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推背图详解 第十三象 后周郭威君临天下的预言
第十三象 丙子 离下 坎上 既济
谶曰:
汉水竭,雀高飞。
飞来飞去何所止,
高山不及城郭低。
颂曰:
百个雀儿水上飞,
九十九个过山西。
惟有一个踏破足,
高栖独自理毛衣。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周主郭威夺汉自立。郭威少贱,世称之曰郭雀儿。」
这一象中有一个英雄即将横空出世,虽然是一个英雄,但此人在历史上能够挤下的地方不多,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过渡人物。搞不明白这个《推背图》发什么神经,连一个过渡的人物也要说一说,真不嫌累啊。
但过渡人物也很重要,不说也没法子过渡。那我们要解析这一象,就要从一个场兵乱中说起,这场兵乱是五代时期无数兵乱中的一次,像往常那样,老百姓们哭着喊 着在前边跑,后面追着的是凶狠的乱兵,乱兵很守规矩的,不干什么坏事,就是抢女人和财物。尤其是美貌的女人落到乱兵手中,多半会很惨的,求生不能,求死不 得。但什么事都有例外,比如我们正要说的这个女孩子。
这个女孩子姓李,身世不详,她出现在历史的时候正在荒野里流泪跑路,后面跟着一伙乱兵,乱兵们也不是追不上女孩子,乱兵之所以不急于下手,就是为了要让女孩子跑到一个适合于他们干坏事的地点。
女孩子跑到一片草坡前跑不动了,乱兵们嘻嘻哈哈而来,按住哭得泪人一样的女孩子仔细瞧,哇,绝世大美女 耶,这回咱们哥们儿可逮着了。这女孩果然美貌,而且 神态端庄,让乱兵们心痒不已,急忙排队,大家轮着来,人人都有份。却不承想,乱兵中的一个人看到女孩子的美貌,突然起了独占之心,向后一指:那边有人来 了。兄弟们一回头,只听嘁哩喀嚓几声,回过去的脑袋再也没能扭回来,直接掉在地上了。
这个姓李的女孩子就归这个姓刘的乱兵独自拥有了。慢慢地,这个小兵卒在战场上时来运转,竟然官至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就是他的名字。
这段时间里,正逢向契丹称父的儿皇帝石敬瑭死掉,他的儿子石重贵不愿意受辱于契丹,结果引来契丹大兵来犯,中原沦落到了异族之手。刘知远坐镇河东,一边管契丹的耶律德光叫老大,一边仔细观察局势。
经过一番观察,刘知远得出结论:契丹人在中原不会太久。果不其然,因为天下纷纷起兵反抗契丹人的统治,契丹人慌忙退兵,早有所备的刘知远趁机兵出河东,狂捞地盘,等捞了个差不多了,抬头看看天下:我靠,感情现在这年头我是老大了,于是建国号后汉,自己做了皇帝。
做了皇帝,那也叫升官,拿出点钱来赏给手下的兄弟们,实属情理中事。可是当时后汉的国库空虚,钱是没有一文,刘知远作出英明决定:加赋!
这一决定刚一提出来,就遭到一个人的否决。这个人是谁呢?竟然敢否决皇帝的提案?除了皇帝的老婆,谁还有这个胆子?
