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仓水
贡蟹的记录首见《尚书·周书·王会》成王时,“海阳献大蟹”。之后,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汉律:会稽郡献鲒酱二斗”(鲒酱就是有小蟹寄居于腹的蚌酱),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武阳城北为博广池,“池多名蟹佳虾,岁贡王朝,以充膳府”,自隋唐开始,蟹为贡品的记录增多,内含贡蟹的历史故事。
炀帝嗜蟹
隋炀帝杨广是个好吃的主子,尤其嗜蟹,宋高似孙《蟹略》“《御食经》有煮蟹法”,《隋书经籍志》载有《四时御食经》一卷,不著撰人,已佚,煮蟹法亦已不详,推想起来,当有一整套专门和独特的讲究,煮出的蟹一定更加鲜美可口,以供其享用。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如下记载:
隋炀帝诸郡进食用九饤牙盘,又有镂金凤蟹,为食品第一。(旧题唐颜师古《大业拾遗录》,转录自《古今图书集成》第一百六十一卷)
隋炀帝时,吴郡献蜜蟹两千头,蜜拥剑四瓮,法如糖蟹而味佳美。每进御则旋拭壳面,贴以镂金龙凤花鸟,为食品第一。(唐杜宝《大业拾遗记》,转录自清褚人穫《续蟹谱》)
炀帝幸江都,吴中贡糟蟹,糖蟹。每进御,则上旋洁拭壳面,以金镂龙凤花云贴其上。(宋陶谷《清异录·镂金龙凤蟹》)
从记载看,隋炀帝除了要吃稻蟹外,拥剑(似稻蟹而小、一螯偏大的蟹)也要吃,吃法上除了煮蟹之外,还吃蜜蟹、糖蟹、糟蟹,简直见蟹就馋,一见了吴郡进献的蟹,便高兴了,便激动了,眼睛也亮了,情趣也来了,搁下诸事,腾出手来,亲自将蟹的壳面擦拭干净,亲自把金镂制成的龙凤图案云贴上去,一只一只,不厌其烦,每次进食,装到了精致的牙盘里,掰吃享用,认为这是“食品第一”。贵为天子的隋炀帝,山珍海味,佳肴美馐,应该说什么都吃过都尝遍,可是他偏偏给了蟹以格外的青睐,以最高的赞赏,说明了他的口舌特别灵光,更说明了他在饮食上的卓然见识。顺及,隋炀帝以蟹为“食品第一”是开了先河的,之后,南唐卢纯“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蟹)为第一”,清李渔“南方之蟹,合山珍海错而较之,当居第一”等,可以说统统只是重复或延续了隋炀帝的见识而已。
平原贡蟹
据《新唐书》:河北道沧州景城郡、山南道江陵府江陵郡、淮南道扬州广陵郡,都有“土贡”“糖蟹”的记录,透露了唐帝及其宫眷的饮食喜好。宋黄庭坚《次韵师厚食蟹》诗云:“吾评扬州贡,此物真绝伦”,认为蟹是一种“夸说齿生津”“风味极可人”的食品,用来进贡,超常绝伦,无物可及。
唐帝除喜食糖蟹外,比如唐玄宗李隆基还喜食煮蟹,即把各地进献的鲜活生蟹煮了吃,自己和宫眷吃不了又常常赐给大臣,杜甫《丽人行》“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所送的珍馐当包括生蟹,因其宰相李林甫就以“状”(陈之于朝的文书)谢恩“赐臣生蟹一盘”“又赐生蟹一盘”。
特别要提及的是,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七所载的平原郡贡蟹的故事:
平原郡贡塘蟹,采于河间界。每年生贡。斫冰,火照,悬老犬肉即浮,因取之,一枚值百金。以毡密束于驿马,驰至于京。
