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陈容驷仕学一贯录钞【名庆门字容驷号渭川陕西盩厔县人雍正癸卯进士官至达州知州】
谨按事上临民。理讼慎刑。恤囚弭盗。皆司牧必有之事。其中皆关乎学问。后世视为簿书期会之具文。则诚具文也。视为勤政爱民之实事。则皆实事也。关中陈容驷。为予同年友。数年前相遇浙中。谈及官政民瘼。予服其有得于即学即仕之义。所纂仕学一贯录。皆厯任州县。阅厯有得之语。不肯以具文视之。而直以学术行之者也。今摘其所言事上临民。理讼慎刑。恤囚弭盗诸条。补入学仕遗规。以备莅官者参观而力行之。于学于仕。不无裨益云。
世上原无好做之官。虽抱关之吏。亦须夜行早起。方为称职。纔说做官好。便非做好官之人矣。士子平日读书。博得一第。居四民之上。自谓朝廷倚重。生民利赖。孰知日日行害人事。件件行折福事。时时做违心违理事。反在人前。扬扬得意。略无愧色。岂复有廉耻哉。故人以得官为可喜。我正以得官为可惧也。
天非私富一人。原以众贫者相托也。非私贵一人。实以众贱者相托也。在贫贱者。自己血汗。自己消受。天之鉴察也常宽。若富贵之人。高爵厚禄。万民血汗。一人消受。天之督过也常严。天心不远。以民为心者也。抚民即所以奉天也。每叹居官之人。事上则俯首鞠躬。临民则逞志作威。或则厚敛。或则酷刑。或则苦役。贱之如犬马。刈之如草芥。讵知祸民者。天必祸之乎。忠恕违道不远。舍此六字。未有能合人情。得天理者也。
当官处事。尝思有恩以及人。而以方便为主。即如一催科也。其势万不能免。但就其闲求所以省民力者。不使骚扰。重为民害。则所全己多。一听讼也。准之以人情物理。出之以静气平心。不事煅炼罗织。而人心各得其平。至于恤灾捍患。移风易俗。当颠困欲毙之时。而起诸沟壑。予以生全。尤不若先事区处。不致颠顿危急之为妙也。当越礼犯法之日。而严刊峻法。重惩示警。尤不如止恶未萌。不至用刑。而俗美民安之为愈也。
有此志向。庶可望其仕不负学也。
官场上下相承。分谊攸关。其当尽礼仪。乃衙门体统如此。惟有忠厚以尽事上之礼。直躬而行本职之事。一切升沈显晦。非援上者所能致其万一也。且上官所责望于下属。下属所仰承于上宪者。无非期其施行之咸宜耳。顾其中利害相参。是非互异。上官或得之纸上。未必尽悉其曲折。万一见解不符。事机乖错。为下属者。忠告以尽其诚。善道以致其礼。但得诚意交孚。自可相助为理。夫何委靡不振。悦谀成风。上官曰是。彼亦曰是。上官曰非。彼亦曰非。迨其后事势乖违。民怨沸腾。彼则曰此上官之意。非距心所得为也。其居心之险。大非事上之敬。即此一段庸懦卑鄙之态。亦甚失士大夫立身制行之正矩矣。
既为上官。谁不知以人事君之大义。谁甘为妨贤病国之小人。如其两贤相契。方将以言论丰采。觇人才品格。果其持论忠正。刚方自矢。彼方欲引而进之。岂肯妄加祸于守正之人乎。即不然。或意见相左。或好倘相违。甚至媢疾深恶。亦不过如梁冀之恶张刚。使之为广陵守耳。不过如邓骘之恶虞诩。使之为朝歌长耳。彼原假借贼手以杀二子。而二子卒能骧起事功。彪名后代。是杀之适以成之也。盖才全则运险为夷。命在则因祸为福。人各有天。人各有命。造化有定。人其如天何。其如命何哉。
因论事相左。至于媢疾深恶。必不相容。皆由平日积忿而成。孔子誾誾。注训和悦而诤。可师可法。
