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中篇·功法篇\第一章·正身图说] 初势吐纳说
第一图环拱正立势是为吐浊纳清而设,恐人过了一日,宿了一夜中,有起居不洁,饮食不精,致生浊气,故先以吐纳分之;第二势起功,始作呼吸,说中所谓出者,非下吸也,乃吐出浊气也。所谓入者,非上呼也,乃纳入清气也,凡行功一度,俱宜准此。
[中篇·功法篇\第一章·正身图说] 正身图二十七势
1.环拱正立势。凡行功时要将脚跟靠紧,脚尖立地,左手阳掌,右手握固,安放黄庭之上,两膝直立,竖起脊梁,使耳对肩,鼻对胸,合眼收神,平视不出一尺之外,牙关扣紧,舌抵上,气由鼻出,然后调息定气,一志凝神,计气出入三口,开步献杵,由此起功。
环拱正立势图
2.献杵起功势。此势直立腰膝,高耸脊梁,脚跟离地、脚尖挂地,两手向前回抱合掌,指尖齐于鼻尖,仍计气呼入三口,顺势推出,再作下势。其余耳鼻相对,收视、扣齿、抵诸法同前。
献杵起功势图
3.出爪亮翅势。此势将手尽力推出,掌立腕直,平与肩齐,两掌底与两肩角对。计呼吸三口,平收掌回原状作下势。余法同前。
出爪亮翅势图
4.双凤朝阳势。此势将两腕曲折根据膀,使腕膀平肩,掌向上立,如双凤朝阳之势。计呼吸三口后,两掌根据身向左右排开作下势。余法同前。
双凤朝阳势图
5.飞鹰展翅势。此势将两掌排开,两掌上立,肩膀肱腕平直,如飞鹰展翅之势。
计气毕,两掌缓缓托上作下势。余法同前。
飞鹰展翅势图
6.双手托塔势。此势将两手向上托去,两掌心朝上,两掌背下对两肩窝,掌上如托塔负重之势。
计气毕,将两掌随左右肩角顺下,作下势。余法同前。
双手托塔势图
7.三峰峙立势。此势将两掌顺左右势直下,向外直立至两肩角,膀肱曲折,两腋挟紧,使三腕天骨开张,掌并头如三峰峙立之状。计气毕,左手抱身,右肱横前作下势。余法同前。
三峰峙立势图
8.龙探右爪势。此势将左手由前操抱后身背右扇子骨,复将右膀前撑,右肱横前,掌如探物未得之状,齐与肩平。计气毕,顺势将右手抱身,左手横前作下势。余法同前。
龙探右爪势图
9.龙探左爪势。此势操抱撑横探齐俱同前势,但其法移右于左耳。凡作二势,探右爪,头眼向左,导气左旋;探左爪,头眼向右,导气右旋。各计呼吸,势毕将两手收回至颈项横肱作下势。余法同前。
龙探左爪势图
10.横肱蹲立势。此势将掌心向下,掌背向上,指尖相对,肱与膀根据,膀与肩直,左右一撑,呼吸一口,根据身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横肱蹲立势图
l1.三才通气第一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十指尽力叠交在颈项间,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三才通气第一势图
12.三才通气第二势。此势就前势根据身顺势尽力直肱按下丹田,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三才通气第二势图
13.三才通气第三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向前直起对肩,阳掌向前力撑一手,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三才通气第三势图
14.三才通气第四势。此势就前势伸膀直肱,将两掌向外平,尽力朝两边一排,呼吸一口作下势。
余法同前。
三才通气第四势图
15.三才通气第五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阳掌直分至背后,仍伸膀直肱,将两手指在后叠交,阳掌向上,阴掌向下,尽力在后向下一掷,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三才通气第五势图
16.三才通气第六势。此势就前势从背后伸膀直肱,挨身向前直起平肩,指仍叠交,掌心向怀尽力前推,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三才通气第六势图
17.三才通气第七势。此势就前势将掌翻转,掌心向外尽力前撑,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三才通气第七势图
18.三才通气第八势。此势就前势伸膀直肱,将两手直分作一字平肩,平倒两掌,十指向前,掌心向左右之外,尽力一排,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三才通气第八势图
19.三才通气第九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从两腋耳边顺势插上,以膀伸肱直,掌立为合式,掌心向内,掌背向外,中空不过一尺,尽力向上指,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三才通气第九势图
20.三才通气第十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十指叠交,掌心朝下,掌背朝上,往上一托,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三才通气第十势图
21.三才通气第十一势。此势就前势伸膀直肱,顺势放下,平与肩齐,十指仍交,肩角与前腕仍对,尽力向前一推,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三才通气第十一势图
22.三才通气第十二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翻转,十指仍交,平与肩齐,掌心向外,掌背向内,尽力前推,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三才通气第十二势图
23.三才通气第十三势。此势体态气数与三才通气第四势同。
三才通气第十三势图
24.三才通气第十四势。此势就前势伸膀直肱,两掌直分至后,复伸膀直肱,使掌心朝上,掌背朝下,十指叠交,在后往下一掷,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三才通气第十四势图
右三才通气十四势是使三焦通达。凡在天庭上,地库下,人身中之窍,皆当以气贯之,故名三才通气,图行至此,身中上自泥丸,下至尾闾,中及四肢之关窍穴脉网络,莫不节节玲珑,窍窍灵通,此正身图中绝妙法门,学道者慎毋忽诸。
25.献杵还原势。此势就前势伸膀直肱,由后转前,曲腕回抱合掌,还献杵起功之势,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献杵还原势图
26.仰面朝天势。此势就前势将脚跟挨地立定,缓缓将头向后倒,面朝天,合掌,随之两目反视,顺势呼吸三口,导气逆行,不可过倒,以仰面朝天为度。呼吸毕,缓缓顺势回转,再作下势。
余法同前。
仰面朝天势图
27.拱立归位势。此势就前势缓缓顺势回转,初如献杵还原之势,平气一口,再如环拱正立之势,又平气一口,然后一呼一吸,调息定气,正身图全接作侧身图势。余诸法悉皆同前。
拱立归位势图
[中篇·功法篇] 第二章·侧身图说
1.独手擎天势。此势就前势,将两脚相根据,站如丁字,左手叉腰下股上大骨间,右手从右股间,伸膀直肱逆撑而上,至头顶面,即随右手朝天,仰观掌背,使上右掌背对右脚背,目注神凝,呼吸三口,导气逆行,而脚跟两膝及左肱左膀亦须正直,不可放松,呼吸毕顺作下势。
