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杨修与曹操
杨修是曹操的主簿,也就是秘书,他有些小聪明,便狂妄自大,恃才傲物。他和曹操之间的事情,可谓是一步一步的将他推上了死路。
首先是阔门事件,曹操视察新修的花园,看完后只在门上写了个活,杨修一看便让人拆了重修,说是门里一个活,曹操是嫌门太阔了。其次是一盒酥事件,有人送曹操一盒酥,曹操吃了一口便写了个合字在上面交给众人,杨修一看就和众人分食了,说这是一人一口的意思。之后再有梦中杀人事件,曹操担心有人借他睡梦来刺杀,也是给别人一个警醒,就说自己会梦中杀人,杨修却自作聪明的去揭发他。
再后来便是杨修参与了夺嫡事件,曹操有意考察曹植和曹丕,让他们出城办事,却又吩咐守卫不能放行,杨修便给曹植出主意,说遇到不放行的便直接斩杀,后曹植成功出门,曹丕却没有,却适得其反,曹操范围认为曹植过于狠辣。
这些事已经让曹操不喜杨修,然而杨修却不知收敛,之后导致杨修之死的最主要的事件便是鸡肋事件。
曹操欲和刘备决一死战,结果刘备死守天险,拒不迎战,曹操无奈,进不可攻退不可守,一时进退两难。于是部下像曹操请军令的时候,曹操看着筷子上的鸡肋,有感而发,答了鸡肋二字。
部下不解,不想杨修却开始收拾行李,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主公是想退兵了。这下惹恼了曹操,曹操以扰乱军心为由,杀了杨修。
左慈戏曹操
左慈是汉朝末年庐江人士,他是一名道术,左慈擅长变法术,之前是曹操的门下客。左慈和曹操非常要好,经常去曹操家做客。
有一次曹操宴请宾客,左慈也是座上客,大家吃饭吃的最开心的时候,曹操突然说自己想吃松江里的鲈鱼,便大声的问在座的宾客,谁有办法可以弄到松江里的鲈鱼,宾客们都面面相觑,不止怎么回答曹操这个问题。突然,左慈站起来了,他让仆人拿来一个铜钱,并且在盆子里接了一盆水。只见,左慈嘴里念念有词的自言自语,突然,左慈一挥手,一只鲜活的鲈鱼出现在了水盆中。曹操让厨子将这鲈鱼做好呈上来品尝,味道鲜美的和在松江里的鲈鱼味道如出一辙,在场大赞左慈技巧高超。
过了一段时间,左慈把曹操的阴谋当场揭露了出来,曹操非常生气,命令手下抓住左慈,左慈进行了隐身,曹操的手下们寻找四周都未找到,只听见墙上传来左慈戏弄曹操的声音。
一次,曹操率兵去攻打张绣,路上经过了浮山,看见左慈在那里采药,便命令手下的士兵将左慈抓来,左慈快速地走入羊群之中,曹操的手下抓了一只羊带回去给曹操,曹操一看,这只活羊变成了一只石羊。
1930年左右,香港一家电影公司对《三国演义》中左慈戏曹操的章节进行了改编,拍成了一部电影。拍摄电影时,制作公司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花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将左慈捉弄曹操的故事搬上了荧屏。
曹操的儿子
一代枭雄曹操在乱世中占得一片江山,三足鼎立,平分三国。无论是文学修养还是军事谋略上,曹操都很擅长,作为他的儿子,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曹丕、曹植、曹冲各个不凡。
大儿子曹丕,也就是后来的魏文帝,他是权力心最强的一个,在争权夺势的路上也走得最元,他继承了曹操的大业,但是他性情薄凉,这点倒是跟曹操很像,当时曹冲已死,能够动摇他地位的就是曹植了。假借醉酒怠慢的名义,想除掉曹植,逼得愤怒之间作出了《七步诗》,痛斥兄弟相残。曹丕自负,不肯听谋事的话,结果兵败徐盛,死的时候四十岁。
二儿子曹植的文字功底就更加深厚了,所有人都称赞其才高八斗,聪明,但是他有曹丕这样一个哥哥是他的不幸,曹丕死后,其子曹睿继位后,他依然得不到重用,最终郁郁而亡,一生都被曹丕打压。
三儿子曹冲在历史上的记录不多,但是从三国里能看得出曹操最喜欢就是这个孩子,智商和情商都很高。如果曹冲没有在赤壁之战前突然死亡,曹操也不会伤心欲绝,让赤壁之战输的如此惨淡。有史学家研究,如果曹冲没有死,储位继承必定是曹冲。
毛泽东对曹丕和曹植的评价都是很高的。除了曹冲之外,曹操、曹丕、曹植都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如果曹冲能够长大成年,那么文学建树一定会和他的父兄一样。
曹操作品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也是军事家,但是他还是一名赫赫有名的文学家。在曹操的字里行间里,无不体现着一种悲怆的感觉,体现反传统又不安现状的精神,却流露出一丝无奈,感叹时局动荡不安。
