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站能运行下去,就支持下➤➤

上篇 王与贼自利与利他

+A -A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全部《孟子》,始终在辩的,无非是义利之间。利并不完全代表金钱,利就是自私,人人都在追求有益于自己的,现实可见的好处,那就是利。这是孟子说明人的心理。

天还没有亮,听到鸡叫就起床了,自己第一念就想今天要做什么善事,有利于人,这种人就是尧舜一流的人物,属于走圣人路线的。例如信宗教的人,一醒来起床就在祈祷,准备一日的行善。另一种人,也是鸡鸣即起,但他们所注意的,是「为利」的,专想去赚钱,其实也很辛苦。孟子说,这种「孳孳为利」的是「跖之徒」。「跖」是古代一个盗帅,他是柳下惠的弟弟,但是连柳下惠、孔子对他都没有办法。孔子劝告他,他和孔子辩论说盗亦有道,说出一大堆仁、义、礼、智、信的最高道德哲学,这典故出在《庄子》的杂篇。其实孟子指出人性都有良知良能的善心,同时也有盗心,为了求利,都在设法圈套人,要把别人口袋里的钱,哄到自己的口袋里来,而且使别人很高兴地自动把钱送来,这就是「商道」。其实真正的商道,也就是大盗的大学问、大道理,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跖之徒」。那种硬将别人的钱赚到自己口袋中的,已经很低了,已经是不入流的小盗了,是被盗跖淘汰下来的无道之盗。所以在孟子、庄子的眼中看来,全世界大多数的人,都是盗跖的行为。

他说圣人与强盗的分别,一个是「为善」,一个是「为利」。强盗哲学就是自私,只有为己、占有,这就是强盗心理;圣人则所作所为,都是为利他而付出,差别就在这里。理论上说起来很容易,可是行为上做起来非常难。佛学上「盗」是五大根本戒律之一,不可以犯盗戒。佛学上真正的戒律,凡是「不与取」就是盗。也就是说,没有得到别人同意给你的,都是盗窃的行为。依照佛家这个戒律,我们天天都在犯盗戒。例如路上一个遗失物,守佛家盗戒的人,连看也不看一眼,这东西属于路,不属于我,如果看一眼,心念一动:「谁遗失的?」这就已经犯了戒,动了贪心。如果要拾起来,最好交到公家招领,超过了法定期限没有人领,那就归于公有。依照此理严格地检讨,人生随时都可能犯盗戒,惟有享受「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才不算犯戒。

孟子这里所讲的「跖之徒」,虽然没有像佛家说得那么明显和详细,但含义与佛家所说行为上的盗,与内在意识的贪是同一个作用,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他主张走圣人之道,告诫我们要「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自己的思想、心理行为,念念在做好人、做善事,才可以够得上读圣人书,学圣人之道,走圣人之路。如果「鸡鸣而起,孳孳为利」,也可以,不过孟子的定义则是「跖之徒也」,那就是大盗之道了。圣人与大盗的差别,就在义利之间。

他从人生修养,说到义利之间,然后在下面作了结论。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在上篇中已经说过,他举出大家讨论的杨朱与墨翟这两家的思想理论。杨朱的哲学思想,古人说是为己的,是绝对的个人自由主义,天下人人都为自己,每人都为自己好好生活,好好生存。但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句话,是反对杨朱观点的人所说的,是指摘他而说的话。其实杨朱自己的理论是不是这样?也许差不多是这样,不过孟子引用这句话,加重了语气。我们突然一听,觉得这个学说理论很糟糕,可是要知道,西方哲学的自由主义,也是很容易走上杨朱的思想路线,所谓「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偏差,个个为我。例如现在的美国人,父母到儿子那里,也要事先得到儿子与媳妇的同意,不扰乱他们的生活规律,各人有各人的自由。杨朱的思想是: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彼此互相尊重,互不妨碍。我不愿拔一毛而利天下,同时也不要你及他人拔一毛而利我,各人管好自己的生存与生活。但是现在大家把西方的自由主义,误解为杨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实际上并不是如此。

事实上,西方的自由,是个人绝对的自由,个人自由发展的结果,就产生了政治制度的民主。一件事情,各人提出为己的主张,经过讨论,就有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精神。

所以讲到中国哲学史,翻开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学说加以研究,今日西方的任何新思想,在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早已经提出过了。只可惜大家不读自己的书,所以就不知道了。假使有人,化妆一双蓝眼睛,装一个高鼻子,头发染黄,把这些话告诉大家,大家就都相信了。

此外与杨朱相反的是墨子一派的思想,主张「兼爱」天下人,个人的生活简朴清苦,不奢侈豪华,安贫乐道,一生从事利他活动,为弱小穷苦的人群服务。我有一位老友曾说过:「忘身为人谋,有危即奔赴,爱人如爱己,有力即相助。」墨子本人,经常光着头赤着脚,都在为他人的利益辛勤奔走,很像后世佛教的苦行僧。例如有一次楚国与宋国要打仗,墨子就跑去劝两边人不可打,终于把一场大战消弭于无形,使人免遭伤亡于战火之中。

墨子的精神,是专门把人家的棺材抬到自己家里来哭的,我爱自己的亲人,亦爱天下人。天下人的父母,也就是我的父母,天下人的儿女,也就是我的儿女。墨子的「兼爱」,等于佛家大乘的菩萨道的思想,是以无我的精神,积极行布施,做利己利人的事业;杨朱的思想等于佛家的小乘思想,看起来是自利的,实际上,佛家的小乘道也是以慈悲喜舍为前提的。

在孟子以前,因为时代的动乱,社会的贫困,人们的精神痛苦极了,于是这两家的思想,就被当时一般社会欢迎接受了。所以孟子曾感慨地说:「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于墨。」

关于墨子学术的内涵很多,除了「兼爱」,还有「尚同、尚贤」,主张平等,起用贤人为政;以及「薄葬」。墨子严重反对传统注重的厚葬之礼,这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中国上古传统注重厚葬,所以造成几千年来盗墓的流弊。而且墨家在战国时,就有类似后世社会群众的组织,各国修奉墨子之道的分支组织头目,就叫做「巨子」,为中下社会的中坚份子,影响很大。因此自战国以后,成为中国学术儒、墨、道三大主流之一。这些内容讲起来很多,现在不是专门讲述墨家思想,到此暂告一段落。

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