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历代皇帝故事

汉灵帝刘宏:标价卖官 荒淫无度

中国的卖官鬻爵始于秦始皇,当时蝗灾大疫,皇府准许百姓交纳粟米千石者,晋爵位一级。汉文帝时也卖过官爵,目的也是为了刺激农业生产,解决财政危机。汉灵帝的卖官,绝非为了江山社稷,而是饱一人之私囊。皇帝卖官,公然标价,其恶劣影响可想而知,这种前所未有的荒唐行为早已为汉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荣登大宝

永康元年(167)十二月,三十六岁的汉桓帝刘志病逝,膝下无子。桓帝先后有过三位皇后,第一位皇后梁莹是权臣梁冀的妹妹,她自己无子,还仗着母势大害死了不少怀孕的宫人。第二位皇后邓猛,因为和桓帝宠爱的郭贵人闹矛盾而被废黜;第三位皇后名叫窦妙,是汉章帝窦皇后的同族。三位皇后,包括后宫无数嫔妃,都没能生下儿子,桓帝因此相信了方士们的胡话,服用春药,夜夜欢娱,结果不但毫无成效,还把自己身体给搞坏了。等到桓帝去世,皇后窦妙升格为窦太后,临朝称制,择定解渎亭侯刘宏继位,就是汉灵帝。

汉灵帝继位时也没有成年,年仅十二岁,在这种情况下,太后临朝,外戚辅佐已经成为惯例。于是窦太后任命其父亲、城门校尉窦武为大将军,执掌朝政,而此前罢免的太尉陈蕃也被重新起用,任为太傅。陈蕃、窦武通过不懈努力,逐渐解除了各地对党人的禁锢,党人中的许多重要人物,比如李膺等甚至重新得以入朝为官。但在宦官们的压力下,朝廷并未能下达正式的诏命解除党禁——更大的风暴开始酝酿。

宫中开市,皇帝卖官

皇帝在宫中开市场,作出这样的荒唐行为在历史上不只汉灵帝一个。南朝齐代的东昏侯萧宝卷也是一个热衷此行的皇帝。为什么堂堂九五之尊,会热爱这种贩夫走卒的卑贱行当呢?汉灵帝登基之时,才十二岁,只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根本不懂得如何执掌政权。而且当时窦太后临朝,外戚势力如日中天,黄门宦官和外戚之间的斗争激烈,年幼的皇帝夹在中间,根本无力作为。所以他便只得从其他活动中寻找乐趣。

汉灵帝先是在后宫仿造街市,街上买卖的货物都是搜刮来的奇珍异宝。宫女和嫔妃们扮成做买卖的商贩和游人,甚至还有表演杂技的、卖唱的,简直是一个微型的市井社会。汉灵帝每天游走其间,一会儿去酒肆里喝酒听曲,一会儿去集市上和店主磨牙斗嘴,乐此不疲。据史书记载,他还用驴子驾车,亲自执鞭在集市上游逛。结果这一荒唐的行为传入民间,还引发了一股效仿的浪潮,京城的驴价瞬间翻了好几番。

这种过式的买卖游戏虽然有趣,但是玩久了也就腻了,而且也不能带来实际收益,不能满足汉灵帝敛财的需要。于是他便又突发奇想,在西园开办了一个公开叫卖官职爵位的交易所。

各种官位的价格不等,大体上是按照官吏的年俸来计算的,比如一个年俸两千石的官位,标价一般是两千万钱,大致来说官位的价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万倍。而且标价并非一口价,而是像今天的拍卖会一样,求官的人可以出价竞争,最终出价最高的人中标上任。官员上任之前,先要交纳1/3到1/4的官位标价,也就是说他在拿到俸禄之前,必须先预付大约25年的收入。这等高额的买官费,一般的富户豪绅也是支付不起的。但是一旦买了官,上了任,官员们必然会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最终受害的还是穷苦的百姓。所以卖官活动从光和元年(178)一直持续到中平六年(189),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社会危机,吏治腐败,民不聊生,使得东汉政权一步步走向衰落灭亡。

中平二年(185)三月,有个叫崔烈的人来官市买官。他不是一般的富户,而是出生在官宦世,是名门之后。那他为什么还要来买官呢?因为他野心很大,不满足于一般朝臣,而是想位及三公。崔烈来到京城,通过灵帝身边的亲信,花了五百万钱买下了司徒一职。等到册拜之日,灵帝亲临殿前,百官肃立,等候册封。这时候,贪婪的汉灵帝竟然觉得自己卖亏了,颇有悔意,要不是身边的中常侍提醒,他恐怕还要出尔反尔。崔烈做了司徒之后,外界舆论纷纷,他的儿子受不了别人飞短流长,便对父亲说:“你还是不要做司徒了,别人都说你这个官有铜臭味”,结果崔烈不以为然,反而教训了儿子一通。据说“铜臭”这个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

同是卖官,汉文帝借此刺激了农业生产,并为国积累了财富。而汉灵帝则是窃国之财中饱私囊,致使吏治腐败,纲纪混乱。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