曹操的作品很是广泛,存有各类有关兵法的著作,如《兵书接要》;曹操善于写诗歌抒发感情,诗歌悲怆凄凉,但却不失雄伟的气魄,心怀天下;曹操还有散文集如《魏武帝集》,作品清峻整洁,让人印象深刻。
其中,著名诗歌《蒿里行》述写了动乱时的时局下,诸侯四起,以灭董卓来号召天下,但是到头来却为了权利相互厮杀,从暗斗变成了明争,在权势面前暴露出人类最真实最丑恶的真实面目。笔锋一转,便写到了老百姓。战争的到来,最可怜最受伤的就是平民百姓,他们手无缚鸡之力,只能默默承受战争给他们带来的一切,最终民不聊生,战乱四起。诗中“白骨露于野“给人一种震撼却又悲哀的感觉,仿佛一幅战乱后横尸遍野的场景出现在眼前,让人战栗。”生民百遗一“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无情。曹操的诗歌运用笔触很是自如,他会突出重点,从关键点入手,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呈现给读者战争的悲惨,更加入了事例典故增加了真实性可信度。
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就是曹操哀天下之艰,多么想救万民于苦难,他的胸怀让我们敬佩。虽然身处乱世之中,但是曹操的心境全部抒发于他的文学作品之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至情至性,心怀天下的乱世英雄。
曹操兵书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魏的创建者。因其好读《孙子兵法》,在兵学方面有深厚的知识,也对兵学的发展有很强的影响力。
曹操年少时就博学多才,足智多谋,好读兵法。二十岁时,就认命为洛阳北部尉。在镇压黄巾军方面屡次立功,被升为济南相。在三国争霸时先后击败吕布、袁绍等强劲敌人,建立曹魏,统一北方。因其熟知《孙子兵法》,著有《兵书接要》、《兵书要论》等书,是对《孙子兵法》的继承和发展。并校正注释《孙子兵法》,名曰《孙子注》。开创整理和注释《孙子兵法》的先河,为我国古代军事理论做出极大的贡献。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自己写的兵书是《孟德新书》,《孟德新书》共十四篇,其中十三篇是兵法,最后一篇是政略。但这本书却由于张松的设计使坏,使得那本还未出世就被曹操一把火烧掉了。当时情况是这样的,当杨修将曹操的新书拿给张松看时,张松由于之前与曹操有隔阂,想报复曹操,就故意把书内容背下来,说曹的新书是抄袭古人的,连三岁小孩都能倒背如流。后传入曹操耳朵,觉得不应留下让后人耻笑,遂亲手烧掉自己的新书。而就是这次,让曹操的兵书未能流传于世,成为兵书史上的一大遗憾。
纵观三国,曹操用兵屡战屡胜,但也有失败的时候,在其背离《孙子兵法》时就会遭受损失,其中最大的失败莫过于赤壁之战了。
短歌行曹操
短歌行是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前写下的一首乐府诗,当时曹操率兵平定了北方之后直取长江,决战孙权。决战前夕,摆宴江边,豪情壮志,酒后内心激昂,立于江上,吟唱出短歌行。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这首短歌行是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后才作出来的,但是两种说法目前都没有史料依据,所以说,短歌行的小黄坐时间没有定论。曹操一共创造了两首短歌行,另一首短歌行的名气就没有第一首那么大。
《短歌行》是汉朝乐府诗歌是乐府24首诗集里最早收录的一首,但是唱法已经失传了,目前听到的都是后人根据史书查询资料配乐,其实《短歌行》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歌词。
《短歌行》里表现出来的就是求才若渴,希望天下人才尽收囊中,为了能够扩大地主统治,他唯才便用,这首歌正好抒发他的政治主张。
“对酒当歌”他的这首歌传了出去,会出现什么效果呢?天下并非没有贤才,他们听到曹操一个位高权重的人能够发出如此求贤若渴的说法,还不大受感动,这能证明他收买人心的手段多么高明。当时社会特别注重出身门第,但是好多家庭贫穷的人才是没有出路的,曹操的做法,也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人生苦短,他感叹时间过的太快,稍纵即逝,建功立业或者施展抱负一定要趁早,报效国家的主意也要尽早拿。但是这样一首积极向上的事情由这样低迷的语气说出来,证明他也是动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