独手擎天势图
2.翻手拔刀势。此势就前势将右手着力绕头一转,由前转后,由后顺前至右肩窝处,即将右手握拳,一呼一吸,使气一提一平,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翻手拔刀势图
3.开弓打弹势。此势就前势将左手放开,平掌顺势伸膀直肱,向左逆撑高与肩平,又随势收回,两脚换丁字向左,然后立定脚跟,竖起滕腰脊,将左曲腕与右平掌向两边一撑,如开弓状,头向左旋,目注左掌,右曲腕与左掌相对,壹志凝神,呼吸三口导气顺行毕,将右拳打出,顺作下势。
开弓打弹势图
右三势毕,又由左独手擎天,右翻手拔刀,开弓打弹,然后功全,其诸法皆同。唯手脚掌拳头眼与气前向右者换左,前向左者换右耳,至于上身皆宜正直,左右不可偏废,六势毕顺作下势。
4.一字平肩势。此势就前势将拳打开,将掌放平,脚跟立地,掌心向下,掌背朝上,尽力向左右一撑,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一字平肩势图
5.白鹤闪翅势。此势就前势脚跟离地,伸膀直肱,将两阴掌平肩按下,上身随之隔地尺余,呼气一口,随即伸膀直肱,翻阳掌提上平肩,直撑如前,吸气一口,复按复起,连根据三次。
余皆同前。
白鹤闪翅势图
6.献杵团结势。此势俟闪翅起立直撑后,将两掌向前回抱,呼吸一口,使气团结如献杵起立之状,再作下势。余法同前。
献杵团结势图
7.仰面朝天势。此势与正身图中仰面朝天法同。
仰面朝天势图
8.拱立归位势。此势与正身图中拱立归位法同。
拱立归位势图
[中篇·功法篇] 第三章·半身图说
1.马上献杵势。此势将脚跟立地,下体如骑马势,上身如正身图中献杵势,气数诸法皆同。
马上献杵势图
2.马上抛缰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推出,如抛缰势,下体如骑马状,气数诸法同前。
马上抛缰势图
3.马上收缰势。此势就前势收回,两掌如马上收缰状,类正身图中双凤朝阳势,余气数诸法悉同前。
马上收缰势图
4.马上振衣势。此势就前势向左右立掌打开,如马上振衣状,类正身图中飞鹰展翅势。余气数诸法悉同前。
马上振衣势图
5.马上整盔势。此势就前势逆翻两掌向上,如马上整盔状,类正身图中双手托塔势,余气数诸法悉同前。
马上整盔势图
6.马上乘风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掌顺势放下至两肩角,如乘马遇风,以便驰驱之意,类正身图中三峰峙立之势,余气数诸法悉同前。
马上乘风势图
7.向左勒马势。此势上身如正身图中龙探右爪势,下体本图中之骑马势,合而观之,不啻向勒马状,所有呼吸气数,凝注导引诸法,亦悉与龙探右爪同。
向左勒马势图
8.向右勒马势。此势与向左勒马势相同,惟方向相反而已。
向右勒马势图
9.马上横肱势。此势上身如正身图中横肱蹲立势,下体如本图中骑马势,其余气数诸法悉同前。
马上横肱势图
10.马上交关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掌十指尽力双叠交于颈项间,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马上交关势图
11.向前正鞍势。此势就前势根据身顺势伸膀直肱,尽力按下至丹田,呼吸一口,如在马上向前正鞍之势。余法同前。
向前正鞍势图
12.向前抛缰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向前伸膀肱直起对肩,阳掌向前立撑一手,呼吸一口,如在马上向前抛缰一般。余法同前。
向前抛缰势图
13.左右分缰势。此势前势将两手阳掌尽力排开,倒掌一撑,如马上向左右分缰之势,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左右分缰势图
14.向后正鞍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阳掌直分至背后,仍伸膀直肱,将十指在后叠交,阳掌向上,阴掌向下,尽力在后向下一掷,如在马上向后正鞍之势,呼吸一口。余法同前。
向后正鞍势图
15.向前提缰势。此势就前势,从后伸膀直肱,挨身向前,直起平肩,指仍叠交,掌心向怀,尽力前推,如在马上向前提缰之势,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向前提缰势图
16.向前抛缰势。此势就前势将掌翻转,掌心向外,尽力前撑,亦如在马上向前抛缰之势,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向前抛缰势图
17.左右分缰势。此势与本图中前左右分缰法同。
左右分缰势图
18.马上攀杨第一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从两腋,耳边顺势插上,以膀伸肱直,立掌变为合掌,掌心向内,掌背向外,中空不过一尺,尽力上指,如在马上欲攀杨柳之势,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马上攀杨第一势图
19.马上攀杨第二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十指叠交,掌心朝下,掌背朝上一托,如在马上攀着杨柳之状,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马上攀杨第二势图
20.向前提缰势。此势就前势伸膀直肱,顺势放下,平与肩齐,十指叠交,肩角与前腕相对,尽力向前一推,亦如在马上向前提缰之势,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向前提缰势图
21.向前抛缰势。此势与本图中前抛缰法同。
向前抛缰势图
22.左右分缰势。此势与本图中前左右分缰法同。
左右分缰势图
23.向后正鞍势。此势体态气数与前向后整鞍势同。
向后正鞍势图
24.马上献杵归原势。此势与本图中马上献杵法同。
马上献杵归原势图
25.起立朝天势。此势就前势将脚跟立地,使膝直腿伸,腰脊耸,然后呼吸导气,由脚尖上行过鹊桥,翻泥丸至尾闾为一转,又由尾闾度丹田逆提至泥丸为一运,仰面三次,呼吸三口。仰逆诸法与正身图中仰面朝天同。
起立朝天势图
26.献杵还原势。此势与正身图中献杵还原法同。
献杵还原势图
27.拱立归位势。此势与正身图中拱立归位法同。
拱立归位势图
[中篇·功法篇] 第四章·屈身图说
1.马上献杵势。此势与半身图中马上献杵法同。
马上献杵势图
2.马上打恭势。此势就前势将合掌初放在神庭上,呼吸一口;次推上泥丸宫,呼吸一口;然后由泥丸向上尽力一撑,如打恭在上状,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马上打恭势图(上)
3.马上打恭势。此势就前势合掌打恭至地,膀伸肱直,腰立头正,向下一撑,呼吸一口,复起还马上献杵状,又呼吸一口,再作下势。余法同前。
马上打恭势图(下)
右马上打恭二图,三上三下其功乃全,每体势气数上下悉同,其图仅列二势者,省笔也。
4.左右排闼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掌顺势分开,掌心向背,掌背向前,两边俱与肩齐,尽力排闼,呼吸一口,然后将两掌平平收回至两乳旁,阳掌向下,阴掌向上,着力一提,又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左右排闼势图
