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译注 > 《《楞伽经》解读

《楞伽经》解读第十七讲

佛光禅师解读《楞伽经》第十七讲

上次讲到舍非法义,“是名舍法及舍非法”所谓正确和不正确,你认为的道理和不认为的道理实际上都是一种虚妄分别。大概了解一下就行,你还是要有自己的感受。这里告诉你所谓的非法是什么呢?“所谓兔角、石女儿等,皆无性相不可分别”,告诉你这个东西就是这样子,你去分别它没有意义。“但随世俗说有名字,非如瓶等而可取著”并不是说实际的有个形象可以去看待这个问题,这些我们要了解。

◎楞伽王,汝先所问,我已说竟。

楞伽王,汝言:“我于过去诸如来所已问是义,彼诸如来已为我说。”楞伽王,汝言:“过去但是分别,未来亦然,我亦同彼。”楞伽王,彼诸佛法皆离分别,已出一切分别戏论,非如色相,唯智能证,

“楞伽王,汝先所问”,你前面所问的问题,“我已说竟”我已经解说完毕究竟之义,佛给他回答得很清楚。

“楞伽王,汝言:‘我于过去诸如来所已问是义’”,当时楞伽王在过去诸如来那已经问过法的意义。

“彼诸如来已为我说”,当时诸如来也为楞伽王开示这个问题。

“楞伽王,汝言:‘过去但是分别’”,楞伽王你讲过去诸佛给你开示过这个法义,那只是你的臆想分别,实际上有那个分别吗?没有的,“但是分别”。

“未来亦然”将来的佛法也是个方便讲,为什么?“我亦同彼”佛佛道同。就是你不要认为过去诸佛已经给你讲过,现在我又给你再重复讲。实际上不是那样子,你在我这里听到的道理跟在他那里听到是一样,其义理是一,没有分别出来个什么意义。道体相同,理体是一。并没有理体彼此的分别,就像水可以变化千万种相,但是其性是一,诸佛之法性同一义理也是一体并不是二的分别。

“楞伽王,彼诸佛法皆离分别”,一切佛法究竟的义理都要离开相上的分别而去观察其究竟,要看清楚相分对义理的约束,我们对相分不了解对体分就不能认识清楚。我们光看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一旦产生的时候,我们看不清它的结果的,但是如果你顺着义理分去思维的话,你就会很清楚它的究竟结果,因为在相分上它是不分别的,一切佛法皆离分别。

“已出一切分别戏论”,所有的一切言辞相法,包括它所谓的外在的运行轨迹和模式,这都属于戏论分别。什么叫戏论?就像演戏一样如幻的,这里讲的戏论并不是瞎说的意思,你不要错理解了戏论这个词在这里的意思。权且如幻,权宜方便之说,就像我们看戏一样。我们虽然知道戏是假的,但是我们看戏好像跟真的一样。这就叫戏论,但是可以通过这个戏论表明它的义理,它的义理是真实的。戏是假的,我们要看它说明的道理,能够通过这个道理来去获得你的利益。这是我们要知道的,所以我们看待一切现象都会有收获。如果你不从戏论的角度去观察的话,你肯定会以假当真,以幻成实,没有意义的。

什么叫佛法?究竟觉悟的法,什么法?缘起相。能够让我们究竟觉悟的缘起法,是超越一切现象的,所以必须得“离”就是超越,超越一切分别戏论。

“非如色相”,并不是外在我们看到的形象所表现出来的。

“唯智能证”,只有你通过智慧理性的感悟才能证明它的实际性。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我们对一个人的看法,你不要轻易地去下一个结论,你要通过智慧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那样的话你才会获得正确的结论。我们轻易地下一个结论的话,你肯定会出错误,这不是我们学佛的人真实的作用。因为我们只有通过智慧的理性证明,才能让众生得安乐,智慧能让我们的心生安乐。

◎为令众生得安乐故而演说法,以无相智说名如来。

我们外在缘起法相的一种表现,是我们心能那种状态的演化。“为令众生得安乐故而演说法”,这是我们的心所能变现的,而智是我们心能所现。这个演说法是谁说?从事相上是诸佛菩萨贤圣依照修行的经验而开示的种种法理这种真实的相的作用。从我们内心深处,心能解脱这种生命实质现象的解脱来说,是没有内外这个分别,还是你自己身心世界所展现的那种解脱的功德和利益。你自己的心灵世界没有获得一种清净稳定的状态,你就没有办法看到缘起法对你身心世界的干扰。也就是我们的心灵世界非常的清明安详,自然而然在你缘起法的世界看得很清楚。你能清楚,自然你就可以超越现象的束缚。你不会受现象障碍,所以你就会获得安乐。

