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人。秦代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秦统一天下后,被任为丞相,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并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他的政治主张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对于李斯这样一位不世出的人才相信一千个读史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李斯,而点滴君心目中的李斯却是从一只老鼠开始的……
一只老鼠让他发誓要出人头地
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关于李斯的事:年轻时的李斯见到一只老鼠在厕所里偷食人粪,一见到人或狗过来就跑了,后来李斯又偶然见到一只老鼠在粮仓中偷吃粮食,这里吃粮食的老鼠很是逍遥自在,根本不害怕人或狗,而厕所里的老鼠却有着不一样的情况。
由此,李斯深深感到,人是要做飞黄腾达的老鼠还是微屑卑琐的老鼠,那就要看自己的处事态度了,于是李斯决心成就一番功名,为自己赢得一个显赫的地位。下定决心后,李斯向荀子学习帝王之术。
学成之后的李斯对当今天下的形势做了认真的分析,自己虽为楚人,可楚王没有作为,东方六国都很衰弱,便决定去秦国。
荀子问他去秦国的原因,李斯回答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现在列国都在争霸,也给游行之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秦国想吞并天下,这正给了我建功立业的好机会——让自己一直处于卑贱、贫困中却不去追求功名,自愿寂寞与世无争,这不应该是有志之士的想法,所以我将会去西方,游说秦王”。
从丞相门客到丞相
到达秦国的李斯刚好碰到秦庄襄王驾崩,李斯就做了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的舍人,即门客,也就是专门为主人出主意的人,就这样李斯就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
当时的秦王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嬴政,李斯将自己的看法告诉了秦王:从前秦穆公称霸没能统一天下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它诸侯还很强大,周室威望尚存。如今,周室在秦孝公统治下日益衰弱,而其它诸侯国也不及秦国强大。一统天下的机会就是现在,若错失良机,等其它诸侯国又变强大了,再想统一就困难了。
李斯的这番话与秦王想法不谋而合,秦王便拜他为客卿。后来,李斯又献上了离间之计,派带着大量珠宝的使者游说四方,和很多国家的有权大臣勾结起来,挑拨各国的关系,对那些抗拒不从的,就武力除之。这样一来,东方六国很难联合起来抗秦,更加方便了秦国各个击破之策略的有效实施。
在秦国派人离间各国的同时,各国也在派人干扰秦国。韩国就派一个叫郑国的人去游说秦王修建水渠,想通过这种方法耗费秦国的人力和财力,以缓解秦国对东方六国的侵略。
谁曾想郑国中途泄露了郑国修渠的目的。所以,秦国的宗室大臣劝秦王:“来秦国的各国人,表面上看是为秦国效力,实际上是各位其主,居心不良,请大王将他们驱逐出去。”于是秦王下令把一切外来人士都一一赶出去,这当然包括李斯。
历史上颇为知名的《谏逐客书》就是这时李斯向秦王上书所写,书中李斯举了很多例子,都是古代贤王和秦国先祖任用外宾而强盛的例子,秦王被他精密的说理和恳切的言辞所折服,便收回了逐客令,李斯也因此更被秦王倚重。
后来在秦国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李斯更展现了自己不凡的才智和英明的见识,秦王一下子就把他提升为丞相。这时的李斯也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显达于世。
李斯的败亡也类似于这只老鼠
尽管李斯功高权重,但最后却没能全身而退,反而下场更加悲惨。
公元前210年,当了十二年皇帝的秦始皇病故,死在巡视途中,为了防止天下大乱,同行的丞相李斯保守了这个消息,不对外宣布,只有随侍的秦皇少子胡亥、宦官赵高等少数人知道。
在秦始皇驾崩之前,曾下诏长子复苏来参加葬礼,并想让扶苏继承皇位,但秦皇的诏书还未送出的时候就死了。诏书被胡亥扣下,因为他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想扶持与自己关系密切的胡亥为帝。
赵高去拉拢李斯,并将自己扣下诏书的事情告诉李斯:“现在你我二人就可以决定谁做太子继而即位,这事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李斯一下子变脸说:“你怎么能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我们做臣子的不应该讨论这些的。”
看到难以辩驳的李斯,赵高一下子就知道了利害关系,将他与秦朝大将蒙恬进行对比,声称蒙恬在功高、谋略等各个方面都比李斯要好,并特别指出扶苏与蒙恬关系很好,如果立了扶苏一定会对他不利。
李斯想到蒙恬向来与自己不和,为了不让自己的利益受损,就听了赵高的意思,假拟秦始皇的诏令把胡亥立为君主,并下令让扶苏自杀,继而谋害了蒙恬。
然而事实却与李斯所想的有很大差距,继位后的胡亥即秦二世,相对于始皇帝更加残暴,却与秦始皇有天壤之别的才能差异,所以,秦朝的统治变得更加危险。
为了维护秦朝统治,李斯多次上书秦二世,劝他减轻一些赋敛,暂缓阿房宫的修建等等,但秦二世根本不听,还埋怨李斯阻碍自己享受,并下令逮捕李斯。
李斯多次上书秦二世为自己辩解,但都被赵高扣留,秦二世完全不知道。这时,宦官赵高又落井下石,借着这个机会向秦二世诬陷李斯和其儿子谋反,被严刑拷打的李斯招架不住只能屈打成招。
二世听说李斯承认自己谋反,盛怒之下下诏,对李斯施以五刑——刺字于面、砍鼻、割舌、断趾,最后腰斩于市,并株连三族。
史学家写史一向以客观公正,不掺杂个人主观色彩为原则,但其中也不乏“曲笔”。司马迁在给李斯传记中记载这只老鼠的同时,既注定了李斯的腾达,又暗示了他终将会像这只老鼠一样黯然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