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 优波离与犯戒比丘
「佛告优波离:汝行诣维摩诘问疾。优波离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优波离是佛弟子中戒律第一,当时佛弟子中背景复杂,有贵族世胄,有富豪,有平民。优波离出身贱民,在当时社会中,见到贵族都要跪着躲在一旁的,佛却指派他执行僧团的戒律,这除了优波离本身修持得好之外,还可见佛的教导手法不凡之处。佛要优波离去探视维摩居士,优波离他不去。
「所以者何?忆念昔者,有一比丘犯律行,以为耻,不敢问佛。来问我言:唯!优波离!我等犯律,诚以为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我即为其如法解说。」优波离回想,曾经有两个比丘犯了戒律,觉得很羞耻,不敢去问佛,就来找优波离,希望优波离能够在戒律的性地上,为他们开导解释。性戒是一切众生在天性上都认为是罪过的心行,是恶业。譬如杀生,这是先天的,不是后天的观念。有些戒律是遮戒,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对于遮戒,有时是有方便的。根据别的经典所载,这两位比丘犯的是淫戒,是性戒,也是比丘戒的第一条戒。所以他二人深感羞耻。优波离就为他们依戒律规定说戒,让他们忏悔。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当时维摩居士来到,对优波离说,你不要反而加重了他二人的罪业,犯了戒律要用直心来消罪业,现在你为他们解说戒律,反而扰乱他们的心,增加了心理上的痛苦。
「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诸法亦然,不出于如如。」这里维摩居士说罪性像心一样,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换言之,也在内、也在外、也在中间,无所不在。究竟在哪里?「如其心然」,心就在这里,当下就是,本性自空,所以罪性也自空。就要这样忏悔的。有心去求忏悔,那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慢慢把你的罪过洗刷干净。如果能但超直入,当下即是。所以说「心垢故众生垢」,你心脏了去修善法佛法都是犯戒的。你心清净了,去修魔法外道却不妨。心、罪垢、诸法都当下即是,「不出于如如」。如者,《金刚经》讲得最清楚,为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佛经常说如如不动,大家要参究。如果以为心中有个不动的,你已经动了,动了那个不动的。你感觉到那个不动的境界,是第六意识所造的。如如不动好像是平静的流水,你看着它不动,实际上是流动的;要不流动就成了死水,水停百日则生蛆,就成为最脏最有罪过的所在。此心要活活泼泼的,是无所住而生的。这个心念是清净念,不思善,不思恶,连不思也不思的念。有一个不思善,不思恶的念,已经此心有尘垢了。
宋朝的朱熹晚年有首诗讲悟道境界很好: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彩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从禅宗来看,理学家朱熹是破了初关,有没有破重关是另一问题。他的另一首诗: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也是悟道境界,你们打坐不是念头去不了就是昏沉,向来枉费推移力,像一艘巨舰搁在浅滩,推也推不动。一下悟道,不用你去推了,轻如毫毛,就是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明理学家是儒家中的律宗,讲究律行,大家可不要轻视,不要有门户之见;而老庄则有如禅宗,讲解脱。《金刚经》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是佛才有的胸襟,不问他是哪一教派,凡是有所得的,都入圣贤之流。
回过头来讲戒律,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是戒的相,是规定,是行为的标准。戒的相很多,比如杀,除了不自杀,不自己动手杀之外,还有不教他杀,不教唆他人杀,不暗示他人杀,连看到兵器,想到怎么用,这一动念,都犯杀戒。所以戒的相很难讲,判断起来比法律断罪还难。戒的用是让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的体呢?就是维摩居士告诉我们的如如不动,「不出于如如」。有的经本把句子断成「不出于如」,我不同意。
「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我言:不也。维摩诘言;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维摩居士问优波离,真悟道解脱时,心里还有尘垢染污吗?优波离答,没有。维摩居士就说,一切众生自性本体本来没有罪,没有染污,本空嘛!前念有,后念即空;前念空,后念即有。空有念念不住,所以不垢不净。世尊第一念动是佛境界,下一念动是魔境界;佛境界不住,魔境界也不住。本自不住,不是用理去修的。你有修相,要求空,就是客尘烦恼。要这样去忏悔才是。
「唯!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
妄想,纷飞的思想,是尘垢;无妄想,当下就是净士;颠倒念头是指,无颠倒就是净土;取我相是尘垢,不取我相是净土。
「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焰,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其知此者,是名奉律。其知此者,是名善解。」一切法包括心理、生理、宇宙万有一切法,生生灭灭不停,如幻如电,过去就过去了。以自心本体来说是没有相对的,一念不住,念念都不住;所以一切法都是妄见,如梦如焰,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一切善法、恶法、无记法,都因妄想而生,由分别妄想而有。你懂了这个,才有资格说守戒。你懂了这个,才算真了解戒。
「于是二比丘言:上智哉!是优波离所不能及,持律之上而不能说。我答言:自舍如来,未有声闻及菩萨能制其乐说之辩,其智慧明达为若此也。时二比丘,疑悔即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愿言:令一切众生,皆得是辩。故我不任诣彼问疾。」这时犯戒的两个比丘,听了维摩居士这一番话,实时忏了罪,赞叹是无上智慧,是真正的佛法持戒持律,是优波离比不上的。优波离就说,除了佛之外,没有声闻或菩萨,能比得上维摩居士的智慧辩才和乐于说法。「明达」是明了通达。两个比丘立即扫除了对正法的疑悔,当时就发大乘菩提心,同时发愿,希望众生都得到大智慧成就。所以优波离也说,他不能去探视维摩居士的病。
在这一章弟子品中,佛要派他的弟子们去向维摩诘问疾,就是代表佛去探病,可是这些弟子们都不敢去。我们晓得,这里讲的十位佛的最有名的出家大弟子,都各有所长,舍利弗是智慧第一,智慧第一的人是得道的,却被维摩居士批驳得智慧不第一了;目连尊者神通第一,经过维摩居士的训诫,神通第一没有了;大迦叶代表了出家的头陀行,苦行僧;须菩提谈空第一,见到空了,他们也都不行;接着摩诃迦旃延,论议第一,思想经义研究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现在都变成第二了,甚至连第二都没有了,这是很严重的。
现在还剩下两个第一的,一个是佛的儿子罗睺罗,是密行第一,秘密修行第一,怎么秘密呢?谁都没有说过,佛也没有说过,不过,释迦牟尼佛涅槃前,吩咐四位大弟子留形住世,应该到现在还活着的,一个就是他儿子罗睺罗,一个是大迦叶尊者,就是禅宗第一代的祖师,一个是宾头卢尊者,一个是君屠钵叹大阿罗汉。
罗睺罗是留形住世的一位,他是佛的儿子,他的妈妈在佛陀出家之后,怀孕了六年才生下他,这是很奇怪的事。中国的老子,传说中在妈妈肚子里怀了八十一年,生下来时胡子眉毛部白了,在娘胎里就老了,所以叫老子,究竟姓什么也不知道,母亲在李树下生他,因此姓了李。相传如此,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这些都是世界上永远无法解释的秘密,所以说罗睺罗的秘密是什么,这里面问题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