这个很容易理解,一件事情你不会但是又必须要做,你会很烦恼,这个事情你很清楚该怎么去做,来龙去脉都很清楚,你会安然自得地在处理这件事。我们看佛陀的一生,在他成佛以后所经历的种种是是非非,僧团 里各种各样的事风风雨雨他也经历了,但是你可以看得到他从来都是那么从容镇定的,因为他很清楚这些事情该如何去办,这就是他的智慧。

我们天天一心一意在维护生活的感觉,实际上我们的生活一旦有点波动,你真的就会心慌意乱。所有的一切你都会看得到,但是人们不清楚,我们这么辛苦为了什么?能够获得生命快乐,但是实际上你那么费劲你得到什么了?你忘了你的初衷目的,这就是人不开悟的地方。你说那人还有没有理性?今天早上XX两口又吵起来了,你那么辛苦挣那些钱是为了啥?不就是为了老婆孩子生活好点儿吗,你从农村的一个野小子混到现在有房有车,自己还开个小店儿,挺好的。人要知足,没那个命千万别生那个造次。他从小就崇拜毛泽东,要想做出一番事业的人,就你那点儿心量能做啥?还没开始呢先把人全得罪光了,你这叫创事业的?失道寡住,你忘记了道的原则,就不能成就你自己的人生事业。你要知道你的道的原则,你是奉行什么道?你的心没让你的生活法则变得好,因为你是毒心,贪嗔痴是毒,成天发的是毒气。咱们学道的人一定要学得真实,学的不是世间人的聪明,学道人一定要守道。

世人也要守道,世人不守道一样完蛋。真正道的原则,抱元守一的原则,你看你们不用修你们自己都会了,听课这些人不约而同都是这个姿势,这个姿势是最正确的姿势,这就是道。自然而然这个姿势就出来了,因为你在这里听我讲道的时候,自然你的心就转了,你的身相就变了。身相一变一切都会发生变化,这是一个完成生命相续的过程,所以“为令众生得安乐故而演说法”。

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生活的法则为了什么?为了让你众生安乐,心安乐。众生什么意思?就是在一切环境当中你的心能得安乐。在所有的环境里头你心能安乐吗?你的一切生活目的不是为了患得患失,你在得失观里永远不能获得安乐平静,这是生活的法则。我们无论是得与失心情都是安乐的,那你生活的法则是对的,得失都是安乐的那才对。人给你钱时乐得睡不着觉,花你钱时就瞪眼了,那叫没人性。我们对所有的一切都是这样,我们修行的人一定要清楚地知道现在要奉行的什么道。你是在人间生活,你是为人之道;你是要修行解脱一定要解脱道,种性要圆满,发心的种性一定要圆满。

你在人世间生活一定要知道为人之道,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为人母、这都要你看得很清楚。你不要子不子、父不父、君不君、臣不臣,那样纲常伦理全都乱掉了。人类社会如果没有纲常伦理不叫人类社会,叫畜牲道。畜牲道里还有一个规矩呐,王者尊,为尊为长的规矩,猴群里有猴王,猴王它就说了算。天地伦常不能去乱,否则人性就完了,这是必然的。这是人性,为人之道你得顺理性思惟,知道“道”是不能乱的。

生活的法则是为了众生心得安乐,这是关键,但是这一切要符合一个总的原则“以无相智说名如来”。这一切一切的所有的法则,我们刚才说的是人性,那超世间的呢?你要体现空性,体现解脱道理一定要符合无相智慧。何为无相智?就是空性智,什么叫空性智?就是无所著,心无所祝要想解脱世间烦恼,你必须得符合无相智,来顺应究竟的如来真理,以空性的认识感受来实践究竟真理。如来是为究竟真理,究竟真理的理体是从哪表现出来?是从空性智慧来表现,这是解脱道。

