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魏晋南北朝 > 《阿差末菩萨经

卷五

阿差末言。唯舍利弗。菩萨神通知他心念亦不可尽。何谓知心。达诸群黎过去所念当来所思现在所想。又其菩萨知心如幻。则随时宜劝诲众 生。说报应行祸福所趣。某人心和所报善德。某人行中得中间报。某人行劣得劣弱报。某人志性心喜布施。某人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某人志性愛乐慈心悲哀喜 护。某人志性慕学大乘。某人志性好学声闻缘觉之乘。某人体 性本殖所种各异不同。某人德本当以某药而疗治之。用修薄福故生贱处。某行净德心性不明。某人心净 所行清。某人心净所行了定。如是比类悉知众生古昔世时。心所念异所修不同。因其所行而为说法。是则名曰知他心念佛知当来众人所怀。某人当来因奉禁戒报应如 是。布施所报亦复如是。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亦若兹。所行俗业得俗事报。某人来世修学大乘。所行法则威仪礼节报应如是。众生当来举动进止。威仪诸业心念各 异。后当报受所种果实悉晓了之。某人志性行不淳淑。当随颠倒众患之难。因其所知心行则解。从其法器而为演法。所宣法者终不倒错应病与药。若演法时无所置 思。咸复达睹现在众生。心念是非审谛明了。知于某人怀贪欲心。某性多嗔某挟痴冥。知某无欲某无嗔恚愚騃之心。因其尘劳心性驰逸。悉解此等众生所念。缘其劳 秽而为说法各令解达。所诣众会察其心本。应病与药各为宣畅。假使众人心怀犹豫。志不自决迷惑驰骋。虽有进退怀抱沉疑。不明智慧惑心恶行。行来所念不能卒 解。觉了心性断除尘劳。又去挂碍离垢清净。光明显曜而无所受。无所造立舍于瑕疵。以法光明照于一切众生心行。随时入教而为说法悉令普达。是为菩萨知他心念 无尽神通第三之业。

阿差末言。菩萨念往古知不可尽。敢可忆念思逮了本。群黎之类皆悉荷蒙。如来圣旨坚住法界。熟惟真宜而不可动。性不卒暴备悉禅定。不怀怨望住而审谛。 知十五十百世千世。识不可计亿载世事。天地成败合散进退。一劫十劫百劫千劫。了无数亿百千垓劫。名字种姓言语饮食所更苦乐。自知本原见他众际。古昔从来别 已种德。众生善本身所立功。劝助佛道照众生心。使识善本劝发道意。前世宿命苦乐安危。忽已悉过皆归无常苦空非身。愚者迷惑。以色自倚贡高势富。憍恣眷属荒 乱自大。恃怙贵位贪释梵职。慕四天王转轮圣帝。乐诸所趣终如五旋。好于爱欲尊高之处。喜为己身求想安隐。缘是欲得化于他人。设慕世位当察非常苦空非身。畅 过去劫所行本末。其现在事无有处所。宁失身 命不犯非义。古昔所立功德之本。咸用劝助悉具大道。现在善本执御众生。弃邪行业不断三宝。佛法圣众发一切智。是 为菩萨知往古世而自证明第四神通不可尽谊。何谓菩萨神足飞行。神通已达不可尽者。自察己心而好精进摄受法典。所修业行辄能成就。恒得由己常谛奉行。于四神 足现在目前。诸通悉达无所复为。以无数品显现神足。威变无量。则以一身化无数身。以无数身还复一体。飞行飘疾如一念顷。不碍墙壁铁围山川。经自通过如鸟游 空。坐于虚空如处地上。履水而行如在陆土。出入无间如无门户。以是神足观察人根而开化之。从其众生因可训诲而显神足。

