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古代人物

杨子荣的生前身后事

曾几何时,一部《林海雪原》、一出京剧《智取威虎山》,使特级侦察英雄杨子荣的形象喻户晓。然而一部新版电视剧《林海雪原》,却把英雄的形象改得有点离了谱。笔者怀着对英雄崇敬的心情,述说这位英雄本人和庭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周总理指示找英雄

1969年初春的一个夜晚,北京中南海礼堂。大型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闭幕。

前排首席在座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侧身看见身旁的美国客人蓝眼睛里含满了泪花,仍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舞台。周恩来用手肘轻轻碰了碰美国客人,微笑着问:"大卫先生,您对这场戏评价如何!"

"太棒了,总理先生,简直是太精彩了。这场戏中的杨子荣,就是我们西方的英雄佐罗,他应受到所有人的敬仰与崇拜。不知这场戏中的英雄杨子荣,是戏剧中塑造的呢?还是真有其人其事!"

"在我们国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类似这场戏中的人和事多得象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不完。"周恩来风趣地回答。

"是这样,总理先生,在我们美国,英雄的人和英雄一样受到人们的敬重,我想到杨子荣的中看看,是什么样的庭养育了这么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好的,大卫先生,我们一定会满足您的要求。"

叮呤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接到周总理的电话,让他们协同总政治部一起查明杨子荣烈士的详细地址和亲人情况。

次日,一份总参、总政两部联合发来的调查报告交给了周恩来。近千字的调查报告,附有杨子荣生前所在部队牡丹江军分区某部回电:杨子荣原籍山东胶东,详细地址待查。

周恩来心情沉重。他心里明白,我们决不是在寻找一个烈士和烈士的亲属,而是找我们这个国的声誉和我们这个执政党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一个在全国喻户晓的特级侦察英雄,我们竟不知他从何而来,魂归何处,若烈士在天有灵,别说我们无法回答美国客人,就是作为中国的一名普通老百姓问起来,我们也无法向他们交待。

周恩来果断地在电报上作了指示:总参、总政,务必在一月之内寻找到杨子荣烈士详细的乡地址和中现有亲人,美国客人在等着我的回话。

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传达到解放军总参、总政两部后,他们立即组成联合调查组,赴牡丹江军分区及杨子荣牺牲的海林县调查。他们通过杨子荣昔日的战友,打听杨子荣的下落,但得到的结果仍不能确定烈士的确切乡。调查组马不停蹄,又赶到胶东一带调查。对这位当时红极一时的英雄,人人都想抢到自己的地盘上,为当地添光溢彩。于是胶东地区一下子冒出三个杨子荣的乡,各执其辞,争执不休。调查组几经周折,在杨子荣原所在连队获得一张照片,那是一张杨子荣所在连队的合影,一百多号人挤在几寸大的照片上,人的头部只有火柴头那么大小,人的形象很难辩清,调查组的同志对照片进行了翻拍放大处理。同时,杨子荣生前的两位战友提供了两条极其宝贵的线索。据杨子荣生前给战友讲,里一直养着一头小毛驴,门前有棵大槐树,树身底部有个洞,小时候常在树洞里捉迷藏、玩耍。调查组的同志再返胶东,按这两条线索顺藤摸瓜,终于找到牟平县宁海镇(今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嵎岬河村。经调查核实,发现杨宗贵中的情况与两条线索完全相符,最后,调查组亮出了"撒手锏",拿出了杨子荣的照片让村中上年纪的人辩认,大异口同声:"这不是俺村的杨宗贵吗?"

从杨宗贵到杨子荣

1916年,山东省牟平县宁海镇嵎岬河村一个贫苦的农民里,诞生了一个男婴。母亲宋学芝便顺着大儿子杨宗福的名字往下排,取名杨宗贵。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英雄杨子荣。

杨宗贵从小顽皮,胆大出奇,6岁时,便敢爬上几丈高的大树掏鸟。他少年丧父,因生活所迫曾随母下关东3年,受尽了磨难。倔强的性格使他14岁便背上铺卷,只身一人闯关东。他是在树林里给人伐木,后又被日本人抓去当童工,一天到晚从阴暗潮湿的煤窑里往外背煤。两年不见天日的生活,激起了他强烈的反抗意识,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他躲过了日本人的岗哨,逃了出来。

16岁那年,他加入到一伙呼啸山林的胡子队伍中,开始干起了"替天行道"的行当。从那时起,便一直化名为杨子荣。由于他胆大心细,机智聪慧,很快练就了一手百步穿杨的好枪法和高超的骑术,一度成为胡子队伍中颇有名气的人物。

