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魏晋南北朝 > 《萨婆多论

卷五(下)

第十六事

诸比丘持毛从后来心生嫉妒者。诸贾客欲贩羊毛。不欲令羊毛多入国故。二见诸沙门担负羊毛。非出人法。是故呵之。此是不共戒。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突吉罗。由旬者。四十里一由旬。若得羊毛。一比丘担去。得至三由旬。若二比丘至六由旬。如是不计人多少。是中犯者。若比丘自持羊毛过三由旬。尼萨耆波逸提。

问曰。此是暂舍为根本舍。

答曰。以罪言之。是根本舍。以法言之。是则暂舍。若使五众持去过三由旬突吉罗。不得车载驮负。若使净人持去过三由旬突吉罗。不犯者。三由旬内。若着耳上。若着耳中。若着咽下。若作毡。若着针筒中持去不犯。若与人持去三由旬不犯。以非比丘法故。亦自伤损。

第十七事

头面礼足一面立。

问曰。瞿昙弥比丘尼众。何以不坐。

答曰。女人敬难情多。是故不坐。又云。佛少为尼众说法。设为说法不广为说。又尼众一切时佛所不坐。为止诽谤故。若坐听法。外道当言。瞿昙沙门在王宫时。与诸婇女共在一处。而今出与本无异。欲灭如是诸讥毁故。是以不坐。又女人鄙陋多致讥疑。是故不坐。与诸比丘结戒者。为增上法故。若诸尼众执作浣染。废息正业。则无威德破增上法。又为止恶法次第因缘。又为二部众各有清净故。此是不共戒。四众突吉罗。是中犯者。若比丘往语非亲里比丘尼。为我浣染擗羊毛。若比丘尼为浣为染为擗。随作一事。各得舍堕。若比丘尼更转使他浣染擗突吉罗若使式叉摩尼沙弥尼浣染擗舍堕。若遣使书信印信浣染擗突吉罗。若舍堕。羊毛未作净。使浣染擗突吉罗。若净施羊毛使浣染擗。净施主得突吉罗不。犯者亲。里尼式叉摩尼沙弥尼不犯。

第十八事

与诸比丘结戒者。为止诽谤故。为灭斗诤故。为成圣种故。此是共戒比丘比丘尼俱尼萨耆波逸提。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不得畜。畜得突吉罗。捉则无罪。是戒体。正以畜宝制戒。如戒本说。若比丘自手取宝。若使人取。此二种取尽取。自畜取有五种。以手从手取。若以衣从他衣取。若以器从他器取。若言着是中。若言与是净人。皆为畜故。以此五事当取时舍堕。莫自手捉。如法说净者不犯。宝者。重宝。金银摩尼真珠珊瑚车磲马瑙。此诸宝若作若不作若相若不相。作者。以宝作诸器物。不作者。但是宝不作器物。相者。不作器宝。或作字相。或作印相。不相者。不作器宝不作字相。不作印相。若受畜如是宝舍堕。若比丘自手取铁钱铜钱白镴钱铅锡钱树胶钱皮钱木钱。此诸钱亦以五种取。以手捉手取若以衣从衣取。若以器从器取。若言着是中。若言与是净人。为畜故当五种取时突吉罗。莫自手捉。当取时如法说净者不犯。若比丘舍堕宝若少应弃。若多设得同心净人。应语言。我以不净故不取。汝应取。净人取已语比丘言。此物与比丘。比丘言。此是不净物。若净当受。即是说净。说净已。然后入众悔过。不为畜故。若捉他宝。若捉自说净宝。但捉故得波逸提。一切钱若铜钱。乃至木钱。若他钱。若说净钱。但捉突吉罗。非是此戒体。是九十事捉宝戒。若种种钱似宝。玻瓈琥珀水精种种伪珠。鋀石铜铁白镴铅锡。如是等名似宝钱及似宝。若畜得突吉罗。钱宝应舍与同心白衣净人。不入四方僧。若重宝不得同心净人。入四方僧。若似宝作器。入百一物数。不须作净。若不入百一物数。一切器与非器。皆应说净。百一物各得畜一。百一之外皆是长物。