地方官词讼。无日无之。最足见居官者之明暗。而亦戒饬平反。革薄从忠之一大段工夫也。慨自人心变诈。明明被殴。而称杀伤。分明争财。妄云抢劫。又或牵引其父兄。连及其妇女。意谓未辨是非。且先使追呼扰动。耗财以泄其忿耳。更其中诬赖人命。尤极惨酷。或以奴仆胁主人。或以顽佃诬业主。或以卑幼制尊长。有亲人逼死。而乘机索诈者。有冒认亲族。而毁门坏屋者。种种诬罔。不可枚举。官长止以尸场一验了事。而岂知其鱼麋肉烂。鲸吞虎噬。已无所不至哉。此弊不除。人心日益险。事变日益多。官府亦应接不暇矣。吾谓户婚田土。当视其情词虚实。不宜滥准。不准者。必指批其不准之故。毋使再来翻渎。不可粗心浮气。略观大意。以不得混渎一语。批出了事。其准者。则必亲问。不可听其讲和。问则必速。不可稽迟拖累。审明则必断结。不可含糊逐出候示。又起探听打点之弊。若于投词之日。使原告证佐同时到案。当堂取证佐确供。倘诘出党恶诬证之弊。不待被告到案证明。先惩其诳证扛帮之罪。其有情节可审者。则限日投审。原告情虚。固必加罪三等。而证佐则尤必加重。不过一二月闲。扛帮积弊。无情诬讼。即可去其七八矣。
投词之日。先问原告证佐。是亦审状之一策。但亦防其有扛帮赴控之弊。倘原告无力邀约众证。必致有屈不能赴告。证佐肯来。未必肯供实情。莫如凡有告状。当堂收词。就原词驳诘。无可登答。轻则逐出不收。重则量惩。所告似有理。而一时不能查案。则暂收候批。凡雇人代告者。则不敢来矣。州县告状。虽不拘于告期。势须随告随收。接状行。即须抽闲一审。亦以免告期拥挤守候也。予厯任府道司院。皆如此行。有临时散去。不敢投状者出入拦舆控喊。皆不准收。自是告者渐少。皆用此法也。
诬命一事。直是父子兄弟闲以死为利。暴尸灭法。揣其情节。与手刃无异。是必严诬告加三等之法。惩一警百。更榜示告谕。则亲族利死之心。风俗搬抢之恶习。亦可从此渐息。
尸亲诬告蒸检。原有反坐之律。验尸后押令掩埋。暴尸不埋。立可究处。藉命抄抢。久有明条。官肯速审执法。自可杜绝刁风。其要尤在尸场将验出某伤轻重。指令尸亲认明取供。以杜后来翻告。至于自尽命案。如无别故。罪止满杖。即当于尸场乘原被邻证齐集之时。讯取确供。明白晓谕。听候详结。不必将原被带署候审。于尸场耐一二刻之烦劳。便省许多探听拖累。案内干涉之人。俱令各回安业。有应得之罪。不过重杖。取保候示可也。最可恨者。尸场嫌其臭恶。不肯近尸亲验。犯人与尸亲争伤。置若罔闻。止执笔为仵作誊录。一经掩棺。疑似之伤。将来尸亲指告。或上司驳诘。凭何申覆耶。常有自尽命案。原被及案内有名之人。往返拖累。至于破家者。皆由州县验尸之后。急急旋署之故。为民牧者。不可不知也。
吕叔简刑戒一书。【详载从政遗规】是从铁床火坑边行清凉之剂。盖痛酷吏深文峻法。以毒无辜。故以此致戒。非谓巨恶元凶。竟可宽纵也。但当推明律文。权其重轻。用刑时不可以犯法为怒。不必以得情为喜。盖怒则以为彼罪当受。绝无矜怜。喜则谓我见甚明。惟知痛快。常存此心以调伏之。不言造福。实所以尽心也。
夹棍一物。原有不得不用之时。不过欲取确供耳。初审狡展。正不妨屡呼要夹。而其难其慎。不肯即夹。三木之下。动关人命。堂上一声催刑。众役奋力。受之者魂飞魄散。气蔽血壅。即有供吐。昏迷之中。随口强应。亦未确凿。平日于行刑之人。明白指示。如不得巳。必须用夹。不得遽收。先就情理反复穷诘。此时问者之狼狈着急。较受刑之人为更甚。如不从实供吐。催令收刑但一收止二三分。又就案情反复诘问。有证据者。质之证据。使其计重语塞。自必供吐。此时官府审问。本犯呼号。行杖者暗暗松放。再有狡展。仍如初置刑内再收。亦不过二三分。一收一放。痛则有之。伤人则不能也。且其神魂清白。语言不至混乱。此时供吐。方为确切。可以定谳。俗称夹棍为大刑。示不可轻用。更不可错用也。然不独大刑为然。即行杖亦不可忽。竹板示警。罪当杖者。亦视其人气体壮健。足以当之而无伤性命者。然后如法杖责。凡行杖时。官暂停阅审卷。亦不可别有问答。惟注目凝神。以观受杖之人。一则视其人能受与否。倘不能受。量减数杖。杖虽减而法己尽矣。一则防行杖者有任意重责要害。毒打一处之弊。【如专用板头。专打腿湾。】余厯任二十年。从未因杖责而损伤一人者。率是道也。
