历史学术上,关于沛县丰邑的等级问题一直难有定论,但我们不妨这么想,无论沛县丰邑,刘邦生于中阳里确定无疑,而中阳里在《丰县志》、《太平寰宇记》和《江南通志》的记载中皆为徐州丰县境内,所以,刘邦的故乡在今日必然要说成江苏丰县。
至于沛县在刘邦的故乡中为何会成为这么大的谜团,那还要从刘邦的起家开始。刘邦曾做过沛县的泗水亭长,后来私放劳役,当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时,刘邦在沛县起兵响应。大汉王朝的霸业自此开始,所以刘邦是生于丰县长于丰县,却成名发家于沛县。更何况起义后在自立汉王之前人们多以沛公相称,后人误会刘邦为沛县人也就情有可原了。
现在的丰县隶属于徐州市,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处于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的四省交界处。这里气候宜人,温度适中,盛产瓜果农粮。矿产资源丰富,非常利于发展。
刘邦是皇帝吗
刘邦当然是一位皇帝,而且他出生在农民之家,年轻的时候一直都是没有作为,被人看不起,好不容易在郡县当了一个小小的亭长,起义爆发后成为了占据沛县的领导者。
高祖皇帝刘邦
刘邦与周边郡县的秦军交战几次过后,也占领的几个地方,随后投奔了项梁,与他一起把楚怀王熊心扶上了位。刘邦奉命西征,经历了不少苦战,由于他招揽名士,善于用人,在郦食其、张良等人的帮助下成功入关,灭亡了秦朝,之后在与项羽的对战中取得胜利,于公元前202年登基,建立汉朝,完成了从平民到皇帝的身份转变,统一了全国。
刘邦在位的时间不算长,但是他在国家治理上吸取了秦朝的教训,法律上取消了先前严厉的律法,主张德治,再用刑罚辅助;经济上提倡“与民休息” ,推进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免除徭役,释放了被迫为奴的奴婢,收服民心,稳定国家;在文化上命人修建天禄阁等藏书阁,尊崇孔子的礼教;在民族关系上也是采用军事与和亲的双重策略,还率兵亲征。
所以说刘邦是皇帝,也是少有的平民出身的皇帝。尽管历史上有很多质疑他的声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对历史是有巨大的贡献的,无论是在统一全国上还是后续的治理上,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我们的民族以汉族自称跟刘邦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刘邦身世
刘邦于公元前256年出生在楚国沛县,平民出身,原名刘季,在兄弟中排行老三,“邦”是他当上皇帝后才改的名。父母分别名为刘太公、刘媪,都不是正经的名字,只是下层人的俗称,相当于大爷、大娘的意思。刘邦的身世在史书上多有变化,有好几个版本,有些甚至还带有神话色彩。
刘邦画像
《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的母亲刘媪有一次在水泽之地休息,困顿之际睡着了,梦到了与一个神仙相遇。那天天空昏暗,有伴随着雷电,刘太公匆忙的跑过去,见到了一条龙盘旋在刘媪身体上方。没过多久,刘媪就有了身孕,产下了刘邦。刘邦生的很有贵相,有龙颜。
刘邦的身世也跟神母夜号的故事有关,据说刘邦嗜酒,每次喝醉了总能在他上方看到有龙盘旋着。有一天夜晚,他行走到水泽,叫一个人在前面走,那人回来报告说有条大蛇在路上,希望可以返回。醉酒的刘邦毫无畏惧地往前走,拿起剑就把蛇一分为二。后来有人到蛇所,看到一个老妇人在晚上哭,就问她缘由。妇人回道:“有人杀了我的孩子。”那人进一步问老妇人是怎么知道的,她回答:“我的儿子的白帝,化为蛇来到路上,现在被赤帝子杀了。”那人不相信,想告他,结果老妇人突然不见了。这么一来,刘邦就是赤帝子了。
《史记·封禅书》记载,刘邦登基后,汉代承袭了秦朝的制度,尊崇黑色,在原来四帝的基础上加了黑帝,用以祭祀,刘邦也就变成了黑帝的后代。不过按照《刘氏大成谱》的说法, 刘邦的曾祖父名为刘清,是战国魏国大夫,为避难从大梁搬到了沛县,家中比较富有,号称有百万钱财,乐善好施,导致在他祖父时财产都给光了。
刘邦斩蛇起义
刘邦斩蛇起义选自司马迁的著作《史记》。而这则故事体现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在这则故事中,刘邦的成功不仅为老百姓出了一口气,还推翻了“君权神授”的封建思想。
刘邦斩蛇起义
“斩蛇起义”主要讲述了刘邦在做亭长的时候,有个任务是要押送一批农民去骊山修陵,他也清楚这些农民到那里的下场是什么,于是决定将农民全部放走,但是有一部分人不愿离去想要跟随他。他喝的酩酊大醉,一农民前去探路,回来告知说前方有一条大蛇挡住了去路,一时过不去。刘邦则趁着酒醉举起手中的剑将那大蛇一劈为二,他们继续向前走,隐约听到妇人的哭啼声,便走近问她为何哭的如此伤心,妇人解释说自己的儿子死了,刘邦又进一步问她儿子的死因。老妇人说自己的儿子是白帝子,刚刚变成了蛇,结果让赤帝子给杀了。刘邦身边的一干人等认为她在说胡话,准备赶她走。谁知老妇人瞬间不见了。刘邦酒醒之后听别人说起这事,心里觉得很高兴,跟随他的人对他也是越来越敬畏。
刘邦斩蛇起义的这件事情从侧面反映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道理。然而他的成功不仅仅为了当时的农民出了一口气,而且还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让大家认为,谁都是有机会坐上皇位的想法并不是不能实现的。当然,这样的作为也个后世几任皇帝都造成了不小得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