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伦包括这个亲亲意义当中。那么亲亲,当然以自己个人的亲属的关系为出发点,这是决不否认说没有私心的,有私心。私心不是罪过,私心不一定是罪过。私心合理不合理,私心能不能合道德,这个中间的差别;并不是说人有私心就是罪过这么简单。那么你说我无私,我也不吃饭,我的饭应该大家吃;我也不穿衣,穿衣我太自私了,应该衣服大家穿,我最好光光的在街上走路——不可能的,那许多是不合理的。不要说人,天地间的生物乃至植物,它都有自私。你看那个植物,一棵草、一棵树,它在地下争出来,都要争出头。但是你看植物界就晓得,草、木共同的竞争生长,但是它有礼让,它要逃避这一边。这颗树这样长起来,旁边有棵树这么长,这棵树要长弯一点,要逃出来一个范围,给人家侵害它的范围;这一棵树枝头向这边来一点,都要让一点路。自然界的道理,都是一样。倒是植物啊、矿物啊,它们这个规律合道德;人啊,很麻烦!人比生物、其他的动物更麻烦。
所以人有了这个感情,善于处理,善于处理到什么程度呢?亲亲。所谓自己的“诸父”,父亲哪里有那么多啊?诸父,很多的父亲一样。就是说,同父亲、伯伯、叔叔,父亲的兄弟们。在古人,伯伯叔叔“视之如父”,同自己亲生父亲一样。所以古人中国的古礼,伯伯叔叔看侄子,在古文上称为“犹子”,看侄子就是自己的儿子,一样的,没有分别。对于侄子都是称“犹子”,“犹”就是等于自己儿子,一样的。
所以亲亲呢,“诸父”,对于伯伯叔叔乃至伯伯叔叔的朋友。你看中国人的礼貌,现在年轻人不大了解了,所以有许多写信、称谓、称呼简直莫名其妙!现在很难办了。就是只好跟着现代话,都要跟着年轻人学,总算把它看懂。像我们从旧的传统的教育出身,假设现在自己父亲的朋友,那个总称是个什么呢?是“父执辈”,跟父亲俩一样,平等的。他们两个可以拉手抱着的,等于说我们现在我们的后代看我们的好朋友,假设我的儿子看我的好朋友——父执,另外又不同。虽然,当然不是我亲的父亲,但是在礼义上尊重啊,就是看到父亲一样,因为他是我父亲的好朋友嘛!所以比我是自然。这不是高矮的问题,是真正人性的一个情感的问题;也不是故意制造这么一个礼仪,做一个社会的秩序问题;是情感、人性、人情的问题。所以这些属于“诸父”等等。“诸父”这个意义并不是只包括了自己父亲、伯伯、叔叔,乃至包括了父亲的朋友等等,父亲这一辈五伦里头朋友这一伦。
“昆弟”,为什么不用兄弟呢?昆弟就包括了伯伯、叔叔的我的堂兄弟,后世叫做堂兄弟了。伯伯、叔叔的儿子也是我的兄弟;同一个祖父的等等,乃至同一个曾祖父的。那么包括了我堂兄弟的朋友,都在这个范围——昆弟。使他们、使自己这一个亲情的范围里头“无怨”,没得怨恨。难得很哦!你们大家现在都是现代小家庭,就是说父母管下面一代,伯伯叔叔兄弟都分开来住——这个小家庭看不到了。像我们在古老的家庭出身,这是很严重的。小家庭也很难!两个兄弟长大了以后,兄弟姊妹你说心里头没有怨?你们在座大概都有兄妹,想想看,怨恨才多哩!想到我那个姐姐:好讨厌哦,我那个姐姐!哎呀我那个姑姑,烦死了!就是怨。这个不怨是很难!但是那说是我姐姐不好、我姑姑不好啊?啊,你都是好的啊?!所以是自己修身的问题。所以呀,亲亲的道理要做到“诸父昆弟不怨”。这好难!这个标准好难哪!所以道德学问的修养对自己的修正,是等于一个雕刻家对于自己内心的那个道德的雕刻啊,分毫都不马虎的。对于自己要求的严格是如此。