世间法人性社会有一个法则可循,尊长、善恶、美丑都由相对境界而存在;解脱道是心无所住,就是你的认识不要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其目的是超越。解脱就是超越,什么叫解脱道?一定要超越世、出世间(世间是什么?能看得到的法则;出世间是什么?我们看不到的法则),这是解脱道。我们一定要超越世、出世间法,你这样才能究竟获得解脱。这部《楞伽经》所阐明的是究竟解脱义,是如来之道,无相智是要离一切相而去趋向究竟菩提的。它的缘起法是什么?超越世、出世间的一切法,那样的一个正觉义。

无论是你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所谓看到是我们用身心世界能感受到的法则,和你不能所感受到的法则,顿悟它,这就叫超越。我今天告诉你个顿悟法,世、出世间转念即超。你能感受到的叫世间法,好坏善恶相对境界里的都叫世间法,如何超越?记住,转念它就过去,你不要理会它,观其如幻,这个东西不是真的,从理性上去思维。

脑子慢一点不要紧,你功夫差一点不要紧,你去想,你去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它究竟有好有坏么?实际上没好没坏,我们看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我们看这个杯子很精美,很好,好像是给它一个好的定义,我们再仔细看它,用行眼光去看它可能还有别的毛病,比如从雕塑的眼光看,这个雕塑可能就出了很多毛玻超越就是不会在乎它,因为你看它如幻,不把它当做真实的就超越了。

啥叫超越呢?我再给你明晰一下,你今天跟他吵了个翻天覆地,打了个鼻青脸肿的,你知道怎么超越吗?两种渠道可以超越这个境界,一个你把他打得彻底服了再不敢理你了,超越了;另外一种啊Q精神也叫超越,心理战术,心里头把它打个通天也是自我平衡,很管用。比如你恨谁恨得要命,打不过他的时候不要紧,心里揍他,把它剁烂了都无所谓,一下你就放下了,你恨得没有再恨的了,因为你把恨的这个对象消除了,所以修行不是堵,不是愣压,是疏导、开解,那样的话,你就超越世间法的约束了。

那你面对选择的时候怎么办呢?面对好坏善恶的时候,何为善?何为恶?我们当然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要知道自己目的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们肯定不会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那样的话你也叫超越,最起码超越回避了不利的方面的东西,这是世间法的超越和解脱,也叫顿悟。

那出世间道呢?我们不了解出世间道,我们不知道这个高尚的思想,怎么办呢?你从两个方面去认识它就好,一个是我们虚心地去接受,接受圣人之教能够升华自己内心世界,这是一种超越,你旧有的东西要放下。但是我们始终有崇敬的一方面,比如我们崇敬观音菩萨,应当让观音菩萨那种道理融入到你的身心世界里来,你并没有完完全全地八股文似的照搬,没有。这叫超越出世间道,我们可以用自己生活的经历去实践佛法,你就超越出世间道。

佛祖就是这么做来的,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正觉菩提了,他又去返回到人间说法渡众生,他超越出世间。出世间是什么?看不到的法则,什么叫看不到?我们得不为人所知的生活,那叫看不到。你们都听说过神仙,神仙的生活你知道么?那叫出世间道。你随顺出世间道,就是你超越了这个世间了,进行那个世界去了,那你叫随顺人了,但是你还是落到一个境界里去了。

这就是佛法的圆融,为什么学佛可以在人间,为什么成佛一定要在人间,也就是这意思。听得懂吧?看,多美的声音哈,这就是“以无相智说名如来”。何为无相智?没有一切概念的约束,没有一切现象的束缚,也没有一切体相的障碍,所以你看它的究竟义就从这里来的。

◎是故如来以智为体,智为身故不可分别,不可以所分别,不可以我、人、众生相分别。何故不能分别?以意识因境界起取色形相,是故离能分别,亦离所分别。

“是故如来以智为体”,究竟的智慧和理性是从哪展现?以智慧为表现的载体。智慧是什么?就是你所表现的外在的能力。你说这个人很有智慧,怎么看出来的?因为你有能力才看得出来。为什么我们说佛有大智慧?因为佛有大能,能是能仁寂灭,能忍、能寂静的意思。仁义智慧是世间最上的一种智慧,孔老夫子不是崇尚仁人之道嘛。究竟的理从哪去表现?是以智为体,我们看待理从哪来,就从表现出来的,你这个人再说你有智慧,你没有表现出来,这个东西你就没有办法说,我们看不到。

为什么人们都相信观音菩萨?他的智慧表现出来他的能力。智慧不是聪明,说明真理法则他实践得很好,所以他的能力就表现得非常好,那你顺应他的道理去实践你的生命原则呢?你也就表现出来那样的能力,你也就可以实现他的一种表现的现象。