为现端正颜色无比。或因毛孔而演大光。或立威神随其形类而开度之。应病与药各令得所。或声闻缘觉像色貌立之。或现佛身而开化之。或现释梵色像形貌。 亦如四镇转轮圣王。种种异形教诲群生。或现畜生形貌像类。从其众人之所好喜。各为说法因而将养。势力坚强多怀毒害。嗔恚盛者因其所宜而阐慈心。或显大力或 四征力。或半钩锁或具钩锁力。其力无极势不可限。须弥山王甚大巍巍。高三百三十六万里。广长入海其数亦等。以一指擎擎之挑掷他方佛国如投一果。其菩萨力终 不损耗。又此三千大千世界。广长无边下尽地际。极于上方三十二天举着右掌。于若干劫擎之不劳。建神足力显其圣慧。以此威德圣慧所致恣意所欲。能举大海投之 牛迹。在于牛迹亦不逼迮亦不漏逸。能变牛迹以成大海。假使劫烧天地欲坏。建立威神变为洪水。道化圣旨成为水灾。欲使为火辄如意念。取要言之在所显示无一蔽 碍令变为幻。上中下法如意所欲无不成者。无能动移妨废之者。释梵魔天及与他方。所作如法辄从经教。舍诸佛道威神无尽。其余众人天上世间。无能作威移菩萨 德。以此威力为诸民庶显若干变。悦豫功勋颁宣经道。有是神足其心坚强未曾退还。度魔境界尘劳之秽。入佛境土不烦扰人。应其所乏各令得所。往古宿世所造德 本。诸魔官属不能毁之。是为菩萨神足变化。第五神通而不可尽。

阿差末复谓舍利弗言。菩萨漏尽神通要者。不住有为不处无为。以大慈故不造生死。以大悲故不住灭度。欲成道德不着终始。欲现佛身不住灭度。顾恋一切不 迷尘欲。化度十方不取灭度。行施戒忍精进一心智慧。随时不惑流润。行权方便不慕无为。欲具本愿志性清净。不违道慧方便开化。在于生死五道坦明。不乐无为六 通平正。不难五趣六度四等。四恩四辩三十七品。疗生病死成其佛土。严净三场不处有无。生死无为皆观自然等如虚空无进无退。是为菩萨第六神通而不可尽。

阿差末言。唯舍利弗。菩萨大士有四恩行而不可尽。何谓为四。一曰布施。二曰仁爱。三曰利益。四曰等与。其布施者谓有二品。一曰衣食金银珍宝车马人 从。二曰法施。广布经典靡不周流。其仁爱者亦有二品。若有求者恣意与之。欲听经者为讲说法。其利益者亦有二品。自成己行具他人愿。其等与者亦有二品。如自 己身所念思惟建立功德。来求衣食诸所可乏悉施与之。加复劝人令住道业。又所谓施。见乞求者踊跃与之。面色不变益加熙怡。彼仁爱者见来乞求愍如赤子。彼利益 者劝诸来求。令住坦然平等之地。彼等与者假使有人。身行口言心念缺漏。训之令护三事相副令入大乘。复次舍心贪嫉则曰布施。精进不断名曰仁爱。有所利益志性 清和后不怀恨乃曰利益。劝入大乘不堕小意是曰等与。复次慈心顺穷则曰布施。兴发欢悦怀恕恋心乃曰仁爱。

