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中国野史、秘史

嘉庆皇帝遭雷电劈死背后的不解之谜

嘉庆皇帝的死因是讳莫如深的。可是,父皇嘉庆皇帝的惨死,却在道光帝的心理投下了一个很深的阴影。后来,道光帝的执政老是表现出一种前怕虎、后怕狼的犹豫,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慎微。

道光旻宁

旻宁执政的时间长达30年。据说也应该算是一位饱受传统儒学文化浸润的有学之君,“经史融通,奎藻日新”。他在做皇子时,曾亲笔手书“至敬、存诚、勤学、改过”的条幅,悬于室内,日夜自省。不过,到了道光时期,世界形势比嘉庆帝掌权时更加日新月异,所谓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恬静的道光帝,却仍然只想凭借从故纸篓中学得的那一点知识,来跟外面缤纷的世界打交道,难怪他会有“绿水青山枉自多,……一样悲欢逐逝波”的哀叹了。

网络图片

道光皇帝旻宁这一辈子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的事情,但印象最深刻的,却有两件:

旻宁还是皇子。天理教教主林清领了200名乌合之众,动作娴熟地攻进了紫禁城东华门、西华门,冲着养心殿奔杀而来。史称“癸酉之变”。这件事情的发生有点奇怪,林清其人的经历,做过药店店员、官府佣人及运粮船夫,一辈子都在基层厮混,他凭什么本事轻易就突破了号称壁垒森严的紫禁城的防线呢?当时,昭梿是清太祖第二子代善之后,嘉庆时授散秩大臣,袭亲王爵。林清在紫禁城弄出动静之时,昭梿正与书童下棋消磨时间,听到这个消息,昭梿赶紧驰马入宫抢新闻,后来,昭梿在《啸亭杂录》中便以战地记者的身份,报道了这场发生于深宫之中的遭遇战:“贼由门外诸廊房得逾墙窥大内,皇次子立养心殿阶下,以鸟枪击毙二贼,贝勒绵志亦趋入,随皇次子捕贼。”

旻宁,旻宁手中拿着的那把凶猛的火枪,有人说是鸟铳,当时刚刚从西洋传入的一件时尚武器,也有人讲就是明永乐时的神机枪。总之,当时的旻宁手持这件劳什火枪,犀利无比,教民在他的精确点射下大为气馁,官军这才一举取得了紫禁城保卫战的辉煌胜利。嘉庆对于旻宁的“有胆有识,忠孝兼备”,当然感到很开心啦,因此,便给旻宁加封了一个“智亲王”的光荣称号。这应该是旻宁一生中所做过的一件最快意人生的事情了。

旻宁难以接受了。你说中国有史可查的王朝过去了83个,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皇帝老子也已过去了559位,大都说自己是上天的儿子,可是,为什么就嘉庆帝这一个儿子特别的倒霉呢?他竟然是天王老子用雷电劈死的。当时,嘉庆帝去了承德的避暑山庄木兰秋狝,有关他的死,大臣中悄悄地流传着各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嘉庆帝晚饭后躺在床上打饱嗝儿,突然,热河上空雷鸣电闪,一个滚地雷猝不及防地冲着嘉庆帝扑面而来,嘉庆帝当即“触电”身亡。另一种说法则是嘉庆帝领了大队人马在木兰围场围猎。但是,这一年,嘉庆帝的手气特别背,大型的野生动物老虎、黑熊呀什么的,连毛都没捞着一根,只猎获一些小兔子小鸟儿的小东西,因此,嘉庆帝特别的无趣。

嘉庆帝决定回京的这一天,半路上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雷电交加,忽然一声霹雳,嘉庆帝在众人的簇拥中踉跄掉落于马下。嘉庆帝一瞬间变成了一具死尸,所有的人均惊得目瞪口呆!最后一种说法尤其诡异。说是嘉庆帝与一小太监长期保持着断袖之好。嘉庆帝正与小太监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中鬼混,忽然一道道的闪电穿过一层层的乌云,朝着烟波致爽殿奔腾而来。其中,一个小火球钻进了小楼,在嘉庆帝的身上炸开。嘉庆帝就此成为一个永恒的传说。

嘉庆皇帝在宫中就险些被陈德刺死。当时,大难不死的嘉庆皇帝曾经在《遇变罪己诏》中,心有余悸地讲过这么一句话:“朕虽未能仰绍爱民之实政,亦无害民之虐事,突遭此变,实不可解!”嘉庆帝不能预料到后来的惨死。否则他后来在九泉之下,大约口口声声都要向人诉说自己的《窦娥冤》了。

嘉庆帝的死因是讳莫如深的。可是,父皇嘉庆帝的惨死,却在道光帝的心理投下了一个很深的阴影。后来,道光帝的执政老是表现出一种前怕虎、后怕狼的犹豫,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慎微。道光帝愈是怕出错,愈是祸事连连,这也怪大清朝的气场不行了。

道光帝的即位,下面的臣子也不是没有闲言碎语的。

嘉庆帝猝死,根据王氏《东华录》的说法:“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日,仁宗遵密建法,亲书上命,缄藏匣,默体先志,慎简元良。”似乎道光帝的上位是笃定的。

嘉庆帝可能改变主意,把密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的匣撤了出来。根据御制《古今储贰金鉴》的说法,雍正帝所制定的秘密确立储君圣旨,皇帝在选定继承人之后并不需要向群臣宣布,而是预立密诏两道,一道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一道藏于皇帝随身携带的金盒之中。一旦皇帝升天了,大把两道密旨放在一起印验无误,即可以举行新皇帝登基的手续了。当时,嘉庆帝崩驾后,朝廷重臣们只从服侍嘉庆帝的一个小太监,身上搜出了密旨的副本,而“正大光明”匾额后的正本却失踪了。按照大清朝新君确立的严格程序,道光道的继承权并不明朗,因此,道光帝当时面临着他人生的第一次重大的政治危机。

网络图片

记载有他在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三月二十九日所写下的一段日记:“皇帝有三个儿子,长子则面貌凉薄,人且凡庸。第二子则广颊丰耳,人亦宽弘。第三子则最为颖悟,有文艺,年虽少而颇练达事务,皇帝最喜欢他。”朴绮寿所描绘的“皇帝三子”,为当时的长子绵宁36岁(道光帝担心绵字老百姓不容易避讳,做上皇帝后便改名叫旻宁),次子绵恺22岁,最小的儿子绵忻12岁。绵恺、绵忻均为道光帝的继母孝和睿皇太后所生。当时,36岁的道光人瘦削得像一只猴子,又没有多少精神气儿,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像极了一个昏昏欲睡的乡下土老帽儿,这难保后来的嘉庆帝不会产生其他的想法。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