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历代皇帝故事

司马昱怎么死的?司马昱的墓在哪里?

晋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320年―372年9月12日),字道万。晋元帝司马睿幼子,东晋第八位皇帝。历仕元、明、成、康、穆、哀、废帝七朝,先封琅玡王,后徙封会稽王,历任散骑常侍、右将军、抚军将军等职。穆帝即位后,由太后褚蒜子临朝听政,司马昱升任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与何充共同辅政。

何充逝世后,司马昱总统朝政,后升任司徒。桓温灭成汉后,威权日重,司马昱引名士殷浩等对抗,但殷浩空有谈名,又在北伐中失败,终为桓温所废。废帝司马奕即位后,司马昱再次徙封琅玡王,又进位丞相、录尚书事。桓温废司马奕后,立司马昱为帝。司马昱在位8个月后便因忧愤而崩,享年53岁,谥号简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高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蒋山西南方)。有文集五卷(《隋书经籍志》注作一卷)传于世。

司马昱善于清谈,史称“清虚寡欲,尤善玄言”,可谓名副其实的清谈皇帝,在他提倡下,东晋中期前玄学呈现丰饶的发展。《淳化阁帖》收录有其书法作品《庆赐帖》。

司马昱怎么死的?

司马昱虽为皇帝,其实如同傀儡,未敢多言,又怕被桓温所废。当时司马昱见荧惑入太微垣,因晋废帝被废时亦有同样天象,故此十分不安,甚至对桓温亲信也是自己昔日僚属的郗超问桓温会否再行废立之事。郗超断言道:“大司马正在对内稳定国,对外开拓江山,臣愿用全百余口来担保,不会发生不正常的事变。”等到郗超急于请假回去看望他的父亲(郗愔,忠于晋室)时,司马昱说:“告诉尊父,宗族国之事,竟到了这种地步,是因为朕不能用道德去匡正守卫的缘故,惭愧慨叹之深,怎能用语言来表达!”接着便咏庾阐之诗:“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吟诵得潸然泪下,打湿了衣襟。司马昱也因而忧愤得病。

咸安二年七月甲寅(372年9月7日),司马昱因病重召桓温入朝辅政,一天一夜连发四道诏令,桓温都推辞不到。二十八日(9月12日),司马昱立司马曜为太子。临终前,司马昱写了遗诏,要桓温依周公先例居摄,更写道:“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面对桓温的野心,此举几近让国。王坦之在司马昱面前亲手撕毁遗诏,司马昱说:“晋室天下,只是因好运而意外获得,你又对这个决定有什么不满呢!”王坦之却说:“晋室天下,是宣帝(司马懿)和元帝(司马睿)建立的,怎由陛下独断独行!”司马昱于是命王坦之改写遗诏,写道:“国事都禀报给大司马,如诸葛武侯(诸葛亮)、王丞相(王导)的旧例。”桓温看到后大失所望。同日,司马昱在东堂驾崩,享年五十三岁。十月初八(11月19日),葬于高平陵,庙号太宗,谥号简文皇帝。

司马昱的墓在哪里?

司马昱的墓葬群在湖北武汉被发现,由三座东晋末年古墓组成。文物专称,这是武汉地区首次发现有明确的东晋纪年铭文的古墓群,真实反映了当时士族聚族而葬的特点。

古墓群座北朝南并列而葬,面水依岭。三古墓的间距、长度、宽分别为三至四米、三至四点一五米和一点二五至一点四二米,墓葬都为长方形砖室拱顶墓,墙体砖均采用“三平一仄”交替砌筑,后壁中部均有一方形砖砌小龛。据考证,此古墓群为简文帝司马昱的墓葬,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

三座古墓共出土了青瓷、陶器、铁器十三件。较为重要的是,位于台地东面的三号墓中,出土了“咸安二年亥日”字样的纪年铭文砖两块。铭文砖长为二十九点五厘米、宽十三厘米、厚四厘米,砖横侧面模印有三枚方孔铜钱纹。

据介绍,武汉市江夏区豹海镇新光村在修筑村级公路时,推土机推出了这三座古墓。当时,古墓的拱形砖制墓顶被破坏。当地政府得知后,立即派人对现场进行保护。武汉市考古所、江夏区文物管理所联合组队对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武汉市江夏区博物馆专称,发现有明确的东晋纪年铭文古墓群,在武汉地区尚属首次。这一古墓群的发现,为研究有着三千五百年历史的江城武汉获取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这一地区的东晋墓葬建立了断代标尺,具有极为重要的考古价值。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