几年飘泊生涯,使杨宗贵意识到,仅靠自己杀几个汉奸鬼子,是难以救整个中国的。于是,他回到了乡,打算过平民生活,并且对自己在外几年生活经历只字未提。回后不久,杨宗贵便按中国传统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习俗成了。年仅18岁的妻子徐万秀是一个勤劳纯朴的农村女子。在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身为丈夫的杨宗贵向年轻的妻子吐露了心迹:"万秀,我想去参加八路军,跟共产党打天下。我在外闯荡了几年,看准了,只有共产党才能为咱穷人打天下,才能够拯救中国。"善良的妻子深明大义,面对丈夫的要求,她只好默默地点头。1945年秋,28岁的杨宗贵与本村青年韩克利一同参军,韩克利因身体不合格被栽减回。几天后,他便改名为杨子荣。在作战中,杨子荣异常勇敢,独身一人,截击过敌军一个班;凭借艺高人胆大,只身入匪巢,降服过土匪。由于他过去在胡子队伍中当过兄弟,掌握了土匪中的"黑话",被调到侦察排任排长。以后,他多次装成土匪,只身入虎穴。

智擒座山雕

座山雕15岁当土匪,18岁当匪首,已有57年土匪生涯。他精明奸诈过人,诡计多端,枪法好,在匪群中被称为"三爷"。1947年1月,被人称为"座山雕"的国民党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张乐山匪部遁入山林,不知去向。

当时,担任我牡丹江军分区二支队二团侦察排长的杨子荣装扮成另一匪首吴三虎的副官,于1947年1月26日晚带领侦察员开始了追踪匪迹的战斗。

杨子荣等6名解放军侦察员在林海雪原中转辗了数日,终于在蛤蟆塘一带的林子里寻找到了一个窝棚。经过一番"黑话"对答,与"座山雕"的联络副官孟继成联系上了。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下午两点左右,孟继成等正式通知杨子荣他们第二天上山入伙。

2月6日下午孟副官和匪连长来到指定地点,想把杨子荣他们带上山。趁招待两个土匪吃饭之机,杨子荣下了两土匪的枪,把他们绑了起来,并大骂他们不讲交情,把"三爷"送的食品从中吞了,存心饿死弟兄们。两个土匪分辩,杨子荣就顺水推舟说委屈他俩带路见"三爷"去说清楚。

天黑后,两土匪带着解放军侦察员夜行10多里,来到了大砬子山座山雕住的大马架房外,侦察员们把土匪的嘴塞住后绑到树上。杨子荣让孙大德和魏成友跟着自己进屋去会"座山雕"。孙立珍、赵宪功、耿宝林在外看着。杨子荣端着匣子枪摸到房前,一脚踹开门,孙大德、魏成友也紧跟着冲进来,3支乌黑的枪口对向了7个土匪。7人中有一个白头发、黑脸膛、鹰钩鼻、山羊胡子的瘦小老头引起了杨子荣的注意,凭多年的经验,直觉告诉他,此人就是座山雕。正思考中座山雕伸手去摸枪,杨子荣一个箭步冲上去踩住他的手,随后把墙上挂的枪摘下扔到地上,命令土匪穿上衣服,便大声斥责座山雕折腾他们。座山雕听出是孟副官联络来的入伙的那股人,才松了口气。座山雕说,因为风声太紧,不得不考验一下。杨子荣说:"你考验,差点把我们给饿死,今天借你条道,去吉林投国军。"座山雕再三挽留,杨子荣执意不肯,并强行要座山雕带人送一程。杨子荣借口怕送的路上座山雕他们跑了,自己没活路,把土匪都捆了,把枪栓卸了,空枪挂在土匪身上。

天蒙蒙亮时,走到林子稀疏的山边。座山雕说:"前面不远就是海林,住着共军,我们不能再往前了。"杨子荣说:"天还不大亮,发现不了。"待走到山下,天已大亮。只见两辆拉木头的大车停在山口。座山雕说:"那是共军的车。"杨子荣说:"借他几匹马,走得更快。"土匪连长一听不妙,猛地挣脱杨子荣手里的绳子就跑,杨子荣一枪打中了他的左腿。

我军押车的战士听到枪声,迅速朝这边运动,并大声询问口令。战士们对上口令后迅速跑过来。座山雕听见他们对口令,大吃一惊,结结巴巴地问杨子荣:"你们……"。杨子荣笑道:"不瞒三爷,兄弟是共军侦察员。"