5.三盘落地势。此势就前势缓缓挨身顺势放下至地,上要头正腰立,下要指挂腿屈,手要膀伸肱直,呼吸毕仍起作排闼合前一势,交互各行三次,然后复起排闼,收回两掌,回抱合掌还原。其余诸法悉皆同前。
三盘落地势图
6.献杵还原势。此势与半身图中马上献杵还原法同。
献杵还原势图
7.仰面朝天势。此势与正身图中仰面朝天法同。
仰面朝天势图
8.拱立归位势。此势与正身图中拱立归位法同。
拱立归位势图
[中篇·功法篇] 第五章·折身图说
1.马上献杵势。此势与前图马上献杵法同。
马上献杵势图
2.伏耳抱柱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掌头按伏两耳,两耳中三指紧按天柱,正身平视,一志凝神,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伏耳抱柱势图
3.嵇首崩角势。此势就前势缓缓着力,将头下按至膝间,如嵇首崩角状,膝腿直伸,足尖挂地,呼吸三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嵇首崩角势图
4.倒运河车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掌放松,由后颈项挨身顺下至两足边,搬脚对立,两折皆直,俯首凝注。呼吸三口,例运河车。
倒运河车势图
5.昂头掉尾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十指尖挨着脚十趾尖,尾掉头昂,神凝目注,呼吸三口,顺作下势。
昂头掉尾势图
6.合掌定气势。此势就前势将两脚移开,足尖挂地,身随头起立,合掌定气,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马上献杵势。
合掌定气势图
7.伸手舒脉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打开,舒畅血脉,立掌左右,皆与肩齐,呼吸一口。诸法同马上振衣势。
伸手舒脉势图
8.提空起立势。此势就前势仍足趾挂地,上下直立,掌背向外,掌心向内,垂两掌平肩尽力上提,呼吸一口。余法同前立身势。
提空起立势图
9.踏云拨雾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掌心逆翻至顶,交叉顺势着力,向左右拨开,以膀伸肱直为度,而上下体直,足仍离地,恍如踏云拨雾之状。其余气数诸法悉皆同前。
踏云拨雾势图
10.托天镇地势。此势就前势仍足尖挂地,上下体直,将两掌心翻转,排左右朝天尽力往上下一撑,上托下镇,呼吸一口。余法同前。
托天镇地势图
11.四肢通关势。此势就前势仍足趾挂地,将两手向左右排开,阳掌向外、阴掌向内,使左手与右脚对,右手与左脚对,然后四肢一撑,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四肢通关势图
12.悬吊如钟势。此势就前势仍足趾挂地,将两手收至头顶,合掌直伸,悬吊如钟,呼吸三口。余法同前。
悬吊如钟势图
13.直立如松势。此势就前势将两足收回,足跟相挨,仍起脚离地,上下一撑,直立如松,呼吸三口。余法同前。
直立如松势图
14.献杵还原势。此势就前势仍足趾挂地,将合掌缓缓放下平肩,呼吸三口。余法与前图中立身献杵还原同。
献杵还原势图
15.仰面朝天势。此势与侧身图中仰面朝天法同。
仰面朝天势图
16.拱立归位势。此势与侧身图中拱立归位法同。
拱立归位势图
[中篇·功法篇] 第六章·扭身图说
1.马上献杵势。此势与折身图马上献杵法同。
马上献杵势图
2.左旋回抱势。此势就前势将头身扭转向左,左脚腕曲,左足趾挨地,右脚腕伸,右脚挂指,腿似半弓,足势丁字,腰立头直,回抱齐鼻,凝神注目,呼吸一口,耳肩鼻心亦针缝相对。
左旋回抱势图
3.左旋提空势。此势就前势倒掌回抱作提空势,呼吸一口。余法同前。
左旋提空势图
4.左旋伏地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曲肱,两掌心打开,收回抓肩,挨身翻掌按下,随身至地,以十指蹲踞,左脚顺转挂指与右脚一顺,肢撑头扬,注目凝神,呼吸三口。余法同前。
左旋伏地势图
5.回抱还左势。此势就前势缓缓直起,还左旋回抱势,呼吸一口。法悉同前。
回抱还左势图
6.右旋回抱势。此势就前势缓缓将头身旋右,左脚换如右,右脚换如左。气数诸法皆与左旋回抱同。
右旋回抱势图
7.右旋提空势。此势气数诸法与左旋提空同。
右旋提空势图
8.右旋伏地势。此势气数诸法与左旋伏地同。
右旋伏地势图
9.回抱还右势。此势气数诸法与回抱还左同。
回抱还右势图
10.左拽牛尾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握拳,复扭头身旋左,使左肱向上曲扭,左拳底与两目相对,右手下曲扭,右拳头与右足右股相对,作左倒拽牛尾状,两脚与左旋回抱势同,呼吸三口,换右作下势。
左拽牛尾势图
11.右拽牛尾势。此势就前势将手脚头身换右,气数诸法悉同。
右拽牛尾势图
12.献杵还左势。此势就前势收回手脚,端正头身,下体脚尖挂地如骑马状,左肱屈转挨身,平胸立掌;右肱曲转挨身,平掌放于立掌下,掌背朝上,平气一口,换右作下势。余法与马上献杵还原同。
献杵还左势图
13.献杵还右势。此势就前势左掌换如右,右掌换如左,气数诸法悉同前势。
献杵还右势图
14.献杵还中势。此势与马上献杵还原同。
献杵还中势图
15.插脚腾空势。此势就前势脚仍挂地,缓缓立起,作插脚腾空之状,呼吸一口。其诸法与正身正图中献杵还原同。
插脚腾空势图
16.仰面朝天势。此势与前图中仰面朝天法同。
仰面朝天势图
17.献杵还原势。此势与前图中献杵还原法同。
献杵还原势图
18.拱立归位势。此势与前图中拱立归位法同。
拱立归位势图
[中篇·功法篇] 第七章·倒身图说
1.马上献杵势。此势侧形与折身图中马上献杵法同。
马上献杵势图
2.合掌平胸势。此势就前势将两合掌收回挨胸,呼吸三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合掌平胸势图
3.四肢投地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掌挨身分开放下,向前至地与两脚配,脚尖手指一齐挂地,四肢蹲踞,昂头上视,注目凝神,呼吸三口,先呼后吸,导气翻行逆升,倒运河车顺作下势。
四肢投地势图
4.左鼎足舒身势。此势就前势将左脚向前中立,以脚尖挂地合两手如鼎脚之势,然后将左脚直伸,脚与头平,腰背股膝一齐直撑,呼吸三口,使气由脚根直冲泥丸下转脚跟,三度气毕顺作下势。
左鼎足舒身势图
5.右鼎足舒身势。此势左脚换右脚,右脚换左脚。余法同前。
右鼎足舒身势图
6.投地还原势。此势就前势还四肢投地之原状,其体势呼吸悉与四肢投地法同。
投地还原势图
[中篇·功法篇] 第八章·翻身图说
1.空中跌坐势。此势就前势将后两脚向前插于两手间,将两手移后至股间,以两脚十指斜挂于地,两跨排开,使两脚根相挨,头直身立,眼光平视,一志凝神,呼吸三口,顺作下势。
空中跌坐势图
2.翻身蹲踞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足排开,手足指俱挂地,翻身尽力一撑,膝与面平,如前倒身蹲踞状,呼吸三口,导气逆行顺作下势。
翻身蹲踞势图