没错,否决刘知远加赋提案的,正是他当年在乱军中掳得的李氏女子。现在李氏水涨船高,已经做了皇后了,而且是一个称职的皇后,至少比刘知远这个皇帝称职。
李皇后反对刘知远的加赋决定,她说:你既然做了天子,就要恩泽于万民,现在你非但没有给百姓一点恩惠,反而要加重剥削他们,这样下去的话,实在不是明智的治国之策。
刘知远道:老娘们头发长见识短,你知道个屁啊,我不加赋,不给三军发点钱花,老子这个皇帝马上就没得做了。李皇后道:既然如此的话,那么我愿意拿出宫中的所有财物,让你分发给将士们。
这就是刘知远为什么对他这个抢来的老婆毕恭毕敬的原因了,这么好的老婆,上哪儿去找?刘知远依了她的吩咐,果然赢得了百姓的欢呼和三军将士的爱戴。
如果刘知远再多活几天,多听听李皇后的教导,后汉的江 山肯定会更加稳固,可是该着天底下的老百姓倒霉,刘知远只做了一年皇帝就死了,李皇后生的儿子刘承祐继位。但是这个刘承祐不知怎么搞的,整个怪胎一个,甫一登基,就重用历史第一酷臣苏逢吉,结果把后汉祸害得乌烟瘴气。
苏逢吉其人,有可能是受天下所有的邪恶之气所钟,他起草诏书规定,凡百姓有小偷小摸者,杀全家,杀九族,杀邻居,杀全村。一个人有罪要株连这么多的人,这 实在有点离谱,大臣们和苏逢吉理论,于是苏逢吉就退让一步,划掉了杀全村,但有罪之人全家还是要杀的,九族还是要灭的。
结果这个诏书一出,顿时流毒天下,平陰县有十几个村子的百姓全部被杀光,卫州十余百姓追贼遇到官兵,反被官兵诬为贼寇,挑断他们的脚筋扔在山脚下,痛苦地哀号了数日才气绝。
李皇后教训儿子,儿子根本不听: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儿子觉得苏逢吉这个宰相蛮好。
可实际上,苏逢吉此人除了占一个残忍好杀、心胸狭窄之外,别无所长。如果只有他一个人折腾倒也罢了,偏巧朝中大将史弘肇没什么文化,对文官一向抱有成见,越看苏逢吉做事越觉得不对头,两厢里就闹起了情绪。
史弘肇是武将,握有兵权,苏逢吉自知不是对手,就考虑了一个比较稳妥的解决方案。
有一天,后汉隐帝刘承祐传大将史弘肇入朝议事,史弘肇优哉游哉去了,刚一进殿门,只听轰隆一声,殿门已经合拢,无数甲士从身后冲出,史弘肇措手不及,被乱槍戮成了筛子眼。
史弘肇死掉了,刘承祐和苏逢吉开始分发胜利果实,苏逢吉分到了史弘肇的小女儿做婢女,感觉不错。但胜利果实太小,还是不够大家分的,那怎么办呢?有办法。无非是再杀几个武将就是了。
于是在隐帝刘承祐的指挥下,与史弘肇有关系的军事将领全家统统被杀光光。这其中,有一个人,此时正统兵在外,他的满门被苏逢吉杀尽,顿时怒发冲冠,立即提兵返回京师,要报这血海深仇。
此人是谁?《推背图》这里说得明明白白:
汉水竭,雀高飞, 飞来飞去何所止, 高山不及城郭低。
这一象里有郭有雀,正暗合了大将郭威的名字。郭威的脖颈上刺着一只家雀,所以时人又称之为郭雀儿。明白了,这一象所说的人物,就是郭雀儿郭威。那么为什么要说郭威只是一个过渡型的人物呢?无他,郭威有一个侄子,叫柴荣。柴荣有一个铁哥们,叫赵匡胤。现在明白了吧?