1947年2月23日,在东北海林县北部梨树沟追剿顽匪郑三炮时,杨子荣壮烈牺牲。由于当时处于艰苦的战争年代,杨子荣在极其艰难的战争岁月里,没有和人通信。他牺牲后,所在部队只知道他来自胶东,名叫杨子荣。像杨子荣这样为我国人民的翻身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在我军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又何止杨子荣一个无名英雄呢?君不见不管哪个烈士陵园里,诸如张同志、李同志之类纪念碑的烈士不很多吗?全国解放后,英雄的忠骨被安放在雄伟的威虎山上,碑上写有杨子荣的名子及战斗牺牲经过,而烈士的属却没有得到一丝消息。

"土匪属"的不白之冤

让我们把历史的车轮逆转到公元一千九百四十六年,也就是杨子荣走后的第二年,他年轻的妻子徐万秀生下一个女儿,可是年幼的女儿因患病无钱医治,加之那时当地的医疗条件差,女儿死在了母亲的怀抱中。1950年,徐万秀日夜牵挂的丈夫仍杳无音讯。最后,杨子荣被定为"失踪军人",属享受烈士待遇,悲痛之余,杨子荣的属和亲人得到了些许安慰,若英雄有灵,无可报怨而眠目九泉。

1952年秋,徐万秀患了肺结核,因境贫困,没得到良好的治疗而去世。这位善良年轻的妇女临终前还坚信丈夫仍活在世上,有一天会回来,她拉着婆婆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娘,我死后把我埋在村前的山坡上,我要在那儿和孩子一起等他回来……"宋学芝老人紧握儿媳的手,泣不成声。为了儿媳去世后能有个后人往她上添一把黄土,她把大儿子杨宗福的儿子杨克武叫过来,冲着奄奄一息的婶娘磕了个响头,叫了声娘,算是过继给了杨子荣、徐万秀夫妇。杨克武按当地的风俗,履行了儿子的职责,用颤抖的小手往婶娘的里撒下了第一把黄土。

宋学芝老人相继失去了儿子、儿媳和孙女。精神受到很大打击,身体状况愈下,为了不给自己当烈士的儿子脸上抹黑,她没向政府伸手。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文革"前夜,当地一位复员军人回来,向政府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他曾在牡丹江车站亲眼看见杨宗贵长袍礼帽,与土匪混在一起,无疑是叛变当了土匪。于是,宋学芝一被取消了烈属待遇。从此,革命烈士属一夜之间又变成了"土匪属",在每次运动中,宋学芝老人都挨批挨斗。

公元1966年,京剧《智取威虎山》已在全国唱响,生命垂危的宋学芝老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墙上的那张侦察英雄杨子荣的戏曲宣传画,便是自己日夜思念的亲生骨肉的化身。同年底,就在全国人民歌唱杨子荣、学习杨子荣这位顶天英雄的时节,英雄的母亲宋学芝却在为儿子蒙受不白之冤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临终,她要求"死后同儿媳、孙女埋在一起等儿子回来。"

人民英雄人民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1969年清明节,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的联合调查组和杨子荣的人以及成百上千的群众怀着沉痛的心情来到嵎岬山的山坡时,看到的是三堆早已凝固了的黄土,下面分别埋着英雄的母亲、妻子和女儿。茔荒凉冷清,没有墓碑花圈、香腊纸烛,只有团团荒草。英雄的根终于找到了,蒙在英雄人身上的不白之冤解除了,可养育了英雄的母亲、和英雄患难与共的妻子,以及他无辜的女儿却同英雄一起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1990年牟平县人民政府为缅怀先烈业绩,弘扬英雄精神,修建了杨子荣纪念馆。纪念馆建在"雪神庙战斗遗址",即杨子荣当年参军的"雪神庙兵站"。占地面积1700多平方米,采用古代建筑形式,甬路、花坛、大院、围墙,完全恢复"范园春晓"原貌,与战斗遗址雪神庙融为一体。纪念馆内耸立着素有"万岁军"之称的杨子荣生前所在部队,某集团军赠送的杨子荣烈士玉雕像。馆内数个展室,主要介绍杨子荣童年的苦难生活、深山剿匪业绩,以及烈士乡和所在部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变化。纪念馆还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真实照片,再现了英雄风采,使人们一睹英雄只身进入杏花村说降400名匪徒、活捉"许四虎"、生擒"左撇子"、活捉"座山雕"等英雄事迹。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迟浩田上将为纪念馆题词:大智大勇,一代英豪。原国民政部部长崔乃夫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如今,英雄杨子荣的嫂子身体还比较好,当过兵的继子杨克武年近60岁了,杨克武的儿子也是个复员军人。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