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本身就处于青春萌动期,与其将爱情问题捂着藏着,看做是教育的负担,不如因势利导,根据青少年的认知需求创新教育形式,与学生一起交流,转“堵”为“疏”
这门课并不是要教学生怎样谈恋爱,而是希望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领悟更多人性、文化上的东西,透过爱情而超越爱情
中学校园,恋爱话题总有些敏感。新学期,嘉定区中光高级中学却新开一门课程专讲“古典爱情”,学生选修供不应求。校长路光远昨天接受采访时说,对于爱情,中学教育本就不应回避,之所以开课,希望培育学生正确爱情观的同时,也将国学文化经典教学融入其中。
“柳梦梅和杜丽娘再次相遇为何要在三年后”、“阻碍他们的,是否仅仅是‘门当户对’观念”?上周四下午,教学楼五楼课堂上,师生讨论热火朝天。这天已是第五周上课,老师万玉本在黑板上写下;“问世间情为何物,死而复生的牡丹亭”,作为本周主题。讲课中,不仅包含故事介绍,佳句赏析,还有今人对作者汤显祖创作背景的评述。在课程接近尾声时,万老师还播放了昆曲《牡丹亭》片段赏析,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有意思的是,下课铃响,片段没播完,满堂学子都说“老师让我们看完再下课吧”,老师无奈回答“按规定不能拖堂呀”。
高一学生宋懿婷起初选修这门课只是为了轻松好玩。几堂课下来,老师讲了聊斋里的爱情、西厢记里的爱情,古代经典中的佳句令许多同学惊艳。不过,更令她印象深刻的是,讲到“门当户对”时,老师强调古代的“门当户对”是一种礼教限制,但在现代背景下,或许爱情和婚姻更需要“新门当户对”,那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对等。所以这门课除了爱情的唯美,更教会她一些人生中的大道理,“经常是信息量太大,身心上的触动让我下了课还会仔细想想”。
任课老师万玉本是今年刚毕业进校的新老师,当时向学校申请开设这门课,并不是要教学生怎样谈恋爱,而是希望既能对语文知识有所补充,加深学生的理解,又能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领悟更多人性、文化上的东西,透过爱情而超越爱情。立足“古典”、“爱情”、“故事”三点,他自己编写课程教材,将中国特有的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整合为“修炼爱情”、“才子佳人”、“英雄美女”等多个主题。课堂结合小组展示、问题讨论、视频赏析等多种形式,80分钟的课程,课下通常要准备近4个小时。虽然辛苦,可好几次下课时学生的起立鼓掌让他挺高兴。
“高中生这个年纪,本身就处于青春萌动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非常正常的事,”校长路光远认为,与其将爱情问题捂着藏着,看做是教育的负担,不如因势利导,根据青少年的认知需求创新教育形式,与学生一起交流,转“堵”为“疏”。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个吸引人的话题,让更多传统文化经典走进学生心底。据了解,为更好传承国学文化,倡导“自主发展,人文见长”办学理念,中光高中还开设了茶艺、经典诵读等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一并纳入国学教育课程体系。(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彭德倩 鹿塽)
评论:
何勇海:高中开“古典爱情”课彰显以人为本
中学校园,恋爱话题总有些敏感。新学期,上海嘉定区中光高级中学却新开了一门课程专讲“古典爱情”,学生选修供不应求。校长路光远接受采访时说,对于爱情,中学教育本就不应回避,与其将爱情问题捂着藏着,看做是教育的负担,不如因势利导,转“堵”为“疏”,在培育学生正确爱情观的同时,也将国学文化经典教学融入其中。(10月20日《解放日报》)
先哲曾说,“爱情是人类最美丽的生活。”以往,我们似乎只在大学校园或教育培训机构,看到过爱情方面的课程,这类课程,旨在向听课者传授如何追求异性,或如何理性分手,如何走入婚姻殿堂以及掌握维护婚姻的法宝。而高中开设“古典爱情”选修课,却极为罕见,这是一种以人为本、值得喝彩的教育创新。
高中生处于青春萌动期,容易萌发对异性的向住和爱慕,甚至产生实实在在的恋爱行为。家长与老师最负责任的做法,不是默许或禁止中学生恋爱,而是通过得当的教育,将恋爱对中学生的学业与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最小。因此,与其将爱情问题掖着藏着,不如打开这扇窗户,不如转堵为疏,根据中学生的认知需求创新的教育形式,与学生一起交流探讨真正的爱情。
事实上,恋爱来了,谁也抵挡不住。围追堵截的后果往往是,使中学生的恋爱发生率继续攀升,堵也可能对一些中学生造成误伤——有的男女同学间只拥有一种好感,却被大人说成是恋爱,并且非要强加管制,反而可能弄假成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对待学生恋情的问题上,最需要站到理解和尊重学生的立场,对学生多多进行疏导,让学生在阳光下接受这方面的正规教育。
中光高级中学开设“古典爱情”课,就是在给学生进行正规的爱情教育。中学生在情窦初开之际,是渴望了解爱情的,他们不能或不想从大人那儿了解,便把眼光转向影视与言情小说,转向社会上那些形形色色的“物欲爱情”,因此,他们对爱情的内涵和价值存在很大的认知偏差,出现了许多“左手金钱、右手爱情”的“物质女孩”。及时的因势利导才能对他们予以纠偏。
那些千古传诵的“古典爱情”,往往是最纯净的爱情,虽然古代爱情也讲究门当户对,但“古典爱情”中的男女主人公,往往要冲破这一礼教限制,追求精神对等。比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等,表现的是多么纯真的爱情啊!这种朴素的爱情观在今天仍值得大力推崇,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价值观。
“古典爱情”承载的爱情观,也是沉淀下来的优秀的国学文化。“古典爱情”课在把学生培养成有爱心、有责任、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之时,还能弘扬国学魅力,何乐而不为?(中国未成年人网: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