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波离欲证律藏根本。于是舍利弗从静处起。而作是念。
问曰。何谓为静。
答曰。寂静无声。亦言一心寂静。云何佛法久住。从毗婆尸佛而答。余者义自当知。
问曰。舍利弗何不自以神力观看可知而来白佛。答曰不得。舍利弗若以神力观看。正可知诸佛久住不久住。若分别诸佛因缘不能通了。大德大莲华言能。何以故。所以上罗汉十六种智。如此之理不足为难。依止如来欲显世尊为上。是故来白佛而问。佛答舍利弗。余者律句次第自当知。云何因缘者。此义易知。佛语舍利弗毗婆尸佛者。语为初。诸佛非是懈怠。或为一人二三人如是增上乃至一切三千大千世界众生说法有生异心。此众少应略说。此众大应广说。亦不作高下说法。悉皆平等一种说法。譬如师子王七日一起觅食。临捉众生无大小先吼而捉。何以故。若师子捉众生时不先大吼用轻心故。或得脱者。是故皆吼令众生怖伏而捉。佛亦如是。于一切众生无大小。皆以殷勤说之。若有略说众生或不勤心修习。何以故。如来为尊重法故。今我世尊说法。譬如大海水同一味。过去诸佛亦复如是。然众生心易教授。今说一偈义令入四谛。是故过去诸佛。不广说法修登偈耶。法师曰。前句已说故不重说。不为声闻结戒者。
问曰。过去诸佛何不为声闻弟子结戒。
答曰。诸声闻弟子不犯非故。亦不结威德波罗提木叉。亦不半月半月说戒乃至六年。六年止说教授波罗提木叉。此说如来自说。不令声闻说。尔时阎浮利地槃头摩底王舍城翘摩鹿野苑。是毗婆尸佛所住处。一切比丘僧悉集。佛布萨众僧布萨。三人布萨二人布萨一人布萨。往昔阎浮利地有八万四千寺。寺或有十万二十万比丘。亦不喧闹皆寂静而住。是时诸天人心思欲闻佛说戒。恒计年岁。应到六年即集大众。往佛所待佛说戒。是时诸比丘。若有神力者来。无神力者诸天来白时可去即取衣钵。诸比丘承天人神力。到布萨堂往至头顶礼足。时毗婆尸佛知众集。即说教授波罗提木叉。
忍辱第一道涅槃佛胜最
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
一切恶莫作当具足善法
自净其志意是即诸佛教
不恼不说过不破坏他事
如戒所说行饭食知节量
一切知止足常乐在闲处
是名诸佛教
以如是方便。一切过去诸佛以此偈教授波罗提木叉。此是诸佛寿命长短。是故如是说短寿。诸佛从菩提树下。为声闻弟子结戒。此是威德波罗提木叉。非如来说。诸声闻弟子说。是故我等释迦牟尼佛。从菩提树下二十年中。皆说教授波罗提木叉。复一时于富婆僧伽蓝。于眉伽罗母殿中。诸比丘坐已。佛语诸比丘。我从今以后。我不作布萨。我不说教授波罗提木叉。汝辈自说。何以故。如来不得于不清净众布萨说波罗提木叉。从此至今。声闻弟子说威德波罗提木叉。是故律中说。佛语舍利弗。过去诸佛不说威德波罗提木叉。说教授波罗提木叉。毗婆尸三佛不说波罗提木叉。三佛已入涅槃。声闻弟子复入涅槃。最后声闻弟子。姓非一种。名非一种。或姓瞿昙。或姓目揵连。或名佛无德。或名昙无德。从非一种。或婆罗门种。或居士种。或刹利种。又非一种家。或富家。或贫穷家。或下贱家。从如此种种非一家。非一姓等出家。而作梵行。为非一种姓名入正法故。而各自用其志意处。当佛法不相承受。所以佛法不久住世。为此等故。
问曰。诸比丘何不勤修精进。而使正法速颓灭耶。
答曰。先诸大德犹为不善。况我等辈各不护法藏。故令佛正法而速灭耶。不用綖贯穿者。风吹即散。贯者言缚。譬如种种花不以綖贯之风吹即散。佛法亦如是。为不结戒故。以心先观然后教授声闻。问曰其义云何。