3.左抵脚鼎立势。此势就前势将右脚移中,挂指合两手如鼎脚状,左脚尽力向前直抵,眼注脚背,呼吸三口,换作下势。
左抵脚鼎立势图
3.bmp\r4.右抵脚鼎立势。此势就前势将左脚换如右脚,右脚换如左脚,呼吸度数诸法悉同前。
右抵脚鼎立势图
5.翻身还原势。此势与翻身蹲踞法同。
翻身还原势图
6.合掌平胸势。此势就前势将两脚收回,起脚离地,腿曲身直,合掌平胸,眼光平视,呼吸三口、顺作下势。
合掌平胸势图
7.马上打恭向上势。此势就前势仍脚尖挂地,将合掌向上直撑,如在马上打恭状,气亦随之,速作下势。
马上打恭向上势图
8.马上打恭向下势。此势就前势仍足尖挂地,眼光平视,合掌直撑向下,气亦随之,顺作下势。
马上打恭向下势图
9.三起三跌势。此势就前势垫脚起立,合掌如正身图中献杵起功状,呼吸一口竖脊曲膝,合掌随下,两手肱至两膝间,复起立合掌如前,三起三跌,起跌一次呼吸一口,每一次将合掌收回为一部功,至第三次收回平胸,再一跌一起,顺作下势。
三起三跌势图
10.起立三推势。此势就前势仍脚尖挂地,正身直立合掌平胸,呼吸一口,缓缓将合掌推出,又呼吸一口,推至三次圆满,如正身图中献杵起功状,呼吸一口,使脚跟挨地作下势。
起立三推势图
11.仰面朝天势。此势与前图中仰面朝天法同。
仰面朝天势图
12.献杵还原势。此势与前图中献杵还原法同。
献杵还原势图
13.拱立归位势。此势与前图中拱立归位法同。
拱立归位势图
[中篇·功法篇] 第九章·行身图说
1.左独步瀛洲势。此势身正头立,眼光平视,伸膀直肱,十指相叉,阳掌向上毕,右脚稳地,左脚曲膝向右一提,尽力向左一踢,呼吸一口,只动左脚,周身不移,接作下势。
左独步瀛洲势图
2.右独步瀛洲势。此势左换右,右换左,连踢四十五次,呼吸四十五口,顺作下势。
右独步瀛洲势图
3.右御风著步势。此势将左脚稳地,右脚由稳地处弯环挨左脚背顺势向前一蹬,周身不移,呼吸一口,接作下势。身掌诸法悉同前。
右御风著步势图
4.左御风著步势。此势左脚换如右,右脚换如左,连蹬三十六次,合前独步瀛洲四十五共得九九之数,每一次呼吸一口,行功毕缓作下势。
左御风著步势图
5.俯掌顿脚势。此势将两脚挨紧,阳掌转朝下按,足尖一起,足跟一顿,一起一顿,一呼一吸,共二十一次,正身平视。诸法悉同前。
俯掌顿脚势图
6.宛转舒眉第一势。此势将两手相叉,阳掌向内,挨身向上至两眉间,始掌如握眉,呼吸一口,接作下势。
宛转舒眉第一势图
7.宛转舒眉第二势。此势将两拳所握之眉翻扬向外,尽力舒开,呼吸一口,接作下势。
宛转舒眉第二势图
8.宛转舒眉第三势。此势就前势竖起脊梁,曲膝下桩,后脚稳前脚垫,两拳握眉,回肱一排,呼吸一口,接作下势。
宛转舒眉第三势图
9.宛转舒眉第四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拳尽力一撑,亦如舒眉状,其桩势气数悉同前。
宛转舒眉第四势图
右宛转舒眉四势毕为一次,向左一次向右一次为一轮,左右交互行三轮功始毕,图势缺左右交互三轮者,为省笔也。
10.左转辘轳第一势。此势将右脚斜站,左脚平出,使右脚跟横对左脚尖头,身随斜,两手伸膀直肱,阳掌朝上,尽力一撑,呼吸一口,接作下势。
左转辘轳第一势图
11.左转辘轳第二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掌朝上握紧,伸膀直肱,翻转拳头,往下一挪至两股间,呼吸一口,接作下势。
左转辘轳第二势图
12.左转辘轳第三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拳翻转朝上提,紧挟两腋,膀与股对,肱与拳平,呼吸一口,接作下势。
左转辘轳第三势图
13.左转辘轳第四势。此势就前势将左脚收回,在右脚后以脚尖挂地,右脚不动,两拳翻顺随身下桩往下一锤,呼吸一口,接作下势。
左转辘轳第四势图
14.左转辘轳第五势。此势就前势将两脚稳地斜站,腰身起立,往上一伸,两手握拳往下一锤,呼吸一口,换作下势。
左转辘轳第五势图
15.右转辘轳第一势。此势如左转辘轳第一势状,右脚换左,左脚换右,头身拳掌俱右向,体势气数则皆同。
右转辘轳第一势图
16.右转辘轳第二势。此势如左转辘轳第二势状,脚身拳掌体势换向右,气数同。
右转辘轳第二势图
17.右转辘轳第三势。此势如左转辘轳第三势状,脚身拳掌体势换向右,气数同。
右转辘轳第三势图
18.右转辘轳第四势。此势如左转辘轳第四势状,脚身拳掌体势换向右,气数同。
右转辘轳第四势图
19.右转辘轳第五势。此势如左转辘轳第五势状,脚身拳掌体势换向右,气数同。
右转辘轳第五势图
按古人左右辘轳转法,先左转,后右转,名单辘轳,左右同转,名双辘轳,照图以左右交互行三转,方合左右轮转之法。
20.左插脚乘空势。此势起功站定脚跟,竖起脊梁,两手握拳,膀肱下垂,耳肩鼻胸各相对,眼光平视,牙关扣紧,鹊桥高架,呼吸三口,然后将左脚提起上前一步站稳,左膝一撑,呼吸一口,右脚随提,换作下势。
左插脚乘空势图
21.右插脚乘空势。按此势合后势,一名日月图,又曰太极图,其调息、定气、一志、凝神与诸势同,惟收神一法,合眼瞪目,俱从其便,但眼观界限近不在一尺内,远不逾五尺,外,斯为合法。
右插脚乘空势图
此势就前势将右脚换如左,左脚换如右,体势气数皆同,左右交互,缓行一百步,一步一呼吸、急行一百步,两步一呼吸,复缓行一百步,一步一呼吸,共三百步,呼吸二百五十口为一盘。
右插脚乘空二势行功至此,下台旋转而行,或丹台下不便行,先后一时择地行之,可另择一时行之亦可,随行行之皆无不可。
22.顶上圆光上势。此势如环拱正立势站法,但两手握拳下垂,俟气定将两手挨身由脐下交互而上至顶,如圆光状,呼吸一口,顺此接作下势。
顶上圆光上势图
23.顶上圆光下势。此势就前势将在顶两手,又交互而下至脐下,亦如圆光状,呼吸一口,导气回旋,连作三次,呼吸三口,两手下垂还原,顺作下势。
顶上圆光下势图
24.游鱼摆翅后排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握拳,挨身向后,两边阳拳一排,吸气一口,速作下势。
游鱼摆翅后排势图
25.游鱼摆翅前分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握拳,挨身收回转向前面,阳拳从中往两边一分,呼气一口为摆翅一度,连摆三度,其功始毕。
游鱼摆翅前分势图
26.游鱼摆翅后捶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握拳,伸膀直肱,挨身顺势向后一捶,呼吸一口,速作下势。
游鱼摆翅后捶势图
27.游鱼摆翅前推势。此势就前势仍伸膀直肱,将两手握拳,挨身顺势向前一推,吸气一口,再锤再推,三锤三推,三推三呼三吸,缓作下势。
游鱼摆翅前推势图
28.阳掌还原势。此势就前势伸膀肱,将握拳打开、阳掌向外,往下一垂,头身往上一伸,呼吸一口,顺作下势。
阳掌还原势图
29.阴掌还原势。此势就前势伸膀直肱翻阴掌向外,往下一垂,头身往上一伸,呼吸一口,顺作下势。
阴掌还原势图
30.顺掌还原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掌心向内,往下一垂,头身往上一伸,呼吸一口,顺作下势。
顺掌还原势图
31.握掌还原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握拳,顺势往下一垂,头身往上一伸,呼吸一口,顺作下势。
握掌还原势图
32.顺气归田势。此势就前势将右掌按黄庭上,左掌按脐轮下,以右掌当中,从上推至脐下,即以左掌随从脐下,由左边运上至黄庭上,又顺推至脐下,脐下右掌亦随从脐下由右边运上至黄庭上交界处,再推再运,推运一轮,呼吸一口,推运二十一次,呼吸二十一口,随推随运,顺所运清气尽归丹田,使之团结,俟作坐功,运充脏腑。