夹棍尺寸。原有定式。不可改短。杖用竹箆。削平棱节。夹棍桚指。均不得过两时。敲杖不得过三十。用时切当留神。
牢狱之苦。杂秽疫痢。暑月为最。常遣人洒埽囹圄。洗涤枷杻。不时调取监簿。稽查囚数。以自察其治状。务使眼前火坑。化作逍遥世界。此只在当官者念头动。舌头动。笔头动。一霎时之闲耳。
有外结之事而暂寄监者。有羁候待质。而犯证己到。未即质审者。有案巳奉文归结。或有应追之赃。不即发落者。州县??几忙。每易忘忽。刑胥苟无所得。岂肯为之禀请省释。必须州县每日调取监簿。进内衙查阅。以便随时结释。至于狱官每日查监。不过点名了事。原委未明。心念不切。岂能禀堂催结。州县更须隔三两日。抽闲出其不意。亲到监中查点。以防其有凌虐之弊。更验其墙宇。以防其有越狱之事。地方官总须把这监内人犯。往来于胸臆中。自不至于滥禁淹禁也。予厯任抚司。地位悬隔。不能亲自查监。曾酌定册式。令州县将某犯事由。到监月日。何日审理。应否拟罪。何时题奉部文。及何衙门批令收禁。逐名填册具报。以备不时专员持册到监查点。其时州县有因造此册。而查审省释者。院中就册查核。而行提归结者亦不少。较之委员查监。似更迅速。实在其监犯多。而州县不可信者。出其不意。不拘文武员弁。持册到监查点。多少不符者。按名查究。州县无不悚惕检点。是亦清理监狱之一法也。功令最严越狱。凡禁卒非刑凌虐。率以防其越狱。耸禀本官。殊不知墙屋高坚。门户扃锁。囚犯焉能飞越。岂可以非刑为防闲。高忠宪公云。狱囚日闲不妨宽松。夜闲更当严禁。狱门不得容人出入。亦禁防重囚之一法。
盗贼未起。防守为要。盗贼既起。擒捕为要。昔李崇刺兖州。令村建一楼。楼悬一鼓。诸村闻楼鼓声。各守要路。遇盗辄擒。李肃为宰。不必建楼。比户置鼓。盗发辄击。远近皆应。盗遂敛迹。吾以为建楼置鼓。犹有所费。止须家置一梆。或竹或木。一处起梆。各处四应。有被窃而不传梆者。罪坐失主。一家梆起。而四邻不应。及应而并不出身协拿者。查明责究。亦何盗贼虑乎。
夜防盗贼。人人皆有此心。敲梆呼救。闻梆接应。贼虽众。未有不惊逸者。乡村防盗之法。莫捷于此。
州县亲民之官。非特贪酷足为民害。即拘谨之流。未尝不洁清自好。而闇暗不明。优柔不断。识不足以剔弊。力不足以惩奸。彼虽不贪。有代之而吸民膏者。彼虽不酷。有代之而戕民命者。其与贪酷害民无异。且百为丛脞。诸务废弛。或反不若贪酷者流。犹能理烦而治剧。所谓廉而无能。不若贪而有干。古之人诚有慨乎其言之也。
非取贪酷也。清官不能理事。民之受害亦不少。
为政说宽说严。皆迹也。莫如切实讲理。理者人心自有之天也。发一言。施一事。以我心之天。感孚乎人心共有之天。非言人所不能言。实言人所必欲言也。非行人所不能行。实行人所必欲行也。宽之可为杜母。严之可为召父。宽严之迹悉化。以此大畏民志。所谓不赏而劝。不怒而威。此道得也。何宽严之足云。
古人谓太上化民以德。其次莫如猛。是说也。非谓猛愈于宽。猛以济宽。适所以成其宽也。缘民愚无知。彼见上之宽则玩心生。后又从而刑之。则怨毒起矣。为民上者。视事之初。即严加整饬。吏役士民。苟有过犯。毫不假借。见之明。行之果。人心震动恪恭。各怀一不敢慢易。不敢欺蔽之心。如此则呼应既灵。法在难犯。而处心积虑。却时时欲与民休息。事事为愚顽鉴原。准情度理。足以快人听闻。即尽法处之。身受者不敢怨。观听者靡不服。畏威怀德。一时并到。若其始不振。后即整顿。徒招怨耳。
外虽严而内则宽。始虽严而终则宽。亲民之官。究心于此。庶得宽猛相济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