第十九事

尔时六群比丘先舍堕宝作种种用者。此宝六群比丘如法说净已种种转易。此是共戒。比丘尼俱舍堕。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此戒体。以重宝与人求息利。当与时得舍堕。若为利故以重宝相贸。得彼宝时舍堕。以重宝为利故更买余物。得物时舍堕。以宝相贸者。如以作贸作。以作贸不作。以作贸作不作。不作亦有三句。若以相贸相。若以相贸不相。若以相贸相不相。不相亦有三句。是谓以宝贸宝。用有五种。一者取。二者持来。三者持去。四者卖。五者买取。取者。若言取此物。从此中取。取尔所。从此人取。持来持去亦如是四种。卖与买亦如是四种。若比丘用铁钱乃至木钱。与人求息利突吉罗。若为利故。以钱买物突吉罗。若余似宝若縠绢布。如是比丘若出息若以买物为利故。尽突吉罗。此戒体。正应言种种用宝。不得言卖买。此戒直一往成罪。不同贩卖戒。贩卖戒。为利故买已还卖。成罪舍堕。钱宝若少应弃。若多设得同心净人。如前说。种种用宝及后贩卖戒物。要得白衣同心净人舍。不听沙弥。沙弥亦舍。畜宝戒亦尔。若种种用钱及以似宝。舍与同心净人。不入四方僧。作突吉罗忏。立木榜治者。板上书其罪过。以示同见也。

第二十事

尔时有梵志。是外道六师门徒。六师者。一师十五种教。以授弟子。为教各异。弟子受行各成异见。如是一师出十五种异见。师别有法。与弟子不同。师与弟子通为十六种。如是六师有九十六。师所用法及其将终。必授一弟子。如是师师相传。常有六师。与诸比丘结。戒者为佛法增上故为。止斗诤故为成圣种。故为长信敬故。此是共戒。比丘比丘尼俱尼萨耆波逸提。三众突吉罗。此贩卖罪。于一切波逸提中最是重者。宁作屠儿不为贩卖。何以故。屠儿正害畜生。贩卖一切欺害。不问道俗贤愚持戒毁戒。无往不欺。又常怀恶心。设若居谷。心恒希望使天下荒饿霜雹灾疫。若居盐贮积余物。意常企望四远反乱王路隔塞。夫贩卖者。有如是恶。此贩卖物。设与众僧作食。众僧不应食。若作四方僧房。不得住中。若作塔作像。不应向礼。又云。但作佛意礼。凡作持戒比丘。不应受用此物。若此比丘死。此物众僧应羯磨分。

问曰。不死时不受用此物。何以死便羯磨。

答曰。此贩卖业罪过深重。若生在时。众僧用食此物者。虽复犯戒有罪。僧福田中故与受用。以受用故续作不断是故僧福田中不听受用。今世无福后得重罪。以此因缘不敢更作。比丘既死。更无贩卖因故。是故听羯磨取物。或有方便有罪。果头无罪。如为利故。籴谷居盐。后得好心。即施僧作福。是名方便得突吉罗。果头无罪。或方便无罪。果头有罪。如为福故。籴米不卖。后见利故。便卖以自入。是谓方便无罪果头有罪。得突吉罗。凡如此比可以类解。是中犯者。若比丘为利故买。买已不卖突吉罗。若为利故卖已不买买亦突吉罗。若为利故买已还卖。尼萨耆波逸提。若贩卖物作食啖。口口波逸提。若作衣着。着波逸提。若作褥敷卧上转转波逸提。凡市买法。不得下价索他物。得突吉罗。众僧衣未三唱。得益价。三唱已不应益。众僧亦不应与。衣已属他故。比丘三唱得衣。不应悔。设悔众僧莫还。是贩卖物若无同心净人。应作四方僧卧具。为止诽谤。若作入佛。外道当言。瞿昙沙门多贪利故。令弟子舍物持用自入。又除佛福田。无过四方僧福田。不问受法不受法持戒毁戒法语非法语。一切无遮。若持戒比丘。若他比丘贩卖物衣食。不应食用。

第二十一事

与诸比丘结戒者。为成圣种。为增正业故。此是不共戒。比丘过十日舍堕比丘尼过一宿舍堕。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突吉罗。若畜长白铁钵瓦钵未烧一切不应量钵突吉罗。

