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站能运行下去,就支持下➤➤

卷十八 外戚恩澤侯表第六

+A -A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必興滅繼絕,修廢舉逸,然後天下歸仁,四方之政行焉。〔一〕傳稱武王克殷,追存賢聖,至乎不及下車〔二〕。世代雖殊,其揆一也。高帝撥亂誅暴,庶事草創,日不暇給,然猶修祀六國,求聘四皓,過魏則寵無忌之墓,適趙則封樂毅之後〔三〕。及其行賞而授位也,爵以功為先後,官用能為次序。後嗣共己遵業,舊臣繼踵居位。〔四〕至乎孝武,元功宿將略盡。會上亦興文學,進拔幽隱,公孫弘自海瀕而登宰相,〔五〕於是寵以列侯之爵。又疇咨前代,詢問耆老,初得周後,復加爵邑。自是之後,宰相畢侯矣。元、成之間,晚得殷世,以備賓位。

〔一〕師古曰:「論語孔子陳帝王之法云『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人,天下之人歸心焉。』故此序引之也。」

〔二〕師古曰:「禮記云『武王克殷,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於薊,封帝堯之後於祝,封帝舜之後於陳。』此其事也。」

〔三〕師古曰:「高紀十二年詔云:『秦皇帝、楚隱王、魏安釐王、齊愍王、趙悼襄王皆絕無後。其與秦皇帝守冢二十家,楚、魏、齊各十家,趙及魏公子無忌各五家。』張良傳高帝謂四人曰『吾求公,公避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又高紀十年『求樂毅有後乎,得其孫叔,封之樂鄉,號華成君』也。楚、魏、齊、趙皆舊六國,故總云六國。四皓須眉皓白,故謂之四皓。稱號在王貢兩龔鮑傳。」

〔四〕師古曰:「共讀曰恭。」

〔五〕師古曰:「海瀕,謂近海之地。瀕音頻,又音賓。」

漢興,外戚與定天下,侯者二人。〔一〕故誓曰:「非劉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是以高后欲王諸呂,王陵廷爭;孝景將侯王氏,脩侯犯色。〔二〕卒用廢黜。是後薄昭、竇嬰、上官、衛、霍之侯,以功受爵。其餘后父據春秋褒紀之義,〔三〕帝舅緣大雅申伯之意,〔四〕寖廣博矣。〔五〕是以別而敘之。

〔一〕服虔曰:「呂后兄周呂侯澤、建成侯釋之。」師古曰:「與讀曰豫,言豫其功也。」

〔二〕師古曰:「脩音條。」

〔三〕應劭曰:「春秋,天子將納后於紀,紀本子爵也,故先褒為侯,言王者不取於小國。」

〔四〕應劭曰:「申伯,周宣王元舅也,為邑於謝。後世欲光寵外親者,緣申伯之恩,援此義以為諭也。」

〔五〕師古曰:「寖,漸也。」

外戚恩澤侯表第六

校勘記

六八六頁二欄四格,王先謙說「蘭」當為「闌」,誤加艸。按各本都誤。

六九一頁一欄四格,王先謙說「禺」當為「禹」。按景祐、殿、局本都作「禹」。

六九一頁二欄四格原在五格,據殿本移上。

六九一頁三欄六格,蘇輿說「十」字衍,是。

六九二頁二欄一格,殿本考證說,敞姓楊,非姓陽,各本誤。

六九二頁三欄四格「元侯」,景祐、殿、局本都作「元康」。王先謙說作「元康」是。

六九五頁二欄一格「平」,景祐、殿、局本都作「年」,史表同。

六九六頁一欄三格,朱一新說「二年」當作「三年」。按景祐、殿本都作「三年」。

六九七頁三欄四格,王念孫說景祐本無「十」字是。

六九九頁三欄一格「魯」,景祐、殿、局本都作「曾」,史表同。王先謙說此形近致誤。

七0一頁二欄四格「侯」字、五格「封」字,都據殿本補。

七0二頁三欄四格,蘇輿說「四」字衍,是。

七0七頁四欄七格「穰」字據景祐、殿本補。

七一0頁四欄三格,王先謙說「莽」下脫「所」字。按殿、局本都有。

七一二頁二欄三格,錢大昭說「建元」當作「建平」。按景祐、殿本都作「建平」。

七一五頁四欄二格,王先謙說「魯」是「曾」之誤。

七一六頁二欄二格,王先謙說「長安」誤,當作「長樂」。

七一八頁四欄二格,錢大昭說威下脫「侯」字,閩本有。按景祐、殿、局本都有。

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