兴大悲哀被戒德铠。为群黎故而忍众苦名曰利益。养护诸行令不损耗劝一切智是曰等与。复次若求法者亦能惠与。无所吝惜则曰布施。其仁爱者有所施与。兼 以法教使得坦然。其利益者。亦为己身复为他人兴隆道化。其等与者。为一切故。寻发道意诸通慧心。复次内外所有皆能放舍。不怀妄想则曰布施。称誉一切功勋之 慧。不违师友乃曰仁爱。舍身之安所便身谊。念忧他人名曰利益。合集要行若住苦恼。既自勤修思慧成道观之如掌。以惠他人不怀悒悒是曰等与。何谓法施如己闻法 为他人说。兴仁爱者若有所演。不贪衣食利养之业。彼利益者若教他人讽诵经法。随时而授未曾劳惓。何谓等与。未曾违远一切智心。常随法训不以为患。何谓布 施。爱喜法者不乏衣食。钵器履屣诸床 卧具病瘦医药所当得者。他人所乏辄能与之。观其志性寻为说法各使得所。其等与者能加施人净三道场。不望想报则用劝助无 上正真最正觉心。复次其法施者。于诸施中最第一尊。作是察已乃兴法施。其仁爱者斯心质朴显愍哀义。其利益者念道义理不受严饰。其等与者班宣佛法道慧具足。 复次其布施者具足备悉诸度无极。其仁爱者成于戒禁忍度无极。其利益者进度无极。不堕颠倒退思补过。其等与者。广大禅思智度无极。复次其布施者。则应初发菩 萨心行。其仁爱者。奉修正行顺菩萨本。其利益者。成不退转菩萨法教。其等与者。则谓一生补处菩萨之基业也。复次其布施者。立道根本。其仁爱者。喻于备悉牙 茎枝叶稍成道教。其利益者。喻于道法究竟华茂芬葩炽盛。其等与者。究竟果实道德之业。是为名曰菩萨四恩。

阿差末言。唯舍利弗。菩萨大士有四辩才亦不可尽。何谓为四。一曰义辩。二曰法辩。三曰应辩。四曰辞辩。何谓义辩。晓于诸法真谛之义。明己所达识报应 慧。所知和雅不自修功。入因缘慧不坏法界。悉达本净入于无本。悉解本无了住本际。永无有际晓解空义。奉修无想在于无愿。晓无所求立无所行。明诸行者入一慧 门。不计有人不见吾我。无寿无命道智则一。游正真慧知于过去无央数劫。晓于当来无边际义。识于现在一切众行。悉解五陰犹如幻化。四种如蚖诸入若空。灭寂内 行外无所游。解诸国土无有境界。心意无形其所行至。为无所到观其志性。明识审谛苦无处所。于诸所习 而无所造。其灭尽者自然之相晓入径路。分别诸法句义所 趣。通入诸根畅达五力建立寂然。明察所观一切所有。如幻芭蕉野马形影梦中所见山中之响水中之月。悉虚无实。以若干相了为一相。知合会者必当别离。今欣欣者 后会忧戚。晓声闻乘因音而解。知缘觉乘从十二缘寂静归一。畅大乘学。积累无量一切德本。乃成大道是谓义辩。复次其义辩者唯归仰义。一切诸法皆趣于义亦无所 归。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所归趣者悉皆空空是谓为义。一切诸法悉无有想。其解无想是谓为义。一切诸法悉无有愿。其无有愿是谓为义。一切诸法悉归澹泊。其澹泊 者是谓为义。一切诸法悉无有人无寿无命。其无寿命是谓为义。若晓诸法分别如此。是谓义辩。其讲说法无所处当言有处所。彼土所讲则不可尽。所演辩才无能障 翳。诸佛世尊之所言教。悉遥劝助所宣圣慧。真谛无异无有罪衅是谓义辩。

何谓法辩。若了诸法随时而入。善恶祸福兴德罪衅。有漏无漏在世度世。苦乐危害尘劳嗔恨。各有品类。入于生死若处泥洹。分别法界方俗之业。是谓法辩。 复次其法辩者。晓诸贪欲心所恋慕某人好色知当何药而疗治之。某婬泆盛某贪欲强或有少欲。某可除欲某不可除。或从往本欲应欲来。或当来世习 贪欲相。或于现世 习 贪欲相。或复有人内怀贪欲外无恩爱。或复有人外抱贪欲内无恩爱。或复有人内外有欲。或复有人睹其颜色。而发情欲闻声不动。或复有人闻其音声。而兴贪欲不 以色动。或复有人因其声像而兴色欲。或复因香诸味细滑。由心诸法而起贪欲。或复有人无色声香味细滑之念。是为贪欲众生所行。当作是入其贪欲门所习 。或欲二 万一千。其嗔恚行亦二万一千。其愚痴行亦二万一千。其等分行亦二万一千。若能解了于此诸行八万四千。便能随时而开化之无有损耗。其不入慧诱进令前。不失其 节解知应器。殊特下劣有所颁宣无所侵抂。是谓法辩。