问曰。若白衣若不如法色衣。过十一日舍堕。以染作非法色故。若白铁钵若瓦钵未烧过十日。何以不得舍堕。

答曰。衣钵不同。衣染则如意成色。更无增损。钵若烧若熏。或损或坏。是故不同。铁钵瓦钵若未熏未油。得用食。不成受持。钵者。三种上中下。上者受三钵他饭一钵他羹余可食物半羹。是名上钵。下者受一钵他饭半钵他羹余可食物半羹。是名下钵。上下两间。是名中钵。若大于大钵。小于小钵。不名为钵。钵他者。律师云。诸论师有种种异说。然以一义为正。谓一钵他受十五两饭。秦称三十两饭。是天竺粳米釜饭。时人咸共议计。谓上钵受三钵他饭一钵他羹余可食者半羹。三钵他饭。可秦升二升。一钵他羹余可食物半羹。是一钵他半也。复是秦升一升。上钵受秦升三升。律师云。无余可食物。直言上钵受三钵他饭一钵他羹。留食上空处。令指不触食中下钵亦除余可食物。但食上留空处。令指不触食。下钵者。受一钵他饭半钵他羹余可食物半羹。是秦升一升一升。余可食物半羹可一升半。下钵受秦一升一升半。

问曰。衣若长若减。得成受持。钵若长若减。不成受持。

答曰。衣设长可减可续。钵若大若小。不可增损。是故有异。是中犯者。若比丘一日得钵。即是日狂心乱心病坏心。若不见摈恶邪不除摈。如是乃至命终无罪。后若得心若解摈。即次第数日得罪。若得钵经五日。若狂心乱心病坏心。若不见摈恶邪不除摈。随几时无罪。后若得心若解摈。数前五日。后取五日成罪。若得钵日。至天上郁单越。随几时无罪。后若还至本处。次第如前说。

第二十二事

见一肆上有好瓦钵圆正可爱。律师云。佛初出世众僧无钵。佛敕释提桓因。令天巧工作十万钵。在于世间肆上钵者。是彼天钵。非是人造。此是共戒。比丘尼更乞新钵。俱尼萨耆波逸提。三众突吉罗。若乞白铁钵未烧瓦钵。若与他乞。若遣使书信印信。若二人共乞一钵若买得若自与。皆突吉罗。一切不应量钵亦突吉罗。若乞得白铁钵未烧瓦钵。自烧熏已尼萨耆波逸提。若比丘所受钵。四缀以还未可五缀。更乞新钵舍堕。若钵可应五缀。若缀未缀乞钵无犯。钵若四缀五缀以还。食已应解缀却好荡令净手拭令干举着净处。后日食前更以新绳缀已用食。若钵未满五缀。更乞新钵。此如律文。应僧中次第行。若都不取者。还与此比丘。终身令畜。前所受持钵如法受持。后钵不受。直令常畜此二钵。若食时当持二钵。终身如是。以示多欲罪过。断后恶法因缘。此钵常好爱护。如律文说。若不护故。使令破得罪。

第二十三事

为诸比丘结戒者。为除恶法故。为止诽谤故。为成圣种故。此是共戒。比丘尼俱尼萨耆波逸提。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中犯者。若比丘自乞缕突吉罗。若使非亲里织师织。尼萨耆波逸提。若遣使书信印信。皆尼萨耆波逸提。以凭贵重势力故。织师畏难事必得果。是故成罪。此戒得衣已得罪。从亲里乞缕无罪。若自织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织。皆突吉罗。若为无衣故。从非亲里乞缕欲作衣。亦突吉罗。若少衣正应乞衣。不应乞缕作衣。须缕缝衣作带无罪。若不凭贵人势力。自里求之织师与织者无罪。凡一切自以意求人织绢织布无罪。此戒不问应量不应量衣。尽得罪。不犯者。使亲里织。若非亲里令织一肘衣乃至禅带无犯。

第二十四事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尼萨耆波逸提。三众突吉罗。是戒体。若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使织师为比丘织作衣。比丘自往劝。令如意好广致净洁织。许与食食具食直。得好衣舍堕。不得好衣突吉罗。此衣亦不问应量不应量。尽得罪。若为织师说法令好织。不与食具食直。得好衣突吉罗。若遣使书信印信。许与食具食直。得好衣舍堕。不犯者。自有缕令织师织。无罪。

