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吴三桂有几个儿子
历史上对吴三桂的子嗣并无详细记载,有明确资料的只有吴应熊与吴应麒,其余幼子皆未成年,便丧命于政治斗争中,不是为李自成所杀害便是后来三藩之乱平定中丧命。
长子吴应熊我们大都熟知,但关于次子吴应麒的资料记载有所出入,原因是吴应麒在吴三桂去世后,隐姓埋名,史料上未有明确的记载。
吴三桂次子吴应麒在隐世前,跟随其父出入战场,转战贵州、广西、湖南一带,立下不少战功,也属明末时期知名人物。但在其侄子吴世璠继承爵位镇守云南之后,《东华录》等史籍上就再也搜寻不到关于吴应麒的相关踪迹,而且清廷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将吴氏家族一脉诛杀,吴应麒如此重要人物竟成为了漏网之鱼,不难推测其隐姓埋名,隐于江湖了。
世人不禁推测,吴应麒是否化名为吴启华,吴启华此人避世来到龙鳌里隐居的时间恰巧与吴应麒失踪的时间吻合,而且吴启华的儿子取名为吴仕杰、吴仕龙,这与吴三桂的孙辈名字“世”字辈同应,中国古代对于香火继承极为看重,即使隐姓埋名也会取音同形似的字来代替,这样看来猜测吴启华就是吴应麒的推测也算在情理之中了。
吴氏一族在三藩之乱后落败,为免遭灭门惨祸,遂独留吴应麒一脉继承香火,吴应麒遂改名吴启华,隐世于龙鳌里,在其墓碑上至今可以考察到相关证据,其碑联上刻有“隐姓于斯上承一代统绪,藏身与此下衍百年箕袭”,这也算是验证吴启华即位吴三桂后代的有力物证了。
康熙打吴三桂
清王朝建立之初,根基未稳,尚需明朝降将为之平定镇守南方,并且满清八旗军兵力有限,入关后,面对义军与南明政府的反抗,不得不仪仗前朝降官降将,因此三藩势力逐渐养成,他们即是清朝最为有力的左膀右臂,同时也是皇室最大的心腹之患。
满清入关后,经过二十余年的抗战,终于肃清了义军势力,南明政权也彻底垮台,而清王朝的军事布局也急需调整,满清八旗军主要阵营在北方,以保卫京师以及镇守重要关口城池,而藩王势力主要分布于南方,吴三桂驻兵云南,尚可喜驻军广东,耿精忠驻兵福建,以此三藩力量最为强大,而这其中属吴三桂的势力最难控制。
吴三桂自始自终对于清王朝的态度都极为跋扈,其率领的将士皆为死士,军事实力极为雄厚,兵数高达十余万,因此清王朝对其势力极为忌惮。
康熙十二年,清朝势力厚积薄发,颁发削藩诏令。吴三桂表面上接受,暗帝正筹划着反清大计,一场耗时耗力的拉锯战因运而生。
康熙十七年,其余藩王势力接连投降,仅剩下吴三桂割据云南一隅之地,大局已定,吴三桂已无力回天,此时的吴三桂也已年近六十七岁,面对着日益雄厚的清政府,积郁成疾,在其部下死党的劝慰下, 建国称帝,已了心愿,同年入秋,抱病而逝。
三番之乱在吴三桂去世两年内平定,清王朝在康熙的治理下最终完成统一。平定三藩之乱历时八年,换句话说康熙打吴三桂打了八年,足见吴三桂势力的根深蒂固。
吴三桂哪里人
吴三桂到底是哪里人,并未有疑问,史书上对此有明确的记载,出生于明朝扬州高邮,明末之际辗转于辽东山海关一带,清王朝建立后,受封藩王,长居云南。
吴三桂,字长伯,明朝时期辽东人,祖籍位于江南高邮,今位于江苏高邮,其父吴襄任职锦州总兵。明朝崇祯年间吴三桂手握重兵,任职辽东总兵,镇守山海关。吴三桂其人在武术上极有天赋,崇祯皇帝初登基时,开科取士,吴三桂为当届武状元,后来秉承父业,任职都督指挥。
明末时期,吴三桂跟随袁崇焕镇守辽东,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山海关一带活动,直至李自成兵至北京城,崇祯一纸诏书将吴三桂召回护守京师,不料行程漫长,路途上有所耽搁,李自成先下手为强,攻克北京城,崇祯被逼景山自缢,明朝灭亡。此时仍在赶往京城的吴三桂退守山海关。
之后李自成招降吴三桂未成,反因陈圆圆一事激怒吴三桂,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借兵讨伐义军。清王朝建立后,吴三桂受封平西王,其领地划分为云南一带,此后的二十余年,吴三桂都生活在云南藩地。直到康熙年间,颁布削藩诏书,引发三藩之乱,吴三桂起义反清五年之后,于衡阳称帝,建国大周。这也意味着吴三桂在云南的割据势力气数将近。同年入秋后,吴三桂抱病而终,其后人吴世璠继位,与清军抗衡了三年之久,后被剿灭,三藩之乱从此落下帷幕。
上一页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