何谓应辩。若能普入一切音词。诸天之声 。世间人声。诸龙鬼神揵沓和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人与非人所有音声。悉能得闻五趣众生所说之响。随其音响 而为黎庶讲说经法。是谓应辩。如是随顺而为演法。是则应辩。晓了经典知其文字观所入义。如是品类解一种言十种百种。了男女言大小婴孩。亦知过去当来现在文 字所趣。亦解一字。又了二字之所入处。亦知一字独而无侣。亦知二字而无有伴。是谓应辩。应于真谛言无缺漏。了了分明而无误失。讷隧之言义理备悉。所在众人 皆悦其辞无怨望者。颁宣深义文辞至质合宜文饰。自察其心从佛之教。观于众生志性所趣。而为应义使心开解。欢然踊跃各得其所。是谓应辩。

何谓辞辩。所说应时辞不乱错。言不中止无能制者。所可说义无能障塞。卒问寻对应机飘疾。答不迟晚如所问报。不失应节不违问者。辩才无诤所说辩才。应 真谛法立忍辱力。所宣深妙演若干义。辩才次第不越来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分别一切章句义理。讲说意止意断神足根力觉意。发心成道观察寂然。解畅 一切禅思脱门三昧正受。入于圣慧剖判三乘。悦可一切众生所念。言词和雅语无瑕秽亦无粗言。不合义者。口不卒暴舌不迷荒恶言之教。所语柔软清净无病。言语徐 详无不实词。随时事义所传辄正。不卒不暴方便随意。无有异词亦无细言窃微盗语。所语列露无屏处言。极高举声言词安隐。有所说者无能得短。诸贤圣众所共咨 嗟。所称扬者通流他国。其音微妙亦如梵声闻者悉达。口所言词不违法教。皆见一切众生根本应其心念而为说法。其闻法者。辄随平等断苦恼患。是为菩萨词辩无 尽。

阿差末言。唯舍利弗。菩萨辩才复有四事而不可尽。何谓为四。一曰取义不取识。二曰归慧不取所识。三曰归于要经而不迷惑。四曰自归于法而不取人。何谓 为义何谓为识。入于世法是谓识着。度世之法乃谓为义。所谓识者布施调意明智安庠。所谓义者化于调定寂寞澹泊归于圣慧。所谓识者。咨嗟生死而不患厌。所谓义 者。虽在生死不处颠倒。悉能越度终始之患。所谓识者。咨嗟泥洹功德之勋。所谓义者。一切诸法本净灭度不怀望想。所谓识者。随其本乘而为分别。所谓义者。入 一法慧。所谓识者。一切所有皆能布施无所爱惜。所谓义者。净三道场归一大道。所谓识者。护身口意普学禁戒。叹誉止足功德之行。所谓义者。护身口意解不可得 悉无所作。是谓禁戒能为清净。所谓识者见诸贡高自大憍慢放恣怀嗔含毒之士。为演安庠忍辱之德。所谓义者行能自致无所从生法忍。所谓识者。殷勤精进。分别一 切德本之义。所谓义者。无应不应无双无只。所行精进而无所住。所谓识者解脱禅思脱门安庠三昧正受。所谓义者。晓了灭尽定意正受。所谓识者。一切所闻辄能受 持智慧道原。所谓义者。观于智慧无有处所亦不可得。所谓识者。颁宣于斯三十七品道义之训。所谓义者。奉行遵修诸佛道法。因诸报应致道果证。所谓识者。剖判 苦谛及习 尽道。所谓义者。至于灭寂证明澹泊。所谓识者。因其所生悉由无明至老病死。所谓义者。以灭无明及老病死亦无永除所谓识者。讲说所观寂然之本根原所 归。所谓义者。因其慧明而得解脱至微妙智。所谓识者。解婬怒痴分数适等本不可别。所谓义者。以得永消众恶诸想不念怀恨。所谓识者。解脱一切诸陰盖法挂碍之 难。所谓义者。游无蔽碍解脱慧门。所谓识者。咨嗟三宝功德无量。所谓义者。以离于贪不与欲合奉宣功勋。所谓识者。若有菩萨从初发意常叹开士一切禁戒名称之 美。所谓义者。一心念顷皆能晓了。寻得成就一切敏慧。取要言之悉能讲宣八万四千诸品法藏。是谓为识。于诸文字诸所识着。解无所得义无处所。是谓为义。