体是什么?那些圣智解脱的人是以智慧为他的生命价值,智慧是圆融的,体性是圆融的,不能说在你圣性智慧解脱道里它有显现,不解脱道里它有吗?也有。众生界中也有无漏清净的智慧表现的,你不要觉着众生界没有佛智哦,我们的生活世界当中也有佛智慧的体现,只是你不以为那是佛的智慧。

“智为身故不可分别”,清净自性的真正价值的体现是远离解脱和非解脱,超越解脱和非解脱,它没有解脱和非解脱的观念,因为它是不可分别的。无论是在解脱以后还是在未解脱时,你的自性都是圆满的。那样的话你说我们要不要解脱?我们肯定要解脱,为什么?你明明白白地用它比不明白地用它好使,解脱实际上就是从不明白到明白,从不明白自己到明明白白地看待自己,这成佛的观念实际上是很简单的。

你要清楚地看待自己生命价值和生命的本能,我们不清楚的时候就叫不解脱,昏昏沉沉的五浊恶世;我们清楚了叫佛菩萨。什么叫清楚了,实际上里外里还是你,没有变过,你成佛了还叫XY,这个不会变。清净的法体不会多不会少,但是你要清楚你生命的本能是由性而发、由念而显的。你念的什么你的生命的能就显现什么,你念的贪嗔痴那你自然就上火,你念的戒定慧你就解脱。戒定慧是什么?守规矩呀。你明明是个平头老百姓偏偏给公安局说我要当皇上,看逮你不?这是从大的生活原则上,那从我们身心细处呢?微密的东西你观察到的话,你的心能就会显得很有意思,你会说这个身体跟以前一样吗?

释放你的心能,怎么释放呢?熄灭贪嗔痴,就是把我们不好的意识分别作用现象证明过来,你的心能就照见一切了。无需修炼,把贪嗔痴错误的感觉翻过来,不贪不嗔不痴了,就照见一切了。《心经》上说的:尔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们的一切苦都是来自于色受想行识,我们用识性观察它,它就是假的。我们的身心感受、观念束缚,心灵动态 、意识形态,全部是假的,是没有意义的。你今天多了个这想法,明天多了个那想法,记住,放下。放不下怎么办呢?你试试看,还得放下。

咱们再说一下财色名食睡,钱咱不用提了,提钱见外了;色也不用提了,人老珠黄了;名也不提了,人演电视都演过了,咱也不要了。食,吃的,不是说光你嘴巴吃,眼耳鼻舌身都在吃啊,你的身体要睡觉那也叫吃,眠也是食。我们眼睛也在吃啊,看到这个东西很好看,我们一生几十年过来,可以说看见人间无限好风景,尤其喜欢摄影的,可以说收集人间好风景的,你没上天上看看,哎哟,好美,你更觉着不可思议了。你要睁开心眼往心里看,那叫重重无尽华藏世界,看不完。但是又怎么样呢?都是如幻如梦的,真正实在的叫一真法界、清净界,那是我们要看的,所以食也要放下。

你追来追去还是那回事,哪怕你游历十方国土呢,还得回来,还得去成佛。西方极乐世界不是给你说得很明白嘛,游历完十方国土你还得听阿弥陀佛讲课,讲完课你还得发心成佛。啰嗦那么多干啥,干脆就在这办吧。你现在也是干这活,你终其一生念佛到那去也是为了这个,还不如干脆给佛祖说,一样的,我先成了佛再去吧。你一成佛你不用理他,他就叫你去了。他会邀请你“某某善男子啊,发菩提心喔,恭敬无量哦,请你上我们那住去”,看,他就让你去了。

要不咱得求人“阿弥陀佛,求求你来接我来吧”,求了半天人理你不理你?反正我求了他几十年没看他理我一回,我最后发现不求他了,他倒找你了。为啥?不求他了,证明你自性觉;你求他是依他而觉,那是靠不住的,世事无常。

你依识心分“阿弥陀佛,帮助我”,你看你跟他首先是二不是一,你怎么能让他感应呢?你不分别的时候,你不求他了,反正都是你的事,你爱干就干不干拉倒,你不干我也不干,咱俩都不干,最后都歇菜。你看吧,他就干了,你不要跟他分别,跟他分别没好处。你不跟他分别,你会发现他比你还积极,那多有意思,这是真的修行,这道理不清楚,你就慢慢弄吧,弄不出来的。