那么我们回转来看历史,你看历史上秦汉以后帝王的家庭,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争权夺利,无所不用其极,岂止是怨而已!怨下面还要加一个字:怨怼。怨怼这在人生,怨恨还是轻的呦!怨怼。到这个程度!所以人,兄弟姊妹,所以你看穷家里头很穷的,我们认为很穷的社会、很穷的家庭,往往父子、父母、兄弟、姊妹感情特别好。为什么有地位有钱的人家,亲情会疏远呢?利害的关头,剥削了人性,冲淡了人情。这就是说文化教养的不够了。所以《大学》、《中庸》是教育我们怎么样做一个人。很简单的,我们怎么做一个人?就是做一个普通的人。普通人你晓得懂这一个道理其中是太难,这“不怨”就太难!所以“亲亲之义”就是“不怨”。
历史上刚才提到帝王的家庭,“诸父昆弟不怨”,三代以上都是圣王,不讲;比较做到的——周武王,周朝的这个朝代。但是中间还出了一点事故。武王跟周公是兄弟啊!亲兄弟,兄弟帮助哥哥完成天下大业,彼此为国家民族文化,流传万代的文化建立下来。他是没有争哦!乃至武王死了,儿子小,周公是叔叔,辅助这个侄子,使他能够继承这个事业下去。中间还出了事故呢!跟武王两个兄弟(文王的儿子很多),另外又出了事,周公不避嫌疑,把自己的兄弟怎么处理了,还是给武王的儿子支撑下去。那并不是说偏向这个侄子哦!因为这个侄子的确才能不错,他当叔叔的愿意——不然哥哥死掉了,这个弟弟上来,把这个政权拿过来,很自然的,本来都在他手里,用不着拿嘛!他只要发布一个命令:“现在我管事了。”就好了嘛!——决不那么做!你要晓得,你们坐在书桌子上想想不困难哦,等你自己到了那个地位,就晓得困难了。你说我很慷慨,我如果有钱啊,一定大布施,盖许多房子给大家住,不要钱。等到你有十万块钱以后,你考虑了——嘿!摸出一张都心痛的呦!没有钱谈布施很容易呦!权利之间是这么一件事。所以能够做到亲亲,由人性发出来真正的爱心、至诚,使诸父昆弟不怨,那么他对于朋友之间、社会之间,也能够爱天下人。所以这个修养是这个样子。
“敬大臣则不眩”。所以我刚才提到“敬大臣”,所以历史上的大臣——帝王师啊!所以像中国古代、上古,周朝以前的政治有三公之位。那个称“公”。那个三公是帝王师耶!三公坐而论道,他拿最高的待遇、最高的薪水,来看皇帝。别人要跪下来喊“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是清朝以后规矩了;假设在三公,看到皇帝大概点个头、打个招呼已经很客气了,皇帝要向他行礼。但是职权上,他还要向皇帝行礼。当然皇帝要尊重三公。坐而论道,批评他。哪一点不对了,他讲皇帝。下面的人做不好了,他不讲下面的人。骂骂皇帝:你怎么搞的呀!那个是三公的地位。那所谓大臣。在上古的制度,那是大臣。这个“敬大臣则不眩”,怎么叫不眩呢?眼睛不会看花了,头不会晕了。因为人到了高的那个地位、最高处的地位——天子,除了上帝以外、天以外,就是他第一,下面都是他的下面;那叫做这个天气一样,热昏了头的啊!热会热昏了头,热昏了头眼睛看东西都花了的,看不清楚了。所以人到了最高处会“眩”,眩就是昏头昏脑,看东西都是朦朦的了。
何必当皇帝呀?你们年轻人将来到了自己有了很多的钱、有地位,社会上到处看到你,大家街上人只要看到你就望望然:哎哟!这是某人哦!认识你一面,好像都觉得可以回去在那个墓碑上刻一笔:我还认识过某人!你到了那个位置的时候,自己会昏头的啊!那么这个时候是需要大臣了。有道德、有学问、有了不起,他不避讳你的。因为他们这些人、上古的大臣们,帝王他都不想当了,他所以又可以开教训了,这一类的大臣。所以“敬大臣则不眩”,自己不会昏了头。