顺气归田势图
33.叉手还原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叉两股上大骨处,大指在前,四指在后,呼吸一口,顺作下势。
叉手还原势图
34.拱立归位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收回,环拱还原气海,坐下呼吸三口,由急而缓,行身图毕,接作坐功。
拱立归位势图
[中篇·功法篇] 第十章·坐身图说
按坐功图式,以两足背交叠两腿上为天盘,一名双打。膝腿未熟者,单打膝亦可,单打膝皆不能,暂作地盘,以两足按下交叠盘坐,久之可以一足抵腿缝,一足翻驾腿上,作单打膝,俟腿渐熟,缓缓再将抵腿之足,仍翻驾腿上,作双打膝,以成天盘,斯合坐势,然不可勉强,循序渐进,万无不上兜率天者。
1.握固思神势。此势将左脚掌驾右腿上,右脚掌驾左腿上,左阳掌平胸,右手握固放左掌上,竖起脊梁,眼光平视,耳肩鼻胸遥遥相对,牙关扣紧,鹊桥高驾,呼吸之间,出下入上,九图运功在此一聚。前则运精化气,此则运气归神,气三度开起下势。
握固思神势图
2.合掌趺跏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正身图中献杵起功,呼吸三口,使气凝聚五脏。
合掌趺跏势图
3.双手推门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正身图中出爪亮翅状,双手阳掌向前作推门势,呼吸三口,使气会通百脉。
双手推门势图
4.一团和气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正身图中双凤朝阳状,呼吸三口,使气活活泼泼,和顺一团。
一团和气势图
5.伸肱理脉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正身图中飞鹰展翅状,呼吸三口,伸肱理气,贯注百脉。
伸肱理脉势图
6.虚托开胃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虚托向上,如正身图中双手托塔状,呼吸三口,使胃气开畅。
虚托开胃势图
7.负重固腋势。此势脚同前,上身如正身图中三峰峙立状,将两掌翻朝向上,如负重托物,呼吸三口固两腋。
负重固腋势图
8.舒肝理肺左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正身图中龙探右爪状,呼吸三口,以理肺气。
舒肝理肺左势图
9.舒肝理肺右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正身图中龙探左爪状,呼吸三口,以舒肝气。
舒肝理肺右势图
10.盘坐横肱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正身图中横肱蹲立状,呼吸三口,使气回旋于四肢。
盘坐横肱势图
11.三焦达利第一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正身图中三才通气第一势,呼吸一口,使气凝聚于上焦。
三焦达利第一势图
12.三焦达利第二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正身图中三才通气第二势,呼吸一口,使气贯注于下焦。
三焦达利第二势图
13.三焦达利第三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正身图中三才通气第三势,呼吸一口,使气蕴蓄于中焦。
三焦达利第三势图
14.三焦达利第四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正身图中三才通气第四势,呼吸一口,使中焦开畅。
三焦达利第四势图
15.三焦达利第五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正身图中三才通气第五势,呼吸一口,使气又由中焦降至下焦。
三焦达利第五势图
16.三焦达利第六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正身图中三才通气第六势,呼吸一口,使气又由下焦翻上中焦。
三焦达利第六势图
17.三焦达利第七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正身图中三才通气第七势,呼吸一口,使气贯满于中焦。
三焦达利第七势图
18.三焦达利第八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正身图中三才通气第八势,呼吸一口,使气散注于中焦。
三焦达利第八势图
19.三焦达利第九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正身图中三才通气第九势,呼吸一口,使气又由中焦冲运于上焦。
三焦达利第九势图
20.三焦达利第十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正身图中三才通气第十势,呼吸一口,使轻清之气上浮于上焦。
三焦达利第十势图
21.三焦达利第十一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正身图中三才通气第十一势,呼吸一口,使纯阳之气归位于中焦。
三焦达利第十一势图
22.三焦达利第十二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正身图中三才通气第十二势,呼吸一口,使纯阳之气充盈于中焦。
三焦达利第十二势图
23.三焦达利第十三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正身图中三才通气第十三势,呼吸一口,使纯阳之气散满于中焦。
三焦达利第十三势图
24.三焦达利第十四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正身图中三才通气第十四势,呼吸一口,使重浊之气下降于下焦。
三焦达利第十四势图
右三焦达利十四势,虽与正身图中三才通气十四势,并半身图中马上交关下十四势同,而前者是运气流通,中者是运气贯注,此势是运气归位,功分三等,理归一贯,行功至此,纵横上下,无不入妙矣。
25.左摘星换斗第一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侧身图中独手擎天势向左,呼吸三口。引气左升。
左摘星换斗第一势图
26.左摘星换斗第二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侧身图中翻手拔刀势向右,呼吸三口,导气右旋。
左摘星换斗第二势图
27.左摘星换斗第三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侧身图中开弓打弹势向右,呼吸三口,挽气和肝。
左摘星换斗第三势图
28.右摘星换斗第一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左摘星换斗第一势向右,呼吸三口,引气右伸。
右摘星换斗第一势图
