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历代皇帝故事

赵匡胤陈桥兵变,揭秘“黄袍加身”真相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逝。面对刚刚即位的七岁的小皇帝,后周大将赵匡胤终于按捺不住对“万人之上”地位的渴望。他联合属下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如愿以偿地坐上了龙椅。从此,自唐末以来五十余年的分裂局面基本结束,中国再度统一。

发迹于后周

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大将。五代十国时期,他最早加入后周太祖的军队,逐渐发迹。由于作战勇猛,指挥有方,到周世宗即位时,他已经晋升为禁军的总管了。

适逢北汉前来侵犯,周世宗亲自率领军队抵抗。两军即将交锋,后周的指挥樊爱能等人却临阵逃跑,士气大挫。军情危急之时,赵匡胤指挥骑兵纵马向前,冲垮了汉军的前锋部队,汉军阵形因此混乱。赵匡胤乘胜追击,攻打敌人镇守的河东城,并烧掉了城门。正要继续前进,一支流箭射来,正中他的左臂。周世宗连忙阻止他,命他班师。这场战役过后,周世宗看到了赵匡胤的智慧和勇气,擢升他为殿前都虞侯。

在攻打南唐的战斗中,赵匡胤更是身先士卒,当仁不让,表现出了极强的军事指挥才能。他跟着周世宗征战淮南,先斩杀南唐的兵马都监何延锡等人,又打败南唐节度皇甫晖、姚凤统领的十五万军队,并一路追击直到城下。皇甫晖在城上喊道:“人人都是各为其主,我把军队摆成阵势来和你决一死战,你觉得怎么样?”赵匡胤笑着答应了。皇甫晖整好军队,摆出一个阵势。赵匡胤抱着马脖子直冲入阵中,一刀砍中皇甫晖的脑袋,又生擒了姚凤。南唐军队大败,四散溃逃。

第二年,赵匡胤又担任前锋,跟随周世宗征讨濠州、泗州。南唐在十八里滩下寨,以河流为天险据守。周世宗召集随从将领,商议用骆驼把军队渡过对岸。而赵匡胤一个人跳上马先横渡河流,部下都骑马跟着他,上岸后立刻攻破了南唐的营寨。赵匡胤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连连大破南唐军队,令南唐政权闻风丧胆。南唐君主想用反间计,离间赵匡胤和周世宗之间的关系,于是派人给赵匡胤送去一封书信和三千两白银。赵匡胤将书信和白银全部上交,反间计没有得逞。

周世宗在征战途中,每天都要批阅来自各地的文书。一天,他在文书中发现一只皮革口袋,里面装着一只木简,木简上刻着五个字“点检作天子”。他觉得很怪异,又不便声张。想来想去,他怀疑时任点检的张永德有不轨之心,便找了个借口撤掉了张永德的职位,改让忠心耿耿的赵匡胤出任点检一职。至此,赵匡胤已经赢得了后周政权的充分信任和依赖。

黄袍加身

没过多长时间,周世宗因病去世,刚刚七岁的太子即位,就是周恭帝。符太后临朝执政。皇帝年幼,符太后又没有突出的政治才能,导致世宗时稳定的国根基动摇,政治不稳,大臣们心中也各有各的小算盘。

翌年正月,忽然有人来报,说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符太后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和宰相范质商议。范质思来想去,觉得唯有赵匡胤才能带兵出征,于是派赵匡胤统率大军,向北开拔。

几天后,赵匡胤和他的军队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军队忽然停了下来,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即后来的宋太宗)和谋士赵普在军中散布言论,说此次出征可能有去无回,而今皇帝年幼,未必能记得将士们的功劳,恐怕战死的人会白白死去。将士们听了这种言论,人心惶惶,无心出征。

接着,赵普他们又开始煽动将士,说不如拥立赵点检当皇帝。点检打仗勇猛,又重情重义,将来即便战死沙场,属也可以得到抚恤。士兵们心思活动了,开始暗地商议。

这天晚上,赵匡胤用酒肉犒劳全军。他喝得大醉,早早回到帐中休息。半夜醒来,只听见帐外人声鼎沸,大批军士涌向他的营帐。

赵匡胤打开门,故作吃惊地问道:“你们这是干什么?”