“不可以所分别”,为什么不可分别呢?所分别是你的所对境分别,所对境是不能分别的,所对境分别是二想,已经把你的心体分二想了。什么叫二?你能建立所对缘已经不是一真法界了。你只有什么时候最省心?只有你不想你、不想他的时候最省心,往那一坐安然寂静,心光照见十方世界,融摄进来互相感觉,挺好。一呼一吸,呼吸之间你发现你的毛孔越来越清净,你的身体越来越清净,一呼一吸你会发现莲花真的就开了,随你的呼吸你会发现晃晃然,怎么到极乐世界了?一睁眼还是这儿。

你放下这个身见,不要去思这个事,有没有缘都无所谓,你就系住个清净心,你的心会越来越清净,而且灵灵觉觉的,清清楚楚的,所依缘清净是很有意思的。你在这个佛堂里静坐,坐--坐—坐,你忘了身见了你就见真实见了,那个是不分别的见,为什么不分别?所对境成真实的了,这就身临其境了。我们平常修行怎么就身临其境了?很专一的时候,忘记自己的感觉,你就进去了,修净土就是这样修的,很容易就进去了。两分钟都要不了,还要七天?一会儿就进去了,人只要会妄想,上极乐世界很容易的,就是打妄想的事。但是你要会打妄想,不是瞎打妄想,看见明白人了让明白人帮你忙。

“不可以我、人、众生相分别”,我人众生是我们所谓的意识观念,你有我人众生分别还是跟人沟通不了,就是你不能身临其境,不能进入人的心境,诸佛菩萨有无量的圣境,你怎么不能进去?因为你太在意自己了,所以你就没有办法进去。我们不去张扬自己的个性,用心跟他沟通。怎么用心跟他沟通?你就用心去感觉他,他真的就会有感觉,那都是你的内心所现的东西,是真实的。

“何故不能分别?”为什么不能用这种意识分别呢?

“以意识因境界起取色形相”因为有意识作为一个种因才起的境界,我们所见的一切境界都是以意识心为缘起的种性,所以是无常性的不能究竟,不是符合本体的,本体是空。“取色形相”取外在的一个形象概念,你就是以意识为因在境界上取个所谓的形象概念。

“是故离能分别,亦离所分别”,你一定要离分别才行,要离能分别也要离所分别,什么叫能所分别?你在你的主观意识上首先不要去有一个分别念,主观意识什么叫分别念?我们总把佛跟自己分别开,你在去祈求佛,那不对,你跟佛是一种沟通、是一种融合,这叫能分别和所分别都要放下。

◎楞伽王,譬如壁上彩画众生,无有觉知;世间众生悉亦如是无业无报,诸法亦然无闻无说。楞伽王,世间众生犹如变化,凡夫外道不能了达。楞伽王,能如是见,名为正见;若他见者,名分别见;由分别故,取著于二。楞伽王,譬如有人于水镜中自见其像,于灯月中自见其影,于山谷中自闻其响,便生分别而起取著。此亦如是,法与非法唯是分别;由分别故不能舍离,但更增长一切虚妄,不得寂灭。寂灭者所谓一缘,一缘者是最胜三昧,从此能生自证圣智,以如来藏而为境界。

“楞伽王,譬如壁上彩画众生,无有觉知”,就像墙上的画,它是没有感觉的。

“世间众生悉亦如是”,你这么去想,世间上一切缘起万法都是没有感觉的。你不要分别,你用你的心去观察,对过的一切都是没有感觉的,他有感觉的话,就不会让你那么不好受。你们的儿子,你们的老头,你们的墙呀锅啊,都是一个属性是没感觉的。都是你的心体的空性体现,空性有感觉吗?空性没有感觉的,没有我们世俗人的分别,本体都是空怎么能有你所谓世俗的分别意识呢?我们的分别意识都会有好的感受,实际上都是一种假想分别,没有感觉。

“无有觉知”,如果有觉知的话,你那口和你生活几十年,怎么你心里想什么他不会知道呢?因为他无觉知,他只是个影像,就是你心里头的一个妄想影。你知道把你的影子怎么看好?把你的心入道,心入道你的影子就正了。你是什么道你要懂,你在人是人媳妇,为人妻 道就行了,你尽到你的本分他的影子就正了。你在儿子面前是妈妈,为人母道。你的道要搞清楚,就是说你的理性原则要把握好,把握好这个理性原则,你看你的一切影子都会很好。一定要心和道,那你说有个总的原则吗?有,心和空性之道的话,谁看你都稀罕,谁看你都特顺眼。因为每个人的本质是空。