答曰。过去诸佛先观声闻心然后教授。缘诸声闻易悟理故。佛亦不为广说。怖畏林者。此林若有入者即生怖畏。如是汝等思惟者。有三思惟。出家为初。汝等当勤心思惟。汝等莫作是思惟者。有三恶法。思欲为初。汝等慎莫思如是。汝等当忆持在心。观无常苦空无我。心恒忆持莫如是。汝等莫思忆者。无常莫思常理。不净莫思言净。汝等勿作是思。此是汝等应弃者。诸恶法应弃。此应起而住者。善法汝等应起。若已得者令增长。从不起烦恼心得脱者。心不取烦恼故而脱。亦言以灭不起灭而灭。是故律本所说。从不起烦恼心得脱。一切皆是阿罗汉。譬如莲华日光始出即便开敷。舍利弗往昔恐怖林中者。若人未离欲入此林。林有威相故。皆悉毛竖。舍利弗此是因缘者。法师曰。次第句义易自当知。不久住者。毗婆尸佛寿命八万岁。诸声闻众亦复如是。从佛在世乃至最后声闻。佛法住世百千六万岁。尸弃佛寿命七万岁。声闻弟子寿命亦尔。惟卫佛寿命六万岁。声闻寿命亦如是。二佛寿命到最后。声闻佛法住世。百千四十二十万岁。次第而数。是故佛法不久住。于是舍利弗。闻三佛佛法不久。闻已意欲更问佛久住。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佛法久住诸佛寿命。拘那卫佛寿命四万岁。拘那含牟尼佛寿命三万岁。迦葉佛寿命二万岁。释迦牟尼佛寿命百岁。诸声闻弟子寿命亦如是。是故佛法久住。我今世尊。应取迦葉半寿一万岁。是时应出世。观看众生根无熟者。五千岁应出。次第五百岁应出。又复无根熟众生。乃至百岁。然后有众生可度。是故佛出世短寿。声闻弟子亦如是。佛法久住如前。三佛法与寿命俱灭。是故名不久住。后三佛者。佛虽灭度。佛法犹在世。是名久住。于是舍利弗闻佛说已。欲令佛法久住。而白佛言。唯愿世尊。为诸声闻弟子结戒。如律本所说。舍利弗从三昧起。余者后句次第自当知。佛告舍利弗。止止时未至矣。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诸弟子结戒。佛告舍利弗。止止。此法非声闻缘觉所知。唯佛与佛乃能知耳。未垢起故。
问曰。何谓为垢。
答曰。垢处者。于今世后世过如来法。是名为垢。未为声闻结戒者。
问曰。何以不为声闻结戒。
答曰。未有漏者如来结戒。众生生诽谤想。云何瞿昙沙门。如诸声闻弟子。悉是贵姓。或是王位。舍其财物宫殿妻子眷属。不惜身命。皆是知足。于世间无所希求。云何瞿昙。反以波罗提木叉而系之。是瞿昙未善别世人。故言如此。若我结戒者。世人而亦不生敬重之心。譬如医师未善治病。见人始欲生痈。虽有痈性未大成就。辄为破之。破已血出狼藉。受大苦痛。以药涂之疮即还复。医师谓曰。我为汝治病。当与我直。病人答曰。此痴医师。若是我病可为我治。我本无病。强为破肉令血流出生大苦痛。反责我直。讵非狂耶。声闻弟子亦复如是。若先结戒而生诽谤。我自无罪强为结戒。是故如来不先结戒。若漏起者。
问曰。何谓为漏起。
答曰。若漏于僧中已起者。是时如来当为诸弟子结戒。指示波罗提木叉。譬如良医应病设药令得除愈。大获赏赐又被赞叹。此好医王善治我患。如来亦复如是。随犯而制。欢喜受持无有怨言。是以律本云。止止舍利弗。若有漏法生。然后世尊当为结戒。法师曰。余句自当知之。于佛法中谁先出家。崩揵多儿。名忧波斯那。因忧波斯那制戒。未满十腊而与弟子授具足戒。忧波斯那二腊。弟子一腊。如是次第从此。已佛为制戒。告诸比丘。自今以后若未满十腊。而与弟子授具足戒者。犯突吉罗罪。佛已结戒竟。复有比丘。虽满十腊若过十腊。痴无智慧。而与弟子授具足戒。佛又制戒。告诸比丘。若人无智慧。与人授具足者。得突吉罗罪。佛听有智慧人者。十腊若过十腊。善能教授。听与弟子授具足戒。未多者。众僧中老少未多。戾舍亦未大。