29.右摘星换斗第二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左摘星换斗第二势向左,呼吸三口,导气左旋。
右摘星换斗第二势图
30.右摘星换斗第三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如左摘星换斗第三势向左,呼吸三口,挽气润肺。
右摘星换斗第三势图
摘星换斗六势是法飞星过度,以呼吸导引上浮,清气轮转于天盘之上,故名摘星换斗。
31.一字通关阴掌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就前势将两阴掌朝上,往两边平平尽力一伸如一字状,呼吸一口,以通中焦关窍。
一字通关阴掌势图
32.双手虚托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就前势将两掌虚虚托起,呼吸一口,使气通上焦关窍。
双手虚托势图
33.平心下气势。此势盘脚同前,上身就前势将两掌挨身放下,叠放两脚交加处,平心下气,呼吸一口,使气由上焦通下焦关窍。
平心下气势图
34.双手再托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掌再覆顶门向上,虚虚托起,呼吸一口,使气通上焦关窍。
双手再托势图
35.一字通关阳掌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伸膀直肱,顺势放下,阳掌朝上,平肩往两边一撑,亦如一字状,呼吸一口,使气由上焦通中焦关窍。
一字通关阳掌势图
36.收气回抱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掌收回,叠放两脚交加处,呼吸一口,使气由中焦通下焦关窍。
收气回抱势图
37.一字通关阴掌还原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伸膀直肱,又往两边抬起分开,阴掌朝上,阳掌朝下,平肩尽力作一字一撑,呼吸一口,使气由下焦通中焦关窍。
一字通关阴掌还原势图
38.收抱还原势。此势如前势收气回抱势,将气分三次,缓缓坐下,每坐下一次,呼吸一口,共坐下三次,呼吸三口,使三焦之气各还原地。
收抱还原势图
39.十字通关下手势。此势就前势将两阴掌向前垂下,挨身架十字,尽力往两边分开至肩,随分随上,呼吸一口,使气斜开周身关窍。
十字通关下手势图
40.十字通关阴掌势。此势就前势伸膀直肱,将两阴掌往两边尽力一排,呼吸一口,使气横开周身关窍。
十字通关阴掌势图
41.十字通关回抱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掌挨身驾十字垂下,收回曲肱抱肩,坐下气海,呼吸一口,使气透周身关窍。
十字通关回抱势图
42.十字通关阳掌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换作阳掌,平胸向前驾十字,尽力往两边一排,呼吸一口,使气横开周身关窍,复两手平肩阳掌朝上,尽力往两边一撑,呼吸一口,使气横舒周身关窍。
十字通关阳掌势图
43.十字通关交抱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顺阳掌驾十字平胸,收回抱肩,坐下气海,呼吸一口,使气横透周身关窍。
十字通关交抱势图
44.十字通关阴掌还原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阴掌朝上平肩,驾十字打开至肩,手与肩平,竖起脊梁,往两边尽力一撑,呼吸一口,使气上通下透,各还本部。
十字通关阴掌还原势图
45.十字通关握拳势。此就前势将两掌握拳,伸膀直肱平肩,尽力往两边一抵,呼吸一口,以闭周身关窍。
十字通关握拳势图
46.十字通关收拳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拳顺肩收回,顿放两股上大骨处,呼吸一口,以关周身关窍。
十字通关收拳势图
47.十字通关叉手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拳两掌换作叉放原处,大指在前,四指在后,呼吸一口,以锁周身关窍。
十字通关叉手势图
48.叠掌定气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掌收回,叠放两脚交加处,以定神气。
叠掌定气势图
49.握固还原势。此势掌上操拳,右拳左掌,环拱平胸,呼吸三口,仍还握固思神之原坐功毕矣,毋庸下坐,接作定功。
握固还原势图
[中篇·功法篇] 第十一章·定身图说
凡行动至此图时,水火既济,坎补离填,采炼功毕,最宜久坐。运几多时,定亦几多时,大约运一下钟,定亦一下钟,运一枝香,定亦一枝香,作此势坐时,运未到者,补运之定,有移者,随止之,久久浑噩,大极一团,默念、存想、呼吸、俱化精气神,三宝觉入,即色即空,不见实见境界,斯能养婴入定,归原出神,运定全功。
按定身图八势,是涵养性灵,全收前坐立行止,升降抑扬,屈伸宛转,运定之效,万不可轻易行之,行功至此,须屏绝念虑,洗涤心胸,耳不闻,目不见,心无所思,无一挂碍。惟知以所运之气,归蓄三焦,旋转黄庭,意之所至,气之所至,采药炼丹,养婴入定,全赖于此。返本还原,成真证果,实基于此,此时不能调息定位,一志凝神,则心必走着,气难内积,将见前之运动,皆成外壮,岂不惜哉,然亦不可十分着意,贵无妄无助,不粘不脱,亦离亦合,妙极趣极,心经所谓,色不意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者,即此境界也。学道之人,平时细心体之,临时一心向之,过时又回心审之,日久功深,不特易筋换骨,即伐毛洗髓,亦无难亦。
1.定气和神势。此势与坐身图中握固思神势同,但气穴要使之微闭,则气始定。
神光要使之内敛,则神始和,一呼一吸,吸降呼升,三呼三吸,缓作下势。
定气和神势图
2.旋转日月势。此势立身盘脚俱与前同,拳掌安放亦无异。将气海坐下,使气穴微闭,两眼左转二十一轮,呼吸二十一口,吞津三度,右转二十一轮,呼吸二十一口,吞津三度,再作下势。
旋转日月势图
3.倒涌清泉势。此势双叠两脚,竖起脊梁,高驾鹊桥,合眼平视,拳掌安放两脚交叉处,吸下呼上,呼吸三口,导引黄河,逆流冲动督任,倒涌天梯,醍醐灌顶,水帘不绝,再作下势。
倒涌清泉势图
4.返观内照势。此势盘脚立身,拳掌安放悉如前法,呼吸之间,吸则眼观鼻,鼻观心,心观肾,呼则冲督任,上天梯,翻泥丸,不可失意,亦不可十分着意,太急难到,太缓必滞,不疾不徐,呼吸三口,自能内观脏腑。
返观内照势图
5.龙行虎奔势。此势紧闭牙关,高驾鹊桥,气海坐下,缓缓呼吸二十一次,每七次吞津三口,使龙行虎奔,三三九口毕,换作下势。
龙行虎奔势图
6.汲精补髓势。此势两脚舒伸。两掌盖膝,吸降呼升,呼吸三口,使所运津液之精气血之精,上补神髓,打开性灵。
汲精补髓势图
7.返本还原势。此势曲肱将两脚收回,两脚掌合抵,两手伸膀直肱合掌交叉,紧抱两脚十指,坐下气海,缓缓呼吸七口,吞津三度,使胎婴团结,返本还原。
返本还原势图
8.养婴归原入定出神势。此势坐法与定身第一图同,但呼吸至此,愈隐愈微,不惟无声,并若无气,浑浑噩噩,杳杳冥冥,一尘不染,万象皆空,胎婴所在,活活泼泼,有我无我,出入悉定,万化之源,太初之本。
养婴归原入定出神势图
偈曰∶行功至斯,无生无死,定而不定,出入由己,观自在相,神婴脱体,洗髓功深,天灵盖启,混沌一元与天地匹,浑化无边,究竟得止,圆觉功夫,权舆在此。
[中篇·功法篇] 第十二章·卧身图说