何谓为慧何谓为识。住于识者则有四事。一曰识在于色心处其中。二曰而怀妄想处在缚着。三曰游于生死识在周旋。四曰迷惑识着不能自拔。是谓为四。何谓 为慧。其识不处住五陰地。断诸陰盖色痛想行识。是谓为慧。复次所谓识者。晓了四大地水火风。假使识行不住四种。识不驰骋不坏法界是谓为慧。复次所云识者。 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心法。所识之着是谓为识。设使消除外不游逸。慧之所导于一切法无所悕望是谓为慧。有所猗着则生识矣。亦从想念悕望多求而生识矣。是谓 为识。若无所受亦无悕望。心不怀念无所慕乐。志不望报是谓为慧。有为行法则住于识。修无为行识无所住。奉无为明乃谓为慧。若住起分名谓为识。不起不灭识无 所住乃谓为慧。

何谓为取经义。何谓为取。殷勤元元求诸经典是谓为取。若于经典致入道果是谓取义。若于诸经成就众行是谓为取。若能分别诸经本末是谓取义。若在诸经入 造行业是谓为取。若于诸经灭尽罪福。永除尘劳是谓取义。若于诸经采取要慧。而为他人说尘劳业是谓为取。若于诸经了了分别清净章句是谓取义。若于诸经厌生死 难。愁戚不乐是谓为取。其于诸经观察生死及与灭度不以为二是谓取义。若于诸经但宣杂句严饰之教是谓为取。若于诸经爱乐深义钩奥致远坦然无为是谓取义。若于 诸经想识无数心念众生是谓为取。若于诸经喜于识知。心无所生是谓取义。若于正经计吾我人及与寿命。含血之类怀可不可造立悕望。所可说者悉无有主。强立本末 君长之主是谓为取。其于诸经解空无想无愿之法。不起不生悉无所行。不计吾我及与寿命。讲三脱门是谓取义。何谓为法何谓为人。若着人者何从修法是谓为人。若 在于人不舍诸法。而住境界是谓取法。复次所谓人者。云诸凡夫凡庶性行乃谓为人。若于凡夫奉真人义。修于笃信执持经典合八等。人道迹人往来人。不还人无着 人。缘觉人菩萨人。复有一人出现于世。多所愍伤多诸安隐。慈哀三界诸天世人及三恶趣莫不蒙济。名曰如来。如来正真普安一切。显示径路化于黎庶使入道义。假 使有人依猗着求则无有护。因欲开化此等迷惑。故为说是当归于法莫取于人。计于法者无所造作。无有同像无作不作。住无所住亦无根本。普行平等等于正真。亦等 邪业以邪等正以正等邪。邪正无二无所悕望悉无所行。于一切法逮致自然。其相究竟犹如虚空是谓为法。所开导法亦不思念以为恩德。若入于此法门义者观一切法皆 为道法。悉御诸法不以劳惓。是诸菩萨四归之义而不可尽。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