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将军行 陈庆之
大多数人可能都知道陈庆之这个人吧,他是南梁杰出的军事天才,虽然不擅长武艺,却足智多谋,治军严明,奖罚分明。曾带领手下7000人的白袍军屡战屡胜,帮助梁武帝萧衍建立了梁朝,一生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创造了历史上多个以少胜多的战役,被历代人们称为战神,常胜将军;后代军事将领都以他为楷模来激励自己,就连毛主席也对他推崇备至。当然我们了解到他的事迹大多都是来自于各类史料,那么我们知道关于他的文学方面的作品吗?比如关于他的诗词。当然是有的,比如《将军行?陈庆之》
在这里我们主要看看这首诗中的下面几句:
却望中原自永嘉,逆胡割据百年矣。
所幸群夷率相残,铚县旌旗引风起。
白袍一日逼神京,万马千军避不已。
同时尔朱亦豪雄,百万临城只披靡。
读完这几句,我们就明白了,这首诗写的是陈庆之一生的事迹,包括他的出身,以及对他一生辉煌军事战绩的概括。当然诗文中间也包含对陈庆之不能成就大功名的慨叹,以及对陈庆之不被皇帝重用和遭到陷害鸣不平。概括他的赫赫战功包括从他涡阳初次用兵,到北伐时带领白袍军连战连捷,使得许多军队闻风丧胆。最后是作者表达对陈庆之被奸臣诽谤,以及没能带领军队一统天下的惋惜之情。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陈庆之是极度赞扬的,同时也表达对他忠而被谤,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感叹。
陈庆之是哪个朝代的武将
我们常用“常胜将军”来形容军事将领很会打仗,百战百胜攻无不克。我们最熟知的常胜将军就有:秦朝白起,西汉霍去病,三国蜀将赵云、明朝徐达等等,当然还有白袍将军陈庆之。那么这个陈庆之到底是哪个朝代的武将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陈庆之的生卒年代,这样根据年份就可以知道他是哪个朝代的了。根据历史记载陈庆之出生于公元484年,死于公元539年,一查资料就明白了,这个时期正是南北朝时期,在公元484年还是北魏孝文帝时期,在那个时期北魏实行官员俸禄制度,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北魏逐渐衰落,南梁等国家崛起。陈庆之正是一直跟随南梁武帝萧衍的,起初他一直都是干的参谋之类的文职,最后才慢慢独自掌兵成为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武将的。
其次我们也可以从陈庆之的战役中得知他生活的朝代。天监元年也就是公元502年,萧衍登上皇帝位,派陈庆之率领2000人护送萧综到徐州去。公元526年,陈庆之在涡阳大败魏军,在北伐洛阳时,率领七千人大败丘大千的7万守城军队。当然还有许多,从这些著名战役我们也可以看出来,陈庆之是出生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效力于南梁,中年才带兵打仗,成为一代名将的。所以陈庆之是南朝梁国的武将。
陈庆之生逢乱世,虽然不善武功,没人过人的勇力,但他凭借着自己的足智多谋,善于谋划,加之治军严明,打败了许多强大的敌人,战功赫赫,也为南梁的统治立下了不朽功勋。
陈庆之传
谈到南朝历史,有一个人物是我们必须说起的,那就是陈庆之。陈庆之是南朝时期梁国的著名将领,根据史书记载他大约出生在公元484年,他的字叫子云。陈庆之虽然官职做到了武威将军,但他却不是出身贵族家庭,这点我们在梁武帝的一次诏书中就可以看得出来,诏书这样写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正因为他的出身,所以在他入伍后的很多年里得不到重用,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是很看重门第出身的。直到他41岁的时候才真正的掌握兵权。
前面我们说到陈庆之出身贫寒,但最后却做到高官,那么是因为他武艺高强,战功卓著吗?其实不然,陈庆之非但武功不高,而且身体还很弱小,据说他连普通的弓都拉不开。那么他又是靠什么得到非凡的成就呢?或许很多人想到了,那就是谋略和胆识。陈庆之虽然算是个文将,但他善于谋划,治军也很有方法,在军中威望是非常高的,所以士卒都愿意跟着他打仗。
陈庆之初次领军就在涡阳之战中,以少胜多,之后只带领七千军队进行北伐,当陈庆之攻打到北魏都城洛阳的时候,陈庆之又以自己的七千人马,战胜了睢阳守将丘大千的7万大军。之后陈庆之又多次打败了北伐路上的许多大军。在整个北伐过程中,陈庆之只有这七千人马,前后作战几十次,也攻下了好几十座城池,因为他和他这7000人全部穿白袍,所以被称为白袍军。此后,各地守军只要听到陈庆之的大名就闻风丧胆了,一时间陈庆之的部队所向无敌。
陈庆之不但在进攻方面具有卓越才能,在防守上也是非常在行的。在他南归之后,防守东南,也是立下了很大功劳。不仅当时人们对陈庆之的评价很高,后代军事将领也把他作为楷模,一生效法。
陈庆之战绩可信吗
众所周知,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虽然在这个时候名族融合进程加快,文化也不断发展,但战乱不断,人们也饱受其害。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南北朝时期当然也不例外,出了很多有名的帝王和军事将领,比如南梁的梁武帝和他手下的常胜将军陈庆之。
陈庆之的战绩自不必细说,给人们映像最深的莫过于他只带领七千白袍军就多次打败数倍甚至十几倍于己的敌人,在冷兵器时代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于是有人便提出了疑问:陈庆之额战绩可信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疑团吧。