“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他说你所谓体谅部下、一般人,体谅你的部下;你如果是教书的,就要体谅你的学生。体恤群臣,那么,就是刚才我提到宋朝的政治、宋朝的历史一样,“士之报礼重”,知识分子还报你的、报答你的礼貌也是一样。就是刚才我们提到,历史上有名的宋朝这个朝代,三百年来,那真是,他对于相权的建立,对于文人、学者那个礼貌,礼貌有加。所以后来你看,武臣有岳飞等等,精忠报国,这是我们历史上榜样。文人如文天祥、陆秀夫,还有很多很多,不过他们两位是代表;都拿自己这个生命、文化生命报答这个国家,报答这个政权。这就是证明这一句话:“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回报你是这样忠诚。那么你由这个历史的经验,同样的做人、个人的事业也是一样,你能够体恤一般人、体恤你的干部、尊重你的干部,这一班替你做事的人也是报礼重,就是人之常情。所以中国文化讲人情,这个叫做人情。
千万不要跟外国人看,中国文化讲人情不对。你以为过年过节买一只火腿,前街送到后巷、后巷送到左邻、左邻送到右舍,送了几十圈,你刻一个名字看看,原来是从我这里开始送出去的。那个不是人情啊!是人情,那个是人情的一个表示而已。真正的人情是道德,所谓道、义。道义不是一只火腿、两个红包可以代表的啊!你说是百几十万、百几千万,并不足以代表道、义。道义有时候一毛钱都没有,可是他那个钱是比你几十亿都严重。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关心,这个叫做情、感情的情。现在讲的就是中国文化所讲“人情”的道理。要深深认识中国文化所谓讲人情是什么,就是这个。千万不要看到火腿就是人情,千万注意!
下面再继续下去,他说:“子庶民则百姓劝。”所以你做一个政治上的领导人,你认为天下国家所有的国民就是我的子女、孩子,一样地爱护他,尽量地爱护他、照应他。他说“百姓劝”,这个百姓是古代宗族社会一个名称。就是古人、每一个人血统不同,姓氏不同。这个“百”字不是只指一百个,代表了很多的血统、种性的人。自然相劝。“劝”是什么意思呢?在古文里头“劝”——就是他一天到黑,王家到李家串一番,李家到张家又去访问一番,是这个意思吗?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所谓“劝”就是现在讲社会自然就会有感化的作用。社会的风气自己起了感化的作用,彼此交互的感化;不要你去教育他,自己互相勉励、互相感化。这就是古文“劝”字的意义。不然是“劝”嘛,大家跑去一天到黑拉情分,看到你快要睡觉了,还坐在客厅里跟你谈到夜里两三点。那是什么?“哎,这是百姓劝哪!”那就是神经病,不是劝的道理。劝就是互相感化、感应,这是“劝”。
“来百工则财用足。”所谓来百工,就是刚才讲过了,那么所有专家工业的发达、社会的发展,则财用恒足,国民经济富裕了,国家财政也自然富裕了。
“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柔远人,尤其是古代,春秋战国的时候,那个时代人口非常少,没有开发的地方非常多,处处需要人力。所以“柔远人”是非常怀柔这个“远人”,远方的人都到你这个地方来,共同参加你建国、建设的行列。这是一个意义。同时,“柔远人”刚才说过的,还有,比方像我们中国的文化,像现在你看泰国啊、越南啊,这种战争;在中国古代,我们自己的国家真到了安定而统一的时候,碰到这些,马上是救济,马上是帮忙。不像美国的帮忙,我刚才看了报纸,美国总算是要帮泰国的忙了,所以怎么样帮忙呢?卖飞机给他——还是做生意!人家那里打架打得要死,他现在:唉哟,我答应过的话,一定帮泰国卖飞机给他。办办办……卖飞机的手续,飞机装上,再慢慢来打,把越南赶出去,不晓得几时了——这是美国的做法。我们中国的文化不是这样。
