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视野的拓展与当代中国史学
林正珍
本文是在个人所写〈世界史理念的建构及其相关论述〉一文,探究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世界史理念的形成及相关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在后现代及全球化趋势下,当代中国史学如何在既有的成果上,回应这个课题,正视后现代理论所开启对「史学本质」深层而全面性的批判,希望就中国史学在有关历史的界说、史学方法及其意义的本质问题上,能有所响应。
论文扣紧「世界史视野的拓展」,在于认知世界史图像的建构,实联系着如何看待与认识自己的过去,更直接影响该国民当前的自我定位,及前瞻未来的方向与行动力。回顾近代中国引进西学过程,由于认知偏见所产生文化视野的限制,而史观及世界史图像,均强化这一限制的牢梏性,因此本文除论述相关主题外,更认为在当代台湾这个时空立足点上,来谈论有关「世界史」这样的课题,不仅极具意义,也有着迫切性。
一、问题
经由一些相关分析,均指出「西洋史」的研究与教学在国内的困境,除了基础研究不足之外,由于缺乏主体性及认知偏见造成了文化视野的限制,而这些缺失,透过历史教育,使得问题更形严重。 [1]
班雅明.艾尔曼(Benjamin A. Elman)就认为:以现今台湾如此仰赖世界贸易,而且最好的大学里拥有众多西方训练出身的博士,却对于中国之外的事物缺乏兴趣,实在令人讶异,艾尔曼更进一步指出,大陆大学的历史系反而比台湾更重视世界史。[2] 此外,如果将台湾各大学历史科系的课程结构加以比较,除开设科目雷同性甚高之外,将非常惊讶的发现,何以华文世界的大学院校历史科系课程中,需要配置这么重的西洋史课程比例?而这样的课程结构与设计背后拥有何种思维?近百年来教育蓝图的规划者及其实践者,究竟如何看待一部人类发展史?可以肯定的是,透过历史教育,这些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远。
对于自身及其外在世界的看法,实联系着如何看待与认识自己的过去,因此世界史观也直接影响该国民当前的自我定位,及前瞻未来的方向与行动力。回顾近代中国引进西学过程,由于认知偏见所产生文化视野的限制,而史观及世界史图像,均一再强化这一限制的牢梏性,因此本文除论述相关主题外,也在这样的关怀里,认为身处当代台湾这个时空立足点上,谈论有关「世界史」的课题,不仅极具意义,也有着迫切性。
「世界史」的课题,不仅在于中国对「他者」的认识,更在于西方文明对其他文明的认识方法,因此「使用谁的话语?」应该是论述的基础,尤其是各类后现代、殖民、后殖民、东方学、西方学(Occidentalism)论述中,似乎要更小心扎伊尔德(Edward Said)所谓「共犯 的异国情调」(Complicit exoticism),也就是经由更精巧的论述,所连带来的文化意识再殖民。 最后,[3]文中所指「西方」,主要是泛指十九世纪以来居主流论述位置的欧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