首先让我们来大致看一下,陈庆之几次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在陈庆之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领兵的涡阳,他仅仅用了两千人马就打败了北魏宗室元延明的两万军队。接着是他率军北伐时在睢阳,用七千白袍军打败了丘大千的七万守军。还有就是他在荥阳被围时,仅仅用了三千精骑就打败了元天穆等率领的20万大军,另外就是元天穆、李叔仁等率军攻下大梁之后,陈庆之反攻的时候,他再次带领七千白袍军,前后作战四十多次,一鼓作气攻下三十二座城池。
从上面的战绩我们不难看出,陈庆之都是以少胜多,而且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当然这些事迹都是有史料记载的,可以肯定是确有其事,不是编纂来的,陈庆之也的确有这些战绩。那么他的战绩完全是真的了?当然他也是个凡人,只不过是一些必然因素存在才致使他成就了一个有一个神话。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些必然因素,首先是内因,梁武帝作为梁国的皇帝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这也保证了陈庆之的成功。第二是陈庆之善于谋划,可谓足智多谋,而且治军严明,这样的将军带领军队才可能打胜仗。其次是外因,那就是当时北魏已经到了没落时期,可以说是强弩之末了,政治腐败军队无组织无纪律,战斗力当然是非常弱的,所以在面对陈庆之白袍军那样强大的军队时,自然十不如一。真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才使得陈庆之屡次成就神话。
陈庆之北伐及失败原因
在北魏后期,不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都处于一个衰落腐败时期;政治黑暗,军队战斗力弱都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然对于南梁来说是个绝好的时机,于是乘机北伐。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在这个时期成就了神话的南梁将领陈庆之了,在这场北伐中,他多次以少胜多,连战连捷,还攻破了北魏都城洛阳。但这次北伐却是轰轰烈烈的开始,惨淡无声的失败了。那么陈庆之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大致看下陈庆之北伐,南梁军队在陈庆之的率领下,先是一举收复了今天的淮南地区,之后渡过淮河,攻下了的淮北地区。之后陈庆之又率领七千白袍军,帮助北魏皇室元颢复国,一鼓作气攻破入了北魏都城洛阳,值得注意的是,在各个过程中仅仅用了很少数量的军队,多次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连北魏都城都攻下来了,怎么说是失了呢?梁武帝派陈庆之帮助元颢夺取洛阳后就再没有向前进了,北伐的目的没有达到,当然也不彻底。所以是失败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失败呢?
第一,虽然元颢是梁过扶植的傀儡皇帝,但元颢是有私心和打算的,攻下洛阳后,他就不再想继续北伐了,由于元颢的不配合,所以陈庆之带领的七千人马孤军深入,失败当然是早晚的事情。第二,虽然陈庆之北伐初期,屡战屡胜,但当时北魏的军事主力尔朱荣、元天穆等军队还在河北一带作战,所以等到他们的军队返回来防守陈庆之的时候,陈庆之兵少将寡,压力是非常大的。这也就是陈庆之北伐失败最主要的原因。
综合上面两个原因,陈庆之再攻到洛阳后,便不能再向前推进了,只能率领残部回到江南。
陈庆之 梅长苏
看过《琅琊榜》这部电视剧的人,想必对梅长苏这个形象崇拜的五体投地吧,他有萧何张良般的政治才能,周瑜孔明般的神机妙算,更兼乐毅韩信般的军事才能,可谓是个天才。有人认为梅长苏的原型是南朝时期的第一战神陈庆之,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陈庆之和梅长苏这两个人物,以及他们到底有何相似之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南朝名将陈庆之,陈庆之效力于南朝梁国,当时的皇帝是梁武帝萧衍。陈庆之不是因为他的勇武才这么出名的,他身体虚弱是个文雅儒将,自己本身不善于骑射,但他治军有方,善于谋略。在当时多次以少胜多,仅仅用七千白袍军,就打败了北魏许多将领,在他北伐过程中,多次以这7000部队打垮敌方上万大军,攻取了敌人三十多座城池,成就了不败神话。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琅琊榜》中的梅长苏,梅长苏是当时天下第一大帮“江左盟”的盟主,他也被称为“江左梅郎”,在江湖上名声非常之大,人们都认为,梅长苏具有挽救乾坤的能力,谁要是得到梅郎的辅佐就可以统一天下。他先是帮助靖王谋取到了皇位,当然这里的靖王就是后来的梁武帝,之后梅长苏拖着自己羸弱的身体,挂帅出征,仅仅用了三个月就平定了北部边疆,他自己也与世长辞了。
在电视剧中,梅长苏所处的时代正是南北朝时期,自己效力的皇帝也是南朝的梁武帝,而他也是谋略和军事能力都非常出众。说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梅长苏和历史上的陈庆之是多么的吻合,才能几乎相对等,经历也十分相似,所以电视剧中的梅长苏的原型是陈庆之的说法还是非常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