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第五:有人说,还没学佛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但是学佛之后,看什么都很顺,能有这样的心境,表示佛法有点入心了。
这个叫柔顺忍。你今天学佛以后,什么都是好、都好,你还没学佛,什么都不好。所以有很多人要出家,我说,你为什么要出家?我家里很麻烦,如何……,当然可以出家,这个叫修解脱道,逃避心来出家,但他不可能修菩萨道。有一种人出家是,我很感谢我的先生,感谢我的太太,更感恩我的父母,也感谢我的儿女,感谢这个社会给我的,我不能再自私了,我要出家来奉献,来报恩。这个叫大乘心,所以大乘的是以这种积极心态,而不是负面的,小乘的是厌离,这个世间没有一处是好的,没有快乐的事情,他有这个消极的心态。但是我们学佛就是,看什么都是佛法。
第六:世间总有不如己意的时候,但是要包容那些,意见跟我们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如果我们老是想改变对方,就只会徒增烦恼。
就像我们放生一样,很多团 体一直要来改变我们,不要放了,我有时候碰到他们我说,你们做什么我都随喜,我们做什么你都不随喜,还要找麻烦,利用什么各种方法也要阻止,何苦呢,我说,你应该站在那些鱼的立场想一想,我说,这样好不好,你来参加两次也好,你不要想说你在做什么,那些鱼就把它倒到水里,让它游出去你看多快乐,因为它如果没有游出去,就会被杀死。
你这样想就好了。但是如果你不想参加那就没办法,你一直批评就没办法,就像各位现在会做烟供,会做药供,会做的人这样很香,众生一定很欢喜,对不对,你光想就很欢喜,但是批评的人,你们这个不是佛教,什么慈悲施食,东西都烧掉了浪费,我说,你东西吃下去也很浪费,你干脆不要吃,你要知道,人吃了也是浪费,鬼吃你认为是浪费吗?因为你眼睛看不到。明明佛经说的,中陰身、鬼道,甚至以气味,甚至以火里面烧的,他们才吃得到。我们就要这样想才对,为了利他,所以承担,各位,换个角度看很重要。....................
第七: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因为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自己,于众生无痛无痒。
所以要宽恕众生、原谅众生,所以别人对不起你,你还要永远的感谢他,因为有这个逆境,我们比较容易修行,也比较容易修忍辱、悲心,所以我们出家人的特点就是和谐。如果一个人出家了跟别人不和谐,那就没有出家的本钱。我们所谓的和谐是跟万法都和谐,健康也好,生病也好,都可以修行,吵吵闹闹也好,静静也好,都可以修行。
因为你必须忍,然后从这里面去找出它的精髓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你抱怨对立、抗争,你就没有修行的本钱。所以一切都是助缘,就是这个意思。就像早上说的,不是不要生病,修行站在人天福报,我们一直忏悔、放生,当然会健康。但是进一步要超度,健康与生病,甚至从生病里面,能够体悟无我,哪有我在病,从这里面就超越了病,然后进一步从生病里面生起大悲心。愿所有众生的病我来承受,愿大家都永不生病,这个病就成为你的助缘这可以,但是不能拿这个来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