“世间众生悉亦如是”世间上这些众生啊都是这个意思。

“无业无报,”哇,这句话得会听埃

“无业无报, 诸法亦然无闻无说”哇呀,这太可怕了,佛祖说无业无报,啥意思?善业恶业都是如空如幻的,所谓的世间一切业有三种,善、恶、无记忆,业性本空。业本质是空的,它那个报是不是空的?也是假的嘛。你说你好,好到哪儿去了?皇帝那些孩子们不能说没福报吧?他的善报真好了吗?他不一定高兴埃所以说善业非善业,恶业非恶业,为啥?其性本空,表现的现象就是无常性,所以好坏不一定。为什么?从现象上说众生要超越觉知,就是要超越分别概念,我们的心能要超越分别概念,从作用上说就是所谓的业报。我们在理性上超越了分别念,业报就会消失。

你去修诸法分别,无分别念、平等念,你就会怎么样?你的因果业缘到此就停止,善恶业到此就停止。听懂吗?生灭--生灭--生灭--到此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这句话很厉害的,诸法亦然,一切缘起法都是这样。真的,但是你们一定要慎重听,这话不要以你自己的认识去外面乱讲,这是依空性绝对理体是如是观。

为什么我们能够忏尽业障?因为你见到绝对的空性本体的时候你的业力就不生了,业不生了怎么能消不尽?站在空性的角度是没有业报的,你说虚空有感觉吗?你今天特别特别高兴,你的心里多点啥没有?你特别特别悲伤,你心里少点啥没有?所以业报对他来说是不是空的?业报对你的心体来说实际上就是空的,无业无报,本来是如幻的无常的,你又搭理它干啥呀?

“无闻无说”嘛,他不需要去听闻,不需要去开解,他也没有任何的掩饰,这就是我们的心性本体。就是你听到他也是那样作用,你明白不明白他都那样做,但是“我们”要明白地去做。这里讲的无闻无说是无生无灭的意思,心的作用是一直在进行的,从来没停过。你累和不累、辛苦和不辛苦、高兴和不高兴,心的作用从来没有变过。

“楞伽王,世间众生犹如变化,”犹如变化,就是世间这些众生有种种变化,就像变戏法一样。

“凡夫外道不能了达”。凡夫和外道不能了达真实义。

“楞伽王,能如是见”能这么去认识名为正见,你能这样去认识这个世界、身心,你叫正见,你叫正确的认识。

“若他见者,名分别见;”如果你跟这个认识不相同,叫分别见,就不是正见,二乘、外道都是分别见。

“由分别故,取著于二”,这个二是二缘了,不是绝对一。因为你观念的分别,所以你的缘起法是二,所谓的外道和二乘都是二法分别。

“楞伽王,譬如有人于水镜中自见其像”,有人在水中或者镜中自见其像。

“于灯月中自见其影”,在灯或月亮中间看见他的影。

“于山谷中自闻其响,”山谷回音。

“便生分别而起取著”,你一下看见影绝对相信影是真的,对吧?你看到影的时候,绝对不怀疑他是假的,一下你就取著他了,你还挺在意的,照照镜子。

“此亦如是,法与非法唯是分别”,对与否都是个分别。

“由分别故不能舍离”,因为这个分别,所以你没办法把错误和非错误这个观念放开。你超越不了这种观念的束缚,只是增长一些虚妄知见而已啦,没有意义。

“不得寂灭”你怎么能得到寂灭安乐呢?

“寂灭者所谓一缘”,哎呀,这个佛祖真的太厉害了。寂灭者所谓什么呢?一缘。什么叫一缘呢?不是一块钱(呵呵),是恒一之缘,缘是因缘的缘,心系一缘就行了。一缘是什么呢?这个得体悟,明天咱详细再讲。

“一缘者是最胜三昧”,一缘者是最不可思议的境界哦,最好的人生哦。

“从此能生自证圣智”,从这儿就能生出来自觉证悟的圣解脱智慧哦。

“以如来藏而为境界”,以清静的法性而为生活的境界。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