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与无情
我常常谈到一个问题,出家的同学都知道,佛学有个名称“沙门”,汉代翻译为“桑门”。到了中国以后的佛教,那些真正的出家人——就是出家人中的出家人,这些真正修行的人叫“头陀行”,也就是苦行僧。依照戒律,“头陀不三宿空桑”。一个头陀行的人,在一棵树下过夜、打坐,不能超过三天,这是戒律规定;到第四天非离开不可!因为在那个地方住久了,就会与那里发生感情,就会留恋了。我们拿一个杯子、一只手表来说,再不好的杯子,但这是我用的,我会对它产生感情,如果你不小心打破了,我会生气!人们对物也会有一种留恋的感情。所以一个真正修道的人。“头陀不三宿空桑”,是非常有道理的。
《太公素书》(就是圯上老人送给张良作军师的那本兵书)中就说“绝嗜禁欲,所以除累也“。人要能割舍了嗜好,抛弃了欲望,才能除“累”,才不会受感情的拖累。人对于感情的牵挂比什么都厉害,所以很多修道的人,不能有所成就,就是这个原因。这些道理都与安土有关系。由此可知,人不但对土地有感情,对个人周遭的一切,久而久之,也都会产生感情、产生留恋。
在《易经》的道理中,非常注重这个“情“字,因为情是一种现实的东西。对性呢?《易经》中则不大注重,因为那是形而上的东西,形而上是空的,什么都可以不要。但情是有的,如何处理感情,是个艺术,也在于你自己,而上帝、佛,都帮不上忙。所以“安土敦乎仁”,你要懂得了这个道理, “故能爱”,就能够博爱。博爱不是含有占有私心的狭隘爱,而是很广博的、普遍的、无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