无缘无故的,自己满门被杀,郭威怒不可遏,率兵而来。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李太后怒火攻心,破口大骂刘承祐,这时候刘承祐才好像有点弄明白过来自己这些天都 干了什么事,心里也是悔之不迭。李太后正在考虑这事怎么调解,要怎么赔罪才能消得了郭威心中的怒气,不承想刘承祐身边有几个小玩闹,用力拍胸跺脚:我靠, 郭威算个卵子?圣上少要担惊,休要害怕,待我提槍上马,取他的项上人头来报。
刘承祐最爱听这话,闻言大喜,立即大开城门,让那几个小玩闹引军出城,大战郭威。刘承祐年轻贪玩,说什么也要跟着去两军阵前玩,李太后苦苦相劝,也劝不住,就这样,不懂事的小皇帝带着瞎胡 闹的臣子们,与身经百战的郭威对峙于都城之下。
仗打得一点悬念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悬念。双方一交 火,小玩闹们嘻嘻哈哈冲进郭威阵营,左砍右杀,忽然发现对方也在砍杀自己,顿时大诧。皆因这些小玩闹 都是跟着皇帝混的,以前他们砍别人的时候,压根就没人敢还手,所以他们一直以为天下人都是不会还手的,现在居然还有还手的人,这实在是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之 外了。好汉不吃眼前亏,眼见情势不妙,小玩闹们撒腿就逃,跑得飞快,连能征惯战的猛将都追不上他们。
刘承祐也拼了小命地往前跑,估计跑什么他还不太清楚,正在糊涂之间,后背被一刀戮过,小皇帝惊叫一声,连伤带吓,坠马身亡,时年二十岁整。
那么是何人杀了这个不懂事的小皇帝地呢?不是别人,正是小皇帝的亲信郭允明。然则郭允明既然是小皇帝的亲信,又为什么要下手杀他呢?莫非他是想拿着刘承祐的脑袋去郭威那里请功?
错!郭允明杀刘承祐的理由只有一个,他看花了眼,以为皇帝是郭威的部将,所以下刀极是凶狠。亲手杀死了小皇帝,郭允明又悔又气又急,一抹脖子,自己也陪刘承祐去了。
这时候郭威才引军入城,参见李太后,伏地请恕误杀刘承祐之罪,到了这地步李太后还能说什么?就这样,郭威杀了李太后的儿子,就拿自己当儿子赔给了李太后,认她做母亲,以儿子的身份侍奉她,尊为“昭圣皇太后”。
百个雀儿水上飞,九十九个过山西。惟有一个踏破足,高栖独自理毛衣。这一象还没完,事态继续向前推进。
就在不久的将来,将有一场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要发生,但很少有人知道,赵匡胤在上演“陈桥兵变”这一幕的时候,手里是有着一个完整的台本的。而且,赵匡胤还亲自参加过前期的预演。预演的主角不是赵匡胤,而是郭威郭雀儿。
话说郭威请李太后临朝听政,并商量迎立刘知远的侄子刘赟做皇帝。这边刘赟做皇帝的决议刚刚出来,忽闻前线奏报:契丹寇边。
当此危难之时,郭威立即向刘赟和李太后辞行,率兵去保家卫国。大军行至澶州,众军突然止步不前,而且大声地喧哗起来,郭威惊问:何事喧闹,声音未落,就见 赵匡胤、柴荣等人冲将出来,将一面黄旗撕裂,披在郭威身上,然后转向众军,高呼道:兄弟们啊,我等攻陷京师,如今再奉刘氏为主,那我们留在京师的家眷还能 有活路吗?兄弟们,我提议:咱们就奉将军为主了,大家说好不好?
众军齐声唱道:好。赵匡胤:再来一个要不要?众军:要!
这时候郭威急忙从身上往下扒黄袍:这是干啥呀,我靠,你们这是干啥呀,我郭威啥人啊,怎么可能这么干呢,兄弟们你们听我说……刘赟那小子你们派谁去对付他了?这事得赶快。
可怜刘赟这个倒霉蛋啊,他接到让自己做皇帝的消息,喜不自胜地快马加鞭,昼夜兼程地赶往皇都,想快点过一过瘾,这才刚刚走到半路上,就遇到郭威的人马,惨遭劫杀。
不得已啊,真是不得已。郭威就这么做了皇帝。后汉的残余人马逃得远远的,又停下脚来,再建了一个国家北汉。这时候郭威已经死掉了。这一象好像还没有完结,可是如果继续下去的话,下一象就没地方摆了,真是让人闹不懂。
不明白那一百只家雀是哪儿飞来的,但也没工夫弄明白它了,这边世宗柴荣已经开始东征西讨了。
所以只能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