平原郡的地方长官,每年都要向帝室进贡鲜活的池塘里的生蟹,它采捕于今河北省黄河和永定河之间的河间县。北方早寒,怎么采捕呢?驱使百姓凿开冰层,于夜间举火而照,以老犬肉悬于水中,诱使螃蟹上浮而得,所以一只塘蟹就要价值百金。为了蟹的鲜活,取得之后立即用毛毡包裹,驮到马上,通过驿道,快马加鞭,昼夜兼程,飞速运抵京城长安。相传杨贵妃喜食荔枝,荔枝容易变质腐烂,唐玄宗便命人快马从驿道由远方运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比较起来,荔枝好得,冬蟹难采,却共同地反映了最高封建统治者为满足口腹之欲,而不惜代价。
姑苏进蟹
宋朝,食蟹风气勃然兴旺,历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骚人墨客和庶民百姓喜食的记录,以致有了“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的说法。
宋帝亦喜食蟹,例如宋仁宗赵祯自小喜食,大娘章献见其“多苦风痰”,便下令“虾蟹海物不得进御”,而小娘章惠则认为“苦虐吾儿”,就偷偷藏了蟹给他吃,后来仁宗对小娘“奉事曲尽恩意”(见司马光《涑水纪闻》);例如宋孝宗赵昚因“食湖蟹多”而“患痢”,以致请医诊治(见顾文荐《船窗夜话》)。宋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三则又记录了一个姑苏进蟹的故事:
姑苏守臣进蟹。应制程奎草批答云:“新酒菊天,惟其时矣。”上曰:“茅店酒旗语,岂王言耶?”令陈藏一拟闻。先臣援笔立成,略云:“内则黄中通理,外则戈甲森然,此卿出将入相,文在中而横行匈奴之象也。”上乃悦。
引文里所言的“上”,乃是宋理宗赵昀,他不只喜蟹而且奢靡,以蝤蛑(一种形体硕大的海蟹)为馅包馄饨等“止取两螯,余悉弃之地”。照例说杭州亦产稻蟹,可是他却要最著名的稻蟹产地姑苏进贡,以供享用。按制,收到贡品后要给个批答,看了应制(应皇上之命而拟文的官员)程奎的批答,理宗不满意,说是乡村间的酒旗语,俗气,不像王言,又看了陈藏一的批答,觉得气派,才高兴拍板。陈拟批答夸了稻蟹,夸它内德外威,夸它可出将入相,夸它有横行之象,给了高度的赞扬,虽说有拔高之嫌,可又是切合稻蟹的内质外貌和行为特征的。挺有意思,先前许多人厌恶蟹的丑陋,憎恨蟹的横行,陈拟批答却给翻了案。
神童对蟹
明朝洪武元年定太庙月朔荐新仪物,从正月到十二月罗列时鲜各物,其中九月就包括了“蟹”,天子躬行祭礼之后进御(《明史》)。万历年间,后宫眷属,开始在八月“蟹始肥”时节,亲自动手“活洗净,用蒲包蒸熟,五六成群,攒助共食”,称“蟹会”(刘若愚《酌中志》),这种举动一直延续到了天启、崇祯年间。由此可见帝室对食蟹的看重和喜爱。
明郎瑛《七修类稿》里记录了一个神童对蟹的故事:
阁老李西涯、学士程篁墩,成化间各以神童举于京。方朝见,适直隶贡蟹至,英宗即出一对试之云:“螃蟹浑身甲胄”。程对曰:“凤凰遍体文章。”李对曰:“蜘蛛满腹经纶。”
李西涯即李东阳,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程篁墩即程敏政,官至礼部右侍郎,都学问赅博,文章大家。他俩幼时以神童齐名,那年,程九岁,李七岁,明英宗朱祁镇召见他俩,刚要交谈,太监进来报告直隶进贡的蟹到了,于是英宗出对,程、李应对。应该说,程、李对句都和“螃蟹浑身甲胄”两两相对,并列工整,连字义、协声、偏旁都一一工整,可谓妙对、神对,而且都是脱口而出的,都是各言情志的,聪慧机敏,不愧“神童”之称。不过,出对的英宗也显示了才思敏捷,闻直隶贡蟹至,触景命题,“螃蟹浑身甲胄”,不仅描绘了螃蟹的形貌,还含有凛凛不可侵犯之意,这对的上联也是英气勃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