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历代皇帝故事

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 却反目杀害拥立他的“恩人”

宋文帝刘义隆上台后,如果问他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什么,他心里最想说的是:先消灭徐羡之、谢晦、傅亮这“三人帮”。他们大串联、搞政变、弑君主,实足的阴谋。虽然是自己的“大恩人”,但说不定转眼就变成另一个皇子的“大恩人”呢?

于是在他温柔的笑容背后,是弥漫的杀气。

表面上双方和睦相处

刘义隆连续出手,从春风细雨,到电闪雷鸣。

1、放走谢晦。徐羡之向他汇报:让谢晦代理荆州刺史,可以吗?

刘义隆说:何必要代理?要做就做真的。

随即改成了正式任命。谢晦听到后,欣喜若狂,知道建康地雷密布,每迈一步都怕人,终于能“劈开生死路,跳出是非地”了。

他向蔡廓辞行,屏去左右,问:你看我能幸免吗?

蔡廓说:你们是托孤大臣,废黜昏君,拥立明君,从道义上讲,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你们杀死了他的两个哥哥,又做他的臣子,已是威高震主。现在又占据上游重镇,要想全身而退,恐怕是很难啊。

谢晦听得毛骨悚然,一直到船只离岸,他回望石头城,才松了一口气,说:今天终于可以脱险了。

2、奖励旧臣。加封: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徐羡之为司徒;江州刺史王弘为司空;尚书令傅亮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谢晦为卫将军;南兖州刺史檀道济为征北将军。

大臣们请求皇上到华林园亲自审理重大案件,刘义隆说:你们还是请徐羡之、傅亮总负责吧。

3、新贵上位。凡是给旧臣的都是名分,他原来在荆州的“老部下”渐渐成了新贵,“荆州帮”悄悄排挤着“建康帮”。

他任命王昙首、王华为侍中,侍中是皇帝的近臣,特点是:名额不限,权力不限,伸缩性很强。如果皇帝不信任,那就是送信、跑腿的;如果皇帝信任,那等同于丞相。

此外,王昙首还兼任右卫将军,王华兼任骁骑将军,让他们进入军界;提拔自己的“贴身保镖”朱容子为右军将军,掌管朝廷部分禁军。

不久,他把到彦之调到建康,任中领军,这是京城军队的总负责人。

旧臣巴结新贵

徐羡之、傅亮、谢晦看出了苗头不对,努力想处好与“新领导”、“新权贵”的关系。

到彦之要去建康时,谢晦已经到了荆州,苦苦邀请他见一面,摆下盛大的宴会招待他,桌上再三巴结,愿结刎颈之交。

到彦之相当客气,把酒言欢,临走时,赠送了谢晦宝剑、名刀。谢晦想:这个朋友大概是交定了。

谢晦有两个女儿,他把一个嫁给了刘义隆的弟弟刘义康,一个嫁给了刘义隆叔父刘道怜的儿子刘义宾;又把自己的妻子、长子主动送到建康作为人质。

徐羡之、傅亮努力的脚步也没有停,第二年,他们请求文帝全面主持工作,一连上奏了三次,文帝才批准。

徐羡之立即提出了辞职,回养老,文帝不同意。徐羡之本来铁了心做个平头老百姓,他的几个手下说:皇上如果想杀你,你辞职就能逃得了吗?不如掌握大权,或许还能保全。

徐羡之想想也对,只好收回了辞职报告。傅亮一看,也就不好意思单独辞职回了。

文帝拉拢了两个人

当年发动政变的,除了“三人帮”之外,还有王弘、檀道济。

文帝经过仔细地调查研究,确定这两个人只是“胁迫”,和他们不是“同伙”。

王弘的表现最积极,反反复复辞去司空,只有一个目的:和旧集团划清界限。文帝几次不同意,最后看他是“真情流露”,于是改任他为侍中,拉到自己的一边。

檀道济一向是个“闷葫芦”,不太说话,政变之后回到广陵,和“三人帮”基本断了来往。策立新君,他从头到尾没有参与。

文帝决定用好这张牌,王华等人强烈反对:这个风险太大了吧。文帝说:他当年只是被逼的,只要安抚,肯定不会出事。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除了檀道济,还有谁是谢晦的对手呢?

425年年底,也就是登基1年多后,文帝宣称要讨伐北魏,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

傅亮写信给谢晦,说:朝廷要北伐了,大多数人表示忧虑,皇上要派外监万幼宗去荆州,听听你的意见

426年新年刚过,谢晦的弟弟、黄门郎(传达诏命的官)谢皭也在建康,得到了绝密情报:文帝根本不是北伐,调动军队是为了对付谢晦。

谢皭吓得魂飞魄散,派人日夜兼程带口信去荆州。谢晦不相信,拿出了傅亮的信,说:万幼宗就要来了,傅亮难道还会骗我?

他又问参军何承天:外面有人说皇上要西上讨伐我,这都是谣言吧?

何承天答:万幼宗是肯定不会来了,谣言往往是实情。

谢晦还不相信,上疏朝廷:建议北伐等到明年。

此时,檀道济已悄无声息地来到建康,文帝顿时心定。第二天,下诏公布徐羡之、傅亮杀害刘义符、刘义真的罪状,立即逮捕。

下诏之前,文帝先召见这两个人。谢皭派人飞马报告傅亮:宫中有异常。

傅亮转头就跑,又派人劝阻徐羡之。徐羡之已经走到皇宫大门,吓得乘车逃出建康,但天地茫茫,不知道往哪里去,绝望之后,上吊自尽,活了63岁,人都被处死。

傅亮跑到城外后被抓获,使者传达文帝口谕:你在江陵迎驾的时候表现得非常忠诚,保证你的儿子们安然无恙。

傅亮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社稷。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随即被杀,儿子们被流放。文帝接着逮捕了谢晦的弟弟谢皭以及儿子、侄子们。

谢晦兵败被处死

谢晦听到消息后大痛,先为两个“战友”发丧,然后上表诉冤,声称皇上受了奸臣王华的蒙骗,起兵“清君侧”。

他当年跟随刘裕南征北战,经验丰富,所以发号施令、指挥调度,得心应手。几天之间,3万精兵集合到位,旌旗蔽江,浩荡东下。

第一仗遇到了“好兄弟”到彦之,打得他抱头鼠窜,谢晦顿时感到意气风发、豪情万丈。文帝问檀道济:对付谢晦有什么好办法吗?

檀道济说:我当年和他都参加了北伐,十分之九的计策都是他提出来的。如果论才智,很难有人比得过他;但他从来没有单独带过兵,所以论实战,不是他的强项。

文帝随即任命檀道济担任军事总指挥,谢晦听到后,惶恐不安、手足无措。

手下的士兵也丧失了斗志,双方在巴陵附近(今湖南岳阳以北)大战,荆州兵很快溃散。谢晦找到一艘小船逃回江陵,随后被活捉,送到建康,和人一同被处死。他只活了37岁。

他的女儿是刘义康的妃子,才貌双全。行刑那天,她披头散发、光着双脚来诀别,嚎啕大哭:大丈夫应该死在战场上,怎么死在刑场上啊。

哭着哭着就昏了过去,行人无不落泪。

文帝算是真正掌握了实权,他能掌控得了朝廷吗?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