领头的士兵说:“我们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当今皇帝怎能记得我们的功劳?我们要求点检当皇帝!”

赵匡胤拒绝:“这种不忠不孝的事情,我不能做!”

领头的士兵又说:“如果点检拒绝我们,我们就只能散伙了。”其他士兵纷纷表示赞同。接着兵士们拿来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跪下山呼“万岁”。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赵匡胤要是不答应,可能会发生兵变,结果会变得更加难以预测。群情激昂中,赵匡胤答应称帝,但与士兵约定:不掠夺都城,不伤害周皇室的王公大臣。

接着,赵匡胤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回京师,升殿称帝。然后,他将七岁的后周恭帝迁到西宫,尊符太后为周太后,改国号为“宋”,并改年号为建隆。这样,赵匡胤完成了从后周的殿前都点检到北宋开国皇帝的转变。

杯酒释兵权

虽然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但如何使国长治久安,避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如何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避免重蹈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覆辙,一直是他深思的问题。

宰相赵普屡次进谏,请宋太祖撤去石守信等人的禁军职务,宋太祖总是不答应。赵普抓住机会再次进谏,宋太祖有点不耐烦地说:“他们一定不会背叛我的,你担心什么?”赵普答道:“我也不担心他们会背叛您。但是我看这些人,都没有统领军队的才能,恐怕不能制服他们的属下。一旦如此,万一军队里有人煽动,那他们到时候也就自己做不了主了。”

宋太祖突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不会忘记,自己是如何取得皇位的。如今,掌管禁军的虽然都是自己的亲信,对自己忠心耿耿,但人心难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为了让子孙后世长久地统治这个国,他采取了一个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办法。

建隆二年(961)秋天的一个晚上,宋太祖置办了酒席,请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前来饮酒。酒过三巡,宋太祖屏退左右,对大说:“要不是你们大,我做不了皇帝,时时刻刻都感念你们的德义。但是做天子也非常难,还不如做一个节度使快乐。我从即位到现在,从来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大惊失色,忙问:“陛下为什么这么说呢?”

宋太祖说:“这还不好猜吗?谁不想要我这个位子啊?”

石守信等人一听话头不对,赶紧起身拜倒在地上,战战兢兢地问:“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下已定,谁敢有二心呢?”

宋太祖说:“不一定。即使你们没有二心,可是你们的部下如果有人想要富贵,有朝一日把黄袍披到你们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做天子,还由得了自己吗?”

石守信等人拼命磕头,痛哭流涕地说:“我们太愚笨了,没想到这一步,只求陛下可怜我们,指给我们一条生路。”

宋太祖才惺惺作态道:“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不如富贵一场,多攒下些金钱,也为子孙后代积蓄些财产。你们为什么不交出兵权,去边镇做个节度使,买下几处好田宅,为子孙置一番基业。再多买几名歌姬舞女,每天饮酒作乐,颐养天年。我和你们结为亲,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人都拜谢道:“陛下这么惦念我们,就如同骨肉一般啊!”

第二天,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纷纷上书称病,请求辞去禁军职务。宋太祖大喜,厚厚地赏赐他们,免去了他们担任的禁军职务,让他们去外地担任节度使。只有石守信仍兼任侍卫都指挥使,但兵权已被收回。

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杯酒释兵权”。后来,宋太祖果然兑现诺言,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而太祖的弟弟赵光美则娶了张令铎的女儿,用来安抚诸将。在经过一系列的罢免兵权和政治联姻之后,宋太祖已经牢牢地将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说五代十国时期的诸藩镇拥兵自重,“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的时代终结了。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