所谓“柔远人”,中国文化这个道理,对于国际怎么样帮忙,《中庸》上有,后面有。现在还太早,不谈这一节。
所以“怀诸侯则天下畏之”。刚才讲到周朝的政权,地方分治、中央的统一,这一个政权,所以说能够使地方分治的诸侯永远怀念中心、代表国家民族中心的天子,所谓中央的政权。这是天下畏之。这是道德的政治哦!这个“畏”并不是说是权力上的怕;道义上感觉是不能对不起中央,有这样的畏惧之心。不是利害关系的怕。
这个叫做天下九经。那么这个都是讲“治天下有九经”的一段。所以刚才首先讲所谓中国政治哲学,也是中国领导哲学的大原则。所以儒家思想,尤其属于儒家中庸思想的中心。你们大家将来研究中国文化,那还有其他的诸子百家,大思想道理是相通的,表达的方式同他阐扬的精神稍有不同,也各有长处。道家有道家的道理,墨家有墨家的道理,诸子百家还多得很呢!不过这是正统的、我们文化正统中心的儒家中庸思想的。尤其是研究这个历史哲学、政治哲学、领导哲学最重要的地方。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
下面再发挥,以个人为出发点,就是“修身”为出发点再发挥:“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这个“齐”字,古代古书上这个“齐(齊)”,有时候借用作“斋(齋)”,中间加一个大小的“小”字,一样,不过你不需要改它。这个中国古代的,这要认识中国字啊!这个东西叫所谓小学“六书”的作用。这个“斋”就是持斋,我们到庙子上说吃斋,就是持斋。这个“斋”字,像佛教庙子上吃素,有些人叫“吃斋”,这个话是佛法翻成中国字以后,根据中国文化《礼记》上来。“斋”者斋心也,心里头真正的清净,叫“持斋”。说我不吃肉、不吃鱼,那个叫做吃素,不叫做吃斋。后来佛教来了以后,那么有些出家人要吃“八关斋”(佛教的一个仪式、一种修行戒律的方法),八关斋有一条“过午不食”,那么所以叫做“斋”,叫做“持斋”,“斋”是这个意思。那么这个“斋”字的本意,拿我们现在来讲,就是宗教仪式的、达到了宗教形而上的精神绝对的清净,心里头没有杂念,没有乱想;绝对的恭敬,干净到极点,这个是“斋”。那么假设大家现在所谓学佛的、学道的在打坐入定,在中国的文字理上,就把这个人叫做在“斋心”,心里在斋、斋戒。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齐明”是心理上,一个人什么叫修行呢?心里永远是干净的、纯洁的。自己修养学问随时随地心里“心如明镜台”,永远是干净的、纯洁的,是“齐明”。这个心里、心头打扫得干净,像一个明镜一样照见万象。“盛服”,衣冠要整齐。因为人本来不好看的,中国文化叫人另外一个名字,原始叫做“倮虫”,光蛋的一个动物、一条虫耶!别的虫生下来都还带毛,带着衣服出娘胎的;我们很懒哪,在妈妈肚子里一爬出来,光光的,呵!毛都不带一条啊!还不像猪牛狗马,它还带一身皮来,冬天夏天它也不要冷气机,也不要暖气机,它就是拿一身皮就起作用。我们是“倮虫”,裸体跑出来的。[断录]……布盖一下,不然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当然现代人提倡“天体”才叫美了,这是这个时代。不过你看慢慢发展,西方西装,我们穿的这个西装打领带,你查西方历史,不过一百多年、两百年的历史。两百年以前,外国人穿衣服也同中国人,也是领头、长衣服的,男女一样的。你不要认为西装就代表了西方的文化,这是代表了西方近代的文化,将来还要变的呀!你看将来进步了,不会穿这个西装的。现在都变了嘛!那么现在你看,人类东西文化都有大袖、长袍,慢慢把它变来又短、又紧、又小,现在短了是裸体,将来以后裸体再进步下去——扒皮!(众笑)扒皮完了以后,好,再一层一层套回去。扒皮么,你看很多人身上都刺花,差不多要扒皮了嘛。快了!快了!(众笑)扒皮扒痛了以后嘛,再来慢慢套回去,又变成这样长长大大的。不过我们穿得太早、太时髦了!(众笑)
