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中国野史、秘史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匈奴族和鲜卑族去向问题

在中国北方的400mm等雨量线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为抵御北方民族的侵扰,修筑了万里长城。匈奴、鲜卑是两个先后统治北方大漠的马上民族,他们用骏马弯刀一次次的南下,让中原的皇帝们头疼不已。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两个民族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究竟去哪了呢?纵横五千年的小编甜心即可今天就为大介绍下两个民族的历史去向。

先说匈奴,匈奴崛起于战国末年,曾趁着战国七雄争霸之际,出兵占领了河套地区。秦始皇统一六国,派大将蒙恬30万秦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屯兵上郡。此后蒙恬奉命将燕国、赵国、秦国的长城相连接,修筑万里长城。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中原大乱,匈奴冒顿单于不断率兵内犯。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率35万大军北上,却被冒顿单于的40万骑兵围困于白登。汉高祖逃出后,被迫采取“和亲”政策,以积蓄力量,但匈奴仍然不时内犯。

汉武帝时,西汉经过近70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国力大大增强,对匈奴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发动了三次大战:河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损失惨重的匈奴爆发了内乱,呼韩邪单于朝汉,娶王昭君与汉和好,汉匈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归汉,北匈奴与东汉分庭抗礼。东汉朝廷先后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而此时位于东北的鲜卑人开始崛起,不断侵扰北匈奴。屋漏偏逢连夜雨,北匈奴连续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惨重。无奈之下,一部分匈奴精壮在单于的率领下开始西迁。他们西迁不是一蹴而成,走走停停,历经数百年之久,最终有一部抵达欧洲多瑙河附近,他的首领就是被誉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

匈奴人走了,鲜卑人占据了北方大漠,那些没有迁走的匈奴人并入鲜卑族之中。南匈奴继续南下,在东汉末年,曹操将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扣留,将其所部分为五部。此后的十六国之乱中,我们又再次见到了匈奴人的影子。将西晋王朝灭亡的刘渊,就是南匈奴五部之后,他建国号为汉(后来改为赵,史称前赵)。此外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也是匈奴人建立的政权。此后中国境内匈奴人逐渐从史籍的记载中消失,因为他们逐渐融入汉民族以及其他民族之中。

十六国之乱中,鲜卑各部先后南下,建立割据政权。鲜卑慕容部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鲜卑秃发部建立南凉、鲜卑乞伏部建立西秦。后来最晚进入中原地区的鲜卑拓拔部建立北魏政权,并打破了“胡运无百年”说法。

北魏传至孝文帝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可以说这直接导致鲜卑族的消失。孝文帝的汉化改革,禁胡语、断胡服,并带头去汉族女子为后,同时让诸王休掉原来的鲜卑族王妃,娶汉族女子为妃。

迁都洛阳后,孝文帝颁布改姓的命令,将拓拔氏改为元氏,丘穆陵改姓穆,步六孤改姓陆氏,贺赖改姓贺,独孤改姓刘,贺楼改姓楼,勿忸于改为于,纥奚改姓嵇,尉迟改姓尉。以上是一些大族的改姓情况,还有很多,如贺兰改为贺,叱卢改为祝,独孤浑改为杜,破多罗改为潘,叱干改为薛,叱吕改为吕,出大汗改为韩,拔列改为梁。数量太多,不再一一列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个人网站(.diwangzhuan.)查看。

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又演化为北齐、北周,最后杨坚代周,一统天下。关于杨坚、李渊是否为鲜卑人,本文不做讨论。但他们他的婚姻、子女身上确有少数民族的血统,这一点不可否认。如杨坚之妻为独孤信之女独孤伽罗,独孤为匈奴姓氏,后来与鲜卑融合。再如李渊的母亲也是独孤信的女儿,他的妻子是窦氏是鲜卑人,他的儿子李世民娶了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氏是鲜卑贵族,到他的孙子李治时,身上的鲜卑血统应该超过了汉族血统。

史书上没有鲜卑西迁的记载,鲜卑族完全融入汉民族了,从语言、到姓氏、再到服装,经过唐朝几百年的发展,他们与汉人无异。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谁能想到这首诗的作者元稹会是鲜卑人呢?据记载,元稹是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这首诗的大诗人刘禹锡(独孤改汉姓为刘)是匈奴人的后裔。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