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人间词话》其书】
前几篇我们都在说距离今天已经很久的古人,下面要说的是一位距今不到一百年的人,他在20世纪初的文坛很有名气,这位学者就是王国维。王国维在中国文坛的影响非常深远,他的《人间词话》,直到今天还是书店中的畅销作品。
【《人间词话》其书】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最著名的一部作品。王国维在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评论中国古代文学,又不局限于西方理论,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所以,《人间词话》是一部初具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新作品,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作为词学的教科书和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深远。
《诗品》将诗歌分为上中下三个品级,《人间词话》则是将诗歌分为不同的境界。王国维认为诗歌境界有三层,第一层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层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层境界是:“众里寻 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的诗歌三境界,直白来说,第一个境界是寻找诗意,第二个境界是在创造诗意,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不用刻意创造,而诗意浑然天成了。这种三境界的观点,既有诗的优美,又有理论的深度,因此常被人引用。
【《人间词话》名句】
能写真 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解读:什么叫做有境界呢?就是能用一颗真心去描写景物,表达出真挚的情感,而不是胡 乱堆砌辞藻,没有真情实意。历史上的名诗佳句,无不是在表达真切的情感。李白豪放、东坡潇洒、杜甫沉郁、居易朴实,这些都是他们的真性情,他们的伟大和可爱之处,就在于流露了真情实感。而华丽的辞藻,工整的对仗,虽然能给人以言语上的美感,却不如真情容易打动人心。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解读:有境界的诗文自然就会卓尔不群,成为千古名句。五代、北宋的作品能够超群的原因也就在这里。境界的高低,取决于诗人心胸的大小,所以那些风流 的文人,不用刻意为之,也能写出风流 的文章。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解读:李白是以气象取胜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仅仅用了八个字,将所有描写登临的诗文都比下去了。有好诗,也要善于读,否则就不能体会到诗的美来,读李白的诗,要留意他的气象。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 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解读:读过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人,当记住他的三境界说。需要补充的是,第一境界出自晏殊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出自柳永的《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 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 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间词话》故事】
谜一样的王国维
王国维是浙江 海宁县人,他出身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青年时代接受了传统的四书五经教育,有很好的国学基础。在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下,他成为一个接受西方思想的青年。在戊戌变法前夕,他来到上海,进入当时支持变法的《时务报》工作。变法失败后,《时务报》被封闭,王国维转到东文学社当职员,同时学习 哲学、外语和自然科学。
1901年,在老师罗振玉的资助下,王国维东渡日本留学,但是不久,他就因病回国。回国后他先后在苏州和南通的师范学堂教授哲学、伦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
五年后,王国维到北京任教育方面的官职,进入京师图书馆,开始编译工作。辛亥革命爆发后,王国维作为清朝的遗臣,跟随罗振玉逃亡到了日本。十年之后,王国维回国,担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同时担任“南书房行走”的官职,教已经被废掉皇位的溥仪读书。在这期间,他完成了《人间词话》。胡 适晚年曾回忆王国维说:“他的人样子难看,但光读他的诗和词,以为他是个风流 才子。”这位文坛上的风流 才子,在1927年跳入颐和园中的湖中,结束了自己50岁的生命。
也许是因为他经历了中国最动荡的时代,生命不堪忍受多重的冲击;也许是因为生活困苦,朋友苛责;也许是因为读遍好诗好文,已经心满意足,他就这样突然走了,留给后人无尽的猜测和揣度。
不论他为什么去投湖,王国维广博的学问,对于历史学、文学、哲学、美学深刻的研究,都不会随水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