所以呀,“盛服”并不是一个讨厌的东西。人由外形、环境影响到内心,你这个“盛服”一穿哪,自然不好意思。上回我跟女同学俩讲,昨天大家讲,有位女同学问:老师啊,为什么古人包小脚啊?我说小脚***一样嘛!说了很多。你说古人戴耳环,戴耳环是以前的礼貌,耳环是干什么?耳环很坏的东西,现在大家喜欢弄一点点,是装饰品;一边长耳环,那个女的出来你不准这样看的(师示),你这样一看耳环“咚咚咚咚”就打你的啊!(众笑)那个耳环是这个作用啊!头上你说那个“金不摇”啊,走起路那个脸、头要端正,因为人走起来她这样摇有一点好看;你这个头这样摇,那个东西不行了,就这样搞起来(师示,众笑),你就失了态度了。它是一个教养的东西。后来不懂啊,变成个装饰。它对小孩子由年轻起,是个教养的东西,是一个文化的结晶。后来当然越来越不懂了,就是来一个这个样子。那个头上你说是上面戴一个冠,又挂下来须须,这里又挂两个耳环,你只好走路这样端端正正地走。你还敢这样(师示)?像现在人一样又五花大绑、又蹦蹦跳跳的,那不得了!脸都打破了。所以这个“盛服”的道理。
那么为什么呢?你说讲人性,这个是束缚人性的呀!哎,这是另一个道理了。
所以孔子、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人性果然是好得很,但是这个人一生下来,自然很喜欢吊儿郎当学坏的。你不给他一个范围纠正啊,他这个发展下去也不得了的啊!人性他有好的一面,有坏的一面;有至善的一面,翻过来就是至恶。所谓阴阳的两面、正反的两面。那么要纠正这一面,给他防止一个范围,不向太坏的发展,就要衣冠、礼义来规范他,来纠正自己的坏的一面的习气。所以“齐明盛服”的道理是自然的。
当然这四个字,我经常讲,古书很讨厌!你这四个字又是作论文的题目:“齐明”可以做一篇论文,“盛服”又是一个题目,又可以做一篇论文。那么“盛服”一作(论文),你把历代衣冠的沿革、一直到穿西装,同这个穿尼龙、汗背心、穿热裤为止。将来热裤以后不晓得再穿什么裤,那穿的热裤将来想不出一个名词叫什么裤了,等到以后再想吧!一般人会有聪明,自己会想了——扒皮裤,呵!到了那个时候,又可以写一部大书。
所以这个学问之道,“齐明”是一个道理,“盛服”是一个道理。
他说,人必须由外形的这个戒,打到自己的内心去,才能改正,所以叫修行;你才能够做到“非礼不动”。不是头不动、身体不动哦!心念不动了,不合理的念头不起了,自然不起。修养到了最高处,那个说是欲望啊什么不起,不是压制的,它是自然的、很自然,自然变成习惯,变自然了。所以教育由外在范围“齐明”打进,到达内在“非礼不动”。这个才叫做修身。
我们现在教育管学生的操行是“训导处”了。我们小的时候由老古板的那个教育改成西方来的学校的教育的时候,开始“训导”这一方面、品行的课叫“修身”,就是根据这个来的。那个时候读的训导的书也叫“修身”。现在一变啊,这个“思想教育”啊,又是一套了。这个又是一个论文,又可以写几十年的演变,很好玩的。再把过去一年级来读的课本“人、手、刀、尺、山、水、田,狗、牛、羊”,一直到达了“老师早!老师好!老师不得了!”这个东西,再加上这个课本的演变,这几十年的变化。我一直想把它收拢来,一部好书,决定很好的书!所以由修身的道理,我们以前叫修身的课。修身课就是人格养成的教育。
现在讲到“修身”了,然后怎么样叫做“尊贤”呢?
