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王轨,太原祁地人,小名沙门,是汉朝司徒王允的后代。
世代都是州郡第一大族。
祖辈都在魏国当官,赐姓乌丸氏。
父亲王光,自幼雄健英武,有将帅的才能谋略。
每次参加征战,都立有战功。
太祖了解他勇敢果断,待他十分优厚。
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平原县公。
王轨为人质朴直率,慷慨而有远见。
遇事刚强正直,别人不敢向他说情。
最初侍奉辅城公。
高祖即位后,授前侍下士。
随即转任左侍上士,很被重用。
先后升任内史上士、内史下大夫,加授仪同三司。
从此更被重用,在要害部门担任职务。
当时晋公宇文护把持朝政,高祖密谋算计他。
高祖认为王轨沉着果毅,又有识见,能够把大事托付给他,就问他是否可行。
王轨表示赞同。
建德初年,转任内史中大夫,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又授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封上黄县公,食邑一千户,军政大事,他都参与商议。
五年(576),高祖率军东征,大军包围晋州。
刺史崔景嵩防守北部城墙,半夜悄悄派人表示归降。
诏令王轨率军接应,天色未明,士兵们都已登上城头呐喊。
齐人惊慌害怕,当即败退。
于是攻克晋州,活捉其城主特进、海昌王尉相贵,俘虏带甲士兵八千人。
又平定并州、邺城。
以战功升任上大将军,晋封郯国公,食邑三千户。
陈国将领吴明彻侵犯吕梁,徐州总管梁士彦多次交战失利,退守州城,不敢出战。
吴明彻修起堤堰,截蓄清水灌城,把战船陈列在城下,准备攻城。
诏命王轨任行军总管,率各军救援。
王轨悄悄在清水汇入淮河的地方,树立许多粗木桩,用铁锁贯通车轮,横向截断水流,用来阻塞敌船航路。
又打算偷偷挖开堤堰淹死敌军,吴明彻得知,十分害怕,于是挖开堤堰,急忙退却,想乘着决堤的水势,顺利入淮。
等他抵达清口,河面开阔,水势变小,战船都被车轮挡住,无法通过。
王轨乘机率军包围进逼。
只有骑兵将领萧摩诃带二千骑兵预先退走,得以免祸。
吴明彻及将士三万余人,连同器械辎重,都被俘获。
陈国的精锐部队,在这里被全部消灭。
高祖嘉奖他,升任柱国,授徐州总管、七州十五镇诸军事。
王轨严肃端庄,又有吕梁之捷,威名震慑敌境。
陈人对他十分害怕。
宣帝讨伐吐谷浑时,高祖命令王轨与宇文孝伯都随军行动,军中作战筹划,都委托王轨等人,宣帝坐享其成。
当时宫尹郑译、王端等人都受宠于宣帝。
宣帝在军队中,干了不少坏事,郑译等人也都参与其中。
军队回来后,王轨等人把情况告诉高祖。
高祖大怒,鞭打宣帝,又将郑译等人免官,并加杖刑。
宣帝因此对王轨十分忌恨。
王轨又曾与小内史贺若弼说起此事,并说皇太子必然难当重任。
贺若弼十分赞同,劝王轨上奏。
后来王轨陪侍高祖,乘机对高祖说:“皇太子的仁孝,没有听说过,倒有不少不好的事,恐怕难以胜任陛下的家事。
微臣不明事理,不足以谈论是非。
陛下常认为贺若弼有文武奇才,识见远大,贺若弼近来每次同微臣谈话,都为此事十分担忧。”高祖召见贺若弼询问这件事。
贺若弼狡猾地答道:“皇太子在东宫修养德行,没有听说有什么过错。
不知道陛下从哪里听到这些话?”退下后,王轨讽刺贺若弼道:“你平时说话,可谓是无所不论,今天应对,为什么如此反复无常?”贺若弼答道:“这是您的过错。
皇太子是国家的储君,岂能轻易议论?一旦出什么事,便招致全家杀头的大祸。
本来以为您秘密陈述意见,为什么竟会这样直言无隐?”王轨沉默很久,才说:“我一心为了国家,才不为个人考虑。
前时当众而言,实在不太妥当。”后来,王轨在宫内宴会上祝寿,又捋着高祖的胡须说:“可爱好老头,只恨后代不争气。”高祖认为此话很对。
汉王是次子,也不成才,其余的几个儿子还都年幼,因此无法采纳王轨的意见。
宣帝即位后,立即让郑译等人重新担任近侍。
王轨自知难逃大祸,就对亲近的人说:“我从前在先帝手下,全是以国家为重。
今天的事情,一定可以推断后果了。
徐州控制淮河以南,与强敌相邻,要想为自己脱身考虑,易如翻掌。
只是忠义之节,不可违背。
况且承蒙先帝厚恩,常常考虑以死报效,怎能因为得罪新主,便要背叛先朝?只能在此等死,决不能有其他打算。
希望千年之后,有了解我心意的人。”大象元年(579),皇帝命令内史杜虔信前往徐州处死王轨。
御正中大夫颜之仪恳切规劝,皇帝不听,于是处死王轨。
王轨在朝中忠厚仁恕,又立有大功,突然无罪而被处死,天下人无论对他了解的或不了解的,没有不为他感到悲伤惋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