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站能运行下去,就支持下➤➤

光明论坛·温故: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

+A -A

罗容海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今天正值教师节,重温这段话别有意义。“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出自明末儒士朱之瑜(号舜水)《舜水先生文集》的《劝兴》篇。《劝兴》是一篇只有62个字的极短的随感:“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宁有舍此而遑他事者乎?舍此而营他事,则僻邪诞慢之说,竞进而杂糅之矣。欲求政教休明,风俗淳美,何可得哉!”大意是说,尊重教育劝勉学习,是建国的根基,选贤用能作育人材,是治国的前提,如果不筑牢这个根基、不办好这个前提而去经营别的事,一些歪门邪道的东西就会蔓延开来,要形成清明政治、良风美俗就不可能了。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朱舜水先生的这句话,是要说明教育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包括但主要不是一般的自我学习和修行,而是更关注教育支持国家建设、实现民族兴盛的功能。

可以说,这样一种对于教育的理解,十分符合朱舜水先生这句话的本意及其一贯的教化思想。朱舜水生于明末,中年以全部身心投入抗清事业,抗清失败后远避日本。他痛心于明末的空疏学风和圣教隳废,认为是教育和教化出了问题,导致了学问心术的败坏,造成政治腐败和民心丧失。所以朱舜水接续《礼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思想,扩充之提出“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是从明亡教训里得出的深刻体会。具体而言,朱舜水认为“治道有二,教与养而已。养处于先,而教居其大”“学问之道,贵在实行”“为学当见其大,实实有裨于君民,恐不当如经生寻章摘句也”。

朱舜水的这些思想,与同时代顾炎武倡导的“经世之学”、颜元力戒静坐空谈提倡“六艺之学”等,共同形成了明清实学的主要面貌。所以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评价说:“舜水之学和亭林、习斋有点相近。”朱舜水包括“敬教劝学”“尊王一统”在内的诸多思想,在日本广为传布,深刻影响了“德川二百余年太平之治”,并对中国近现代变革起到了鼓舞推动作用。

具体到“敬教劝学”“兴贤育才”,其实更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敬教劝学”在古代常常专指春秋时期卫文公复兴卫国的故事。《左传》记载“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元年革车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而“兴贤”“育才”则从宋明时代起就成为各地学宫牌坊的标配之一,通常分立于学宫东西两侧,昭示了中国特色的“学”与“政”的密切关系。

的确,古往今来,教育从来就不是就教育论教育,而是把教育问题同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对于教育来说也是如此,如何让未来的主人翁更具有服务能力、更具有家国情怀、更具有世界眼光、更具有创新思维,更好地为党和国家事业服务,1732万人民教师肩负着光荣使命,任重而道远。

(作者:罗容海,系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副研究员)

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