卧身图帮助∶凡作睡功,不必拘定,头顶北,面朝西,一脚屈,一脚伸,曲肱作枕,诸法总须鞠躬屈膝,紧闭牙关,高驾鹊桥,合眼收光,返观内照,一志凝神,调息定气,吸降呼升,万缘屏除,一心皈命,混混沌沌,无梦无惊,方可使河车运动,督任交通,坎离既济,阴阳相生,当亥子丑寅四时,最宜安息,升降清浊,使心肾交关,百脉朝会,此四时不睡,水谷之精,不能化津升腾天顶,贯注周身,虽酣终日,卧亦奚益焉,天气下降,地气上腾,日月往来,阴阳交构正在此四时。修炼家千万不可失此机会,此小周天也。至于睡法图有十式,随择一图睡之,俱可旋转车轮,切忌如尸仰卧,伏地覆卧。
又佛传睡功有扪脐摸腹,挣搓睾丸,揉擦下体诸法,宜于初睡醒时行之,欲睡时只宜作卧身图式,千万不可运动脐腹、睾丸、下体等处,恐功未到睡后走丹。
1.左伏身侧卧势。此图头向左卧,左脚屈右脚伸,左手抱肩,右手按席上,侧身伏卧床。
左伏身侧卧势图
2.右伏身侧卧势。此图头向右卧,右脚屈左脚伸,右手抱肩,左手覆按席上,侧身伏席卧。
右伏身侧卧势图
3.左坦腹侧卧势。此图头向左卧,左脚伸右脚屈立,左手仰放席上,右手覆按右腿,坦腹侧身向上面卧。
左坦腹侧卧势图
4.右坦腹侧卧势。此图头向右卧,右脚伸左脚屈立,右手仰放席上,左手覆按左腿,坦腹侧身向上面卧。
右坦腹侧卧势图
5.左屈膝侧卧势。此图头向左卧,左脚屈放席上,右脚屈立,左手仰放席上,右手覆按右腿,坦腹侧身向上面卧。
左屈膝侧卧势图
6.右屈膝侧卧势。此图头向右卧,右脚屈放席上,左脚屈立,右手仰放席上,左作覆按左腿,坦腹侧身向上,面卧。
右屈膝侧卧势图
7.左如弓侧卧势。此图头向左卧,左脚屈放席上,右脚仍屈如左脚叠放左脚上,--肾囊用手兜出,使两胯不相挨,左手抱肩,右手覆按上,如弓侧卧。
左如弓侧卧势图
8.右如弓侧卧势。此图头向右卧,右脚屈放席上,左脚仍屈如右腿,叠放右脚上,--肾囊用手兜出,不使两胯相挨、右手抱肩,左手覆按席上,如弓侧卧。
右如弓侧卧势图
9.左坦腹仰卧势。此图头微向左而坦腹仰卧,以左脚交右脚上,两手握拳安放两股,虽仰,微侧向右,身左,气不舒时,宜睡此势,平时少用。
左坦腹仰卧势图
10.右坦腹仰卧势。此图头微向右而坦腹仰身卧,以右脚交左脚上,两手握拳按放两股,虽仰,微侧向左,身右,气不舒时,宜睡此势,平时少用。
右坦腹仰卧势图
行功帮助∶凡睡,衣宜解,带宜松,床求平坦,被无覆头,枕不可过高,亦不可过低,以头居肩中为度,手不可抱头,亦不可放骨缝处,以阻气道,两胯宜微开,使肾囊--不压,斯为合法。
[中篇·功法篇] 第十三章·韦驮劲十二势图说
1.韦驮献杵第一势。
韦驮献杵第一势图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2.韦驮献杵第二势。
韦驮献杵第二势图
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3.韦驮献杵第三势。
韦驮献杵第三势图
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抵,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4.摘星换斗势。
摘星换斗势图
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5.倒拽九牛尾势。
倒拽九牛尾势图
两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6.出爪亮翅势。
出爪亮翅势图
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7.七鬼拔马刀势。
七鬼拔马刀势图
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8.三盘落地势。
三盘落地势图
上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9.青龙探爪势。
青龙探爪势图
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注平,息调心谧。
10.卧虎扑食势。
卧虎扑食势图
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相更。
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11.打躬势。
打躬势图
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啮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力在肘双弯。
12.掉尾势。
掉尾势图
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王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中篇·功法篇] 第十四章·十二大劲图说
凡行练力功夫,须于静处面向东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使其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不能贯两手矣。每行一式,默数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间断。行第一式,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方行第二式。速者半月,迟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贯上头顶,此练力练气,营运易筋脉之法也。务须严谨有恒,戒酒色,日夜行五六七次,工无间断,食饭四五顿,专心练习至百日,能长千斤之力,此指少壮者言也。即软弱无力之人,亦可练至五六百斤,倘年老精气不足者,肯如法操练,日行二三次,亦能健食延年,除一切疾病,真神妙也。
第一式图
面向东立,目上视,两脚站平,宽与肩齐,不可参差,两手垂下,肘微曲,掌背朝上,掌心朝下,指尖仰翘朝前,默数四十九字,每数一字,指尖朝上翘,掌想朝下按,如此四十九翘,四十九按,四十九宫也。
第二式图
前式数字毕,将十指卷曲为拳,拳背朝前,以两大拇指朝身,每数一字拳一紧,大拇指一翘,数四十九字,即四十九紧,又即四十九翘也。
第三式图
前式数字毕,将大指叠在掌心,捏紧为拳,趁势往下一伸,肘微曲,两拳虎口向前,每数一字,拳加一紧,亦数四十九字,四十九紧也。
第四式图
前式数字毕,将臂平抬,拳伸向前,与肩齐平,两肘微曲,虎口朝上,两拳相距尺许,数一字,拳一紧,数四十九字。
第五式图
前式已毕,即按此势将两臂竖起,虎口向后,手臂不可贴头,拳紧如前,数四十九字。
第六式图
前式已毕,即接以两拳下对耳一寸远,以虎口向两肩,数一字拳一紧,想前两肘尖往后用力,数四十九字。
第七式图
前式已毕,将身往后一仰,以脚尖离地为度,趁势将两手分开,直与肩齐,虎口向上,数一字,拳一紧,想两拳往后排,胸微向前合,数四十九字。
第八式图
前式已毕,将两手收回,两拳向前合对,与第四式相同,而不同者,手直肘不微曲,拳相近,只离五六寸远,数一字,拳一紧,亦合,数四十九字。
第九式图
前式已毕,将两拳收回两乳之上,即抬起翻拳,向前起对鼻准头、拳背、食指、大节骨去鼻准二三寸,数一字,拳一紧,数四十九字。
第十式图
