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中国野史、秘史

夜郎是怎么自大的

夜郎自大是最难听的贬义成语之一,因为这个成语,夜郎国为人熟知,但一点儿光彩也没有。可是,我们看看历史,就觉得夜郎自大并不是简单的自高自大,而是情有可原。

我们是通过《史记·西南夷列传》才知道曾经有个夜郎国的。

其实汉王朝及汉之前的王朝也并不知道有个夜郎。是汉武帝想要通过西南地区寻求到一条通向身毒(印度)的通道,才知道有一个夜郎。

汉武帝的使者是先到滇国的,一到滇国,滇王就问汉使者:"'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

滇王与夜郎侯的事,在《史记》中也不是著名篇章,以后也并不大为人注意。到了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才有了"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这才有了成语夜郎自大,成语夜郎自大就是从这儿来的。从此,夜郎背上了坏名声。

我觉得夜郎委屈有下面几点:

一、"汉孰与我大"是滇王说的,并不是夜郎君说的。《史记》只说了"及夜郎侯亦然",也就是说,夜郎王只是说出了与滇王类似的话,但到底是不是说了"汉孰与我大",并不清楚。

二、再说了,即使是夜郎王说的也是"汉孰与我大",这也算不上是"自大"。"汉孰与我大"只是问一下,打听打听,并没有说:我比汉朝大或者我与汉朝一样大。

三、只许你汉朝自大,人问一下就不行了,就得受贬斥,若这话是汉使者说的,就不会遭到非议,其实这是汉朝自大。

四、不知道汉朝有多大,原因是"道不通故",是条件所限,并不是滇王、夜郎王自己有妄自尊大的缺点。互相不了解,其实,不光是滇王、夜郎国君对汉不了解,汉也同样对滇、夜郎不了解。怨不得人

五、《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就夜郎王眼光所及,与周围比较,夜郎、滇也确实是大。

成语还是成语,原来怎么用还怎么用,但是,我们不应该因此贬低夜郎。

有意思的是,20世纪末,竟然出现了"抢夜郎"的闹剧。夜郎国的疆域、中心区域在哪里?这个问题是学者们分歧最大、争论最为激烈的话题。目前,贵州省内就有安顺、桐梓、六枝、望谟、惠水、长顺和三都等地,认为古夜郎的中心在今天自己的行政区域内。云南省的宣威,广西和湖南也认为在自己的区域之内。各方都能引经据典,甚至找出学术论文。有的县甚至都想改名为"夜郎县"。夜郎又成了"香饽饽"。

据记载,夜郎国灭于西汉末期,汉成帝河平年时(公元前28-前25年),夜郎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不服从朝廷调解。汉廷新上任的牂牁郡守陈立深入夜郎腹地,斩杀了夜郎末代国王,平定了叛乱。此后,夜郎不再见于史籍。夜郎国存在了约三百多年。以后,晋朝曾在贵州设置过夜郎郡。唐初在今贵州石阡一带曾设置过夜郎县。不久在今湖南新晃一带又设置过夜郎县。宋代也短时间在湖南新晃设置过夜郎县,这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叫夜郎的县名。但后来的这些夜郎郡、夜郎县与原来的夜郎是不是同一地,至今也弄不清楚。

夜郎国的具体位置,史籍记载都很简略,只说"临牂牁江",其西是滇国。牂牁江是汉代以前的水名,今人根据其向西南通抵南越国都邑番禺(今广州)的记载,考订为贵州的北盘江和南盘江。多数人认为,夜郎国的地域,主要在今贵州的西部,可能还包括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及广西西北部的一些地区。在考古发掘未提供出可靠证据前,这样的争论必然还将继续下去。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