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站能运行下去,就支持下➤➤

公孙丑章句上 (05)势机运成功

+A -A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刚才讲述孟子为公孙丑解惑的一大段道理,中间有好几处转折,有好几个理由。他滔滔不绝地一直说下来,公孙丑也插不上嘴了。如果以现在的谈话形式和技巧来说,一定是说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逐项加以分析。古人没有这一套,用不着这样一条一条排列起来,因为听的人一听就知道了。现代人讲话,如果不分别列举,听话的人会指说话的人不合逻辑,没有条理,不聪明。不知道究竟是古代的人不聪明,还是现代的人不聪明,这实在很难定论。

到这里公孙丑还是插不上嘴,孟子继续讲下去,应该是讲到第四点了。

孟子这里引用的话非常好。公孙丑是齐国人,问的是假如孟子在齐国当政将会怎样,又引用了齐国的两个历史人物管仲和晏子到问题中来,更讨论到齐国称王于天下的事。虽然孟子一开头就说了公孙丑“子诚齐人也”,仅知有齐国而已。说到这里,他还是引用了齐国的成语来说明他的论点。

齐国是姜太公(尚)之后,文化相当浑厚。孟子说,你们齐国有句名言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这两句成语是道家思想的结晶,经过孟子一引用,更变成后世的名言,成为哲学上一个不易的定理。

青年同学们,现在读《孟子》,对于这句话最好能够牢牢记住。我们幼年时读书,读到这一类美而又有至理的名句,便立刻熟读、立刻背诵,到老还是牢记不忘的。

这句成语是说,虽然你有聪明绝顶的智慧,但是客观环境还没有构成有利的形势,所以你还是没有办法成功的。也就是说,一个聪明人,因客观的形势不利,也是没有办法成功的。比如骑摩托车,不能在刹那间就到达目的地,一定要车轮转动的那一股势,发生动力,才能到达。如果没有这个“势”,而空想到达,那只有进精神病院了。

你虽然有了无比坚固的基础,还是要等待时机,才能发生功用。所谓时机,也就是现代所讲的“命运”、“机会”。机会不来,你纵然有天大的本领,也是枉然。我们现在看电视蛮舒服的,可是电视机由发明而到成为全人类的需要品,就要一段时间和机运了。所以发明电视的人并没有发财,后来的人捡现成而做电视生意的,反而发财致富,这就是时机的关系。在他来说,虽有发明的能力,但运气未到。历史上很多发明家常有潦倒而死的结果,皆时运未通。可是后人利用他的发明,却大发其财。所以读了《孟子》这几句话,想到一些不逢时机的事情,不禁喟然而叹,却也不禁要点头一笑说,果然不错。就如以谈“空”为主的佛法,也是注重时机因缘,何况世事是一切有而不空呢!

不过,时机来了,不晓得把握,又有什么用?我常说第一流智慧的人,创造机会;第二流的聪明人,把握机会;而愚笨的人错过机会,失去了以后又不断抱怨。如同赶公共汽车,第一流的人,先买好票,先站在第一个位子等着,车子一到,首先上去,有舒适的座位。第二流的人,买好票,刚好能挤得上去。第三流的人,公共汽车开过了,他在后面跑步追赶,赶不上了,便在公共汽车后面的一团黑烟中大骂山门。不过世界上这一流的人居多,也许我们就在此辈之中吧!

古今中外,不知埋没了多少人才,都是因为自己没有乘势,或没有待时,或无势可乘,或时机早已过去,或是时机迟迟不来。这些也可归之于命运,所谓生不逢时,虽有才能也毫无用处。就好像算命的说命好运不好,命是帝王之命,可是始终轮不到你上座,一生倒霉运,又奈何?!

乘势与待时,确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不但个人事须乘势待时,家庭事、社会事、国家事、天下事莫不如此。即使有了智慧,有了基础,还是要乘势,还是要待时。

又如大家都知道宋朝有两位爱国诗人,一个是陆放翁(游),一个是辛稼轩(弃疾)。他们在少壮时代皆是意气凌霄、豪情万丈的人物,当时生逢乱世,国运艰难,也真有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的气概。

但到了他们的晚年,一切的豪情壮志,都归到孟子所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的哲理名言之领域了。所以陆放翁有一首诗《书愤》说: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辛稼轩则有一首题为“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的词: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檐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媞银胡箓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 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