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文化漫谈

新闻随笔·雨水:春天的期盼

侯仰军

小时候,春节一过,最盼的节气就是“雨水”了。笔者的乡在中原,是二十四节气的产生地和基准点,每个节气的物候和我们那里都匹配。俗话说“春打六九头”,立春只是春天的序曲,春寒料峭,天气依然寒冷,只有到了雨水,气温才真正回升,才有了春天的感觉。“七九河开,八九燕来”,雨水正当七九,河里的冰化了,风也不再是吹入骨髓的冷,雪花变幻成蒙蒙细雨,春天真的来了。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水时节有无草色,真的没有注意过,但春雨如酥,比喻实在恰切。在袅袅炊烟的映衬下,春雨如雾似烟,把世界装扮得朦朦胧胧,引起人们无限遐想。它飘过农田,钻进农小院,是那样的温润和柔嫩。“麦子洗洗脸,一垄添一碗。”此时,正是冬小麦、油菜返青的时候,最需要细雨的滋润。“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时候,春雨就是这样可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随着人们的梦乡潜入城乡,潜入田野。

华北地区春天时常干旱,是最需要雨水的时候,却往往多日甚至一个月、两个月不下雨。“春雨贵如油”,这句俗语最能表达农民对春雨的期盼。人们在立春之后,紧接着就设置了雨水这样一个节气,除了表达气温回升、降雪被降雨取代和雨水渐多的自然现象外,更有对雨水的渴望。

雨水是节气,也是节日,雨水节的一大习俗就是出嫁的女儿回娘,至今一些地方还在流行。对于现在的女性,回娘根本就不是问题,可以随时回去甚至长期住在娘,而在古代,女儿一旦嫁出去,一般是不能随便回娘的。这方面的记载很多。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在某些地区,女儿回娘还是有讲究的,比如大年初一和元宵节不能回娘。为了抚慰父母和女儿的思念之苦,古人就设定了一些回娘的节日,并作为习俗流传下来。既是习俗,就有一定的约束力,公婆和丈夫就不能随便阻拦,女儿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回娘

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要带上礼物回娘看望父母,如果有了孩子,还要带上罐罐肉,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仅女儿要回去,女婿还得陪着,还得送礼,送的礼品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4米长的红带,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如果是新婚女婿,岳父岳母要回赠雨伞,寓意帮其遮风挡雨,保佑女婿一生平安。通过往来,彼此感情加深了,庭更和睦了。由此看来,雨水节更富有人情味,不仅是盼雨水节,更是盼女儿节。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协会国内联络部主任)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