第二十五事

此是共戒。若比丘尼犯。俱尼萨耆波逸提。三众突吉罗。若比丘夺比丘衣舍堕。若夺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衣。突吉罗。若夺得戒沙弥行波利婆沙摩那埵盲瞎聋哑不见摈恶邪不除摈。尽尼萨耆波逸提。若夺狂心乱心病坏心犯四重出佛身血坏僧轮五法人尽突吉罗。若比丘尼夺比丘尼衣舍堕。夺比丘衣突吉罗。若夺得戒沙弥尼衣行波利婆沙盲瞎聋哑比丘尼衣舍堕。不见摈恶邪不除摈亦舍堕。余如前说。此戒体。比丘先根本与他衣。后为恼故。暂还夺取舍堕。衣舍还他。波逸提忏。若先根本以与他衣。后根本夺。应计钱成罪。若先暂与他衣。后便夺取无罪。若和上为折伏弟子令离恶法故。暂夺衣取无罪。若夺衣已。二人俱出界不失衣。若夺衣比丘持衣出界。若失衣比丘自出界宿是则失衣。尼萨耆波逸提者。是衣直舍还他。不须僧中。律师云。胡本无僧中舍法。波逸提罪对手悔过。律师云。比丘尼从佛出世至今。无得戒沙弥尼。况有犯罪。一念不覆藏者。亦与学法。又云。佛在世时。时有一人与学法。佛灭度后。罽宾有一得戒沙弥。凡有二人俱得漏尽。又云。得戒沙弥众不作恶。更起异见入外道法中。亦不乐俗返戒还。无有不见圣谛而取命终。比丘本不与他衣。以忿恚故欲令彼恼。强以力势暂夺彼衣。突吉罗。

第二十六事

此是不共戒。余四众尽无此戒。

尔时长老毗呵。秦言断也。已断一切生死烦恼。故曰断也。虽一切罗汉皆得漏尽。而本立名。各有因缘。是故不同。毗呵比丘有好僧伽梨直十万钱。时有群贼欲劫其衣。到比丘房前以手指户。即问。何人。贼答。比丘。我等欲得汝僧伽梨。比丘以僧伽梨着向中入四禅。力持令不得。诸贼种种方便不能得衣。即便相谓。今既叵得。当共伺求乞食不在。必可如意。即如其计后来不在。即持衣去。以是因缘失僧伽梨。夏三月过有闰。未满八月者。前安居已过。有闰者。律师云。不应言有闰也。未满八月者。云后安居。始过七月十五日。未满八月。从七月十六日次第六夜。听阿练若安居比丘处离衣宿。所以听者。云外国贼盗有时。此六夜中间是贼发时。是故听也。此衣应寄众僧界内。若白衣舍无贼难处。至第六夜应还取衣。若往衣所。若受余衣。若不取来。若不至衣所。不受余衣。至第七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阿练若处者。去聚落五百弓。名阿练若处。胡步四百步一百弓。胡步者。以一搩为一步。如是四百步一百弓。四百弓一拘屡舍。四拘屡舍一由旬。云一拘屡舍者。四百弓。摩竭国一拘屡舍。于北方半拘屡舍。中国地平。是故近也。北方山陵高下。是故远耳。又云。中国多风。远则不闻鼓声。近则闻之。是故近耳。北方少风远闻鼓声。是故远也。所以南北有远近者。以闻鼓声有远近故。云拘屡舍者。是声名也。凡言鼓声所及处是一拘屡舍。律师云。此是定义。

第二十七事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尼萨耆波逸提。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突吉罗。十日未至自恣者。自恣余有十日在得急施衣者。若王施。若夫人施。若王子施。大官斗将施众僧。有信乐心。以物施僧。以诸贵人善心难得。又难可数见。或有余急因缘。是故名急施衣。若不受者。前人功德不成。众僧失衣。是故听受。若女欲嫁时以至婿。不自在故。今得自在。以物施僧。若病人施。以善心故。以物施僧。令存亡有益。如是等比。尽名急施衣。众僧得衣。即随次分之。乃至衣时应畜者。从七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若无功德衣。齐是名衣时。此一月所以名衣时。以夏安居竟檀越多致饮食衣服供养众僧。兼诸比丘种种执作浣染衣服。以是因缘。此一月内有所放舍故。名为衣时。若有功德衣从八月十六日至腊月十五日。名衣时。是中犯者。若无功德衣。至八月十五日。是衣应舍。若作净若受持。若不舍不作净不受持。至八月十六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若有功德衣。至腊月十五日。是衣应舍。若作净若受持。若不舍不作净不受持。至腊月十六日地了时舍堕。除十日急施衣。一切安居衣。必待自恣时分。若安居中分。突吉罗。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