前式已毕,将两手分开,虎口对两耳,如山字形,每数一字,拳一紧,拳想上举,肘想往外抵合,数四十九字。
第十一式图
前式已毕,将拳翻转至脐下两膀,以两食指大节离脐一二分远,数一字,拳一紧,数四十九字毕,吞津三口,随气送至丹田。
第十二式图
吞津吸气毕,不数字,两手松开,手垂下,复掌齐向上,三端与肩平端时,脚后跟微起,以助其力,如端重物状,拳亦往上三举,肘亦往下三扎,两脚六跌全功。
[中篇·功法篇] 第十五章·立八段锦图说
1.两手托天理三焦图
2.左右开弓似射雕图
3.调理脾胃须单举图
4.五劳七伤往后瞧图
5.摇头摆尾去心火图
6.背后七颠百病消图
7.攒拳怒目增气力图
8.两手攀足固肾腰图
[中篇·功法篇\第十六章·坐十二段锦图说] 十二段锦总诀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脚频,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病化为尘。
以上系通身合总,行之要根据次序,不可缺不可乱,先要熟记此歌,再详看后图及各图详注,各诀自无差错,十二图附后。
十二段锦第一图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此图盘腿而坐,紧闭两目,冥亡心中杂念。凡坐要竖起脊梁,腰不可软弱,身不可依靠,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闭关却邪也。静思者,静息思虑而存神也。
十二段锦第二图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三十六声,叩齿以集牙内之神使不散也。昆仑即头,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颈,即用手掌紧掩耳门,暗记鼻息九次,微微呼吸不宜有声。
十二段锦第三图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记算鼻息出入各九次毕,即放所叉之手,移两手掌擦耳,以第二指叠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要如击鼓之声,左右各二十四度,两手同弹共四十八声,仍放手握固。
十二段锦第四图
微摆撼天柱。
天柱即后颈、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亦随之左右摇摆,各二十四次。
十二段锦第五图
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赤龙即舌,以舌顶上颚,又搅满口内上下两旁,使水津自生,鼓漱于口中三十六次。神水即津液,分作三次,要有声吞下,心暗想,目暗视,所吞津液直送至脐下丹田,龙即津,虎即气,津下去气自随之。
十二段锦第六图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以鼻吸气闭之,用两掌相搓擦极热,急分两手磨后腰上两边,一面徐徐放气从鼻出,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以两手磨二十六遍,仍收手握固。
十二段锦第七图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闭口鼻之气,以心暗想,运心头之火,下烧丹田,觉似有热,仍放气从鼻出,脐轮即脐丹田。
十二段锦第八图
左右辘轳转。
曲弯两手,先以左手连肩圆转三十六次,如绞车一般,右手亦如之,此单转辘轳法。
十二段锦第九图
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
此势放开所盘两脚,平伸向前,两手指相叉,反掌向上,先安所叉之手于头顶,作力上托,要如重石在手托上,腰身俱着力上耸,手托上一次,又放下安手头顶,又托上,共九次。
十二段锦第十图
低头攀足频。
以两手向所伸两脚底作力扳之,头低如礼拜状十二次,仍收脚盘坐,收手握固。
十二段锦第十一图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响,百脉自调匀。
再用舌搅口内,以候神水满口,再鼓漱三十六,连前一度,此再二度,共三度毕,前一度作三次吞,此两度作六次吞,共九次吞,如前咽下,要响声,咽津三度,百脉自周遍调匀。
十二段锦第十二图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病化为尘。
心想脐下丹田中,似有热气如火,闭气如忍大便状、将热气运至谷道,即大便处,升上腰间、脊背、后颈、脑后、头顶上,又闭气从额上两太阳耳根、前两面颊,降至喉下、心窝、肚脐、下丹田止,想是发火烧通身皆热。
[中篇·功法篇] 第十七章·操腹九冲图说
操腹运功佛传操腹法亦运功也。然此九冲按摩图略有变化,习内功者,多采之,常用之。若内功已得,不假外运,惟积气时亦兼用。亦遇有病时,即患处如法运之,最为神妙。
又用按摩操腹法、先运后卧、先卧后运俱可。但运前睡法与运后睡法,总须于前卧身图中择一势睡之,方保无患。
却病延年法,操揉按摩图。
第一图以两手中三指按心窝,由左顺揉团转二十一次。
第二图以两手中三指,由心窝顺揉而下,且揉且走,揉至脐下高骨为度。
第三图以两手中三指,由高骨处向两边分揉而上,且揉且走,揉至心窝,两手交接为度。
第四图以两手中三指、由心窝向下直推至高骨二十一次。
第五图以右手由左绕摩脐腹二十一次。
第六图以左手由右绕摩脐腹二十一次。
第七图以左手将左边软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捏定用右手中三指,自左乳下,直推至腿夹二十一次。
第八图以右手将右边软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捏定用左手中三指自右乳下,直推至腿夹二十一次。
第九图揉摩毕,遂跌坐,以两手大指押膝旁、四指拳曲分按两膝上,两足十趾亦稍钩曲,将胸自左转前,由右归后,摇转二十一次毕,又照前自右摇转二十一次。
前法如摇身向左,即将胸肩摇出左膝前,向即摇伏膝上向右,即摇出右膝,向后即弓腰后撤,总不以摇转满足为妙,不可急摇,休使着力。
凡揉腹时,须凝神净虑,于矮枕平席正身仰卧,齐足屈趾,轻揉缓动,将八图挨次做完为一度,每逢做时,连做七度毕,遂起坐摇转二十一次。照此清晨睡醒时做为早课,午申做为午课,晚间临睡时做为晚课。日三课为常,倘遇有事,早晚两课,必不可少。初做时一课二度,三日后一课五度,再三日后,一课七度,无论男女皆宜,惟孕者忌之,切记切记。
全图说全图则理备,化生之微,更易见也。天地本乎阴阳,阴阳主乎动静,人身一阴阳也。阴阳一动一静也,动静合宜,气血合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如为情欲所牵,永违动静。过动伤阴,阳必偏胜;过静伤阳,阴必偏胜。且阴伤阳无所成,阳亦伤也,阳伤而阴无所生,阴亦伤也。既伤矣,生生变化之机已塞,非用法以导之,则生化之源无由启也。揉腹之法,以动化静,以静运动,合乎阴阳,顺乎五行,发其生机,神其变化,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消内生之百病。补不足,泻有余,消长之道,妙应无穷,何须借烧丹药,自有却病延年之效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