“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贤”上面讲过了,现在讲个人修养,叫做“劝贤”,就是社会风气的树立,怎么样改正社会的风气。我们现在新闻报纸上不是讲社会风气坏吗?怎么社会风气坏?在儒家中庸的道理,这个原则怎么讲呢?先由每一个人,尤其是领导人(这个领导人不一定是皇帝,每一个家长就是家庭的领导人;每一个团体的领导人;每一个老板都是领导人),要能够做到“去谗(谗言)远色”,不听小话,“谗言”是小话。这个“小话天天有”,或者你如果爱听啊,下面就是“今天特别多”了,呵!如果你不爱听啊,“小话天天有,不听自然无”。人与人之间相处,谗言随时有的。谗言你说都是坏人、小人、奸臣?当皇帝的,奸臣专门给你进谗言。你说那个奸臣天生是个奸臣啊?据我的研究,没有奸臣!奸臣是什么人造成的?领导人自己造成的。领导人精明,不会有奸臣。当然嘛,所以像我如果我来扮演的话,我做个皇帝,这个学生常常给我拿茶的、倒水的,比较跟在我一路的,当然亲近得多嘛,他跟我讲话自然方便嘛。他讲话不用说老张不好、老李不好,他不要那么讲嘛!有时候问起来:老李怎么样啊?“老李呀?老李好像没有来耶!”就够了,这一句就谗言来了!他也不是有意非要做坏不可。但是不过刚刚老李对他“哼”那么哼他一下,他正难过在那里,所以我问到老李,他正好:“老李呀?老李没有来啊!”那很自然的呀!他也不一定要出坏。就是看你天子圣明如何啊!(一笑)领导人圣明就晓得,看一看,笑一笑:呵!这个小子大概吃了亏了啊!——心里有数了。譬如举这样一个笑话。
有许多人与人之间,所以古人的话讲个人: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一听是非,明白的人(就晓得)有它的来源的。好人他会说坏话,坏人有时候也会说好话,这个不一定的呀!你说这个是坏人,坏人问到坏人:哎!你的父亲怎么样?“我的父亲好得很啊!”坏人一定那么讲,他有也亲亲之义啊!你说该听不该听呢?所以难哪!人的修养是很难。你要晓得,当父母也是难哦!你的女儿好几个、儿子好几个,嘿!儿子女儿在爸妈父母面前他也会拍马屁耶!爸爸妈妈就是他的马耶!他有时候也拍得很厉害的。你如果父母不圣明啊,老大就吃了亏;再不然老幺就上了当,经常有的事哦!这个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去谗”多难!
“远色”,一样的难。你说我不好色,天下人哪里有不好色的啊?好色,人之天性也。谁又不好色呢?说我绝不好色,除非你是说假话,你自己爱听。个个好色!看到那个好看的多看一眼,不是罪过啊!好色不是罪耶!所以有些女同学给人家追得讨厌:老师!某人讨厌,拼命追我!我说追你不是罪撒!你爱他不爱他是另外一个问题的。人家爱你,爱你不是罪吧?你不爱他不是就好了嘛!而且爱你呀,你还要谢谢他,最好送个礼给他,总是不错,他是能够晓得爱你,对自己很光荣嘛!(众笑)这个不是罪。所以好色不一定是罪。你的好色晓得礼义、晓得范围,不能乱。所以“发乎情,止乎礼”。
所以“去谗远色”这个“色”字,孔子的用词啊,同“鬼”一样的用词。孔子对于鬼啊,“敬鬼神而远之”撒!鬼神并不是坏事,你敬他,距离远一点,保持一个距离;所以你好色的事情上、感情上保持一个相当的距离。所以叫做“远色”,这个“远色”是同那个“敬鬼神而远之”一样的远嘛!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