若众僧多者。当有犯漏法者。是时如来然后结戒。若比丘与未受具足戒共宿。过二三宿者。是比丘得波夜提罪。若比丘年年度弟子者。是比丘得波夜提罪。若比丘尼年年度弟子。是比丘尼得波夜提罪。已说如是。汝自当知。大利养者。若众僧得大供养者。便生有漏法。是时如来当结戒。若比丘受裸形外道若男若女自手与饮食等。是比丘得波夜提罪。未多闻者。若众僧中未有多闻。若比丘僧中多闻。便生漏法。若一阿含若五阿含读诵通利。以不正心而说颠倒义。非律言是律。非法言是法。是故佛结戒若比丘作是语。佛所说法我已知。作是言者。是比丘得波夜提罪。次如沙弥语无异。所以如来因有漏法。我云何为诸弟子结戒。云何漏者。
答曰。劫贼云何为劫贼。
答曰。于佛法犯戒即是劫贼。云何名为劫贼。
答曰。非沙门者。自言我是沙门。劫四辈物。是故律中所说。未有漏法未有劫人。亦言未有犯戒人无罪者。言无烦恼亦言无患。无犯戒不染黑法者。黑法言破戒。亦言众僧不破。极净者。言极光明住。真实地者。戒三昧智慧解脱。是真实地而住。法师曰。我当说次第。于毗兰若国前夏三月。五百比丘最小得须陀洹道。
问曰。何谓为须陀洹道。
答曰。须陀洹言流。
问曰。云何为流。
答曰。道若人入此流道。名须陀洹道。如经文所说。佛问舍利弗。须陀洹云何名须陀洹。舍利弗答。此是世尊善贯八道。何谓为八。一者正见。二者正思。三者正口。四者正行。五者正生。六者正勤。七者正识。八者正三昧。复问。何谓为须陀洹。
答曰。若人以八贯故。来至善道。是名须陀洹。如是名如是姓。因道而名果。是故名须陀洹。汝自当知。不堕落法者。不言无须陀洹人。无堕落于地狱饿鬼畜生。何以故。断烦恼故。以道故。便回向菩提者。回向前三道必当至。何以故。为道故。如是大智舍利弗答如来已。于毗兰若夏三月大自恣竟。尔时佛告阿难者。告者。语又言。觉佛法久有此法。过去诸佛告。受人别请竟得去。声闻弟子。别与不别随意而去。佛怜愍众生。欲遍行诸国。佛行诸国者。佛行有三境界。一者大境界。二者中境界。三者小境界。三境界随意而行。
问曰。何谓大境界。
答曰。九百由旬。何谓中境界。
答曰。六百由旬。小境界云何。
答曰。一百由旬。若佛欲大境界行时。大安居竟。九月一日与比丘僧围绕而去。次第到聚落教化说法。受诸饮食。应可度者即为度之。未得度者令获福利。九月日游行。于夏三月中。多诸比丘行三昧法未竟。如来不大自恣。待小自恣到。九月十五日竟而去。中境界行时。八月日游行。小境界者。先观众生根熟而住。次根熟而去。到十一月一日。与比丘僧围绕而去。七月日游行。此三境界中处处众生。令离烦恼得四道果。为教化故。譬如采华人遍行山中。见诸杂华有开荣者。便摘持去。如来亦复如是。又有佛法。于清旦时入禅定乐从三昧起。以大慈悲观看十方世界。应可度者如来即往度之。又有诸佛法。有新从余国来者。如来便相劳问说法。因缘今欲发起。结禁戒故。此是诸佛无上道法。
问曰。何谓为声闻法。佛在世时二过集众。何谓为二。一过初入夏坐欲取禅定。第二过夏坐竟现有所得。此是声闻法故。如律本所说。佛语阿难宜可共往。往者。别诸婆罗门。别者。白婆罗门言。安居以竟。我今便欲游行余国。尔时世尊即着袈裟整衣服晨朝而去。阿难侍从往到城门。到已而入。放大光明遍照城内巷陌舍宅。皆如金聚。玄黄五色犹如电光。即向毗兰若婆罗门家。到门下立。使人忽见佛光明。入白婆罗门言。瞿昙沙门今在门外。婆罗门闻佛来声。霍然而悟。即起取氍氀毾㲪敷置床座。躬自出迎白世尊言。可从此路而入。于是佛入已而坐。时毗兰若婆罗门。本心欲坐近世尊边。无因得坐故。于座边叉手而立。法师曰。次第后句自当知之。婆罗门白言。世尊。应与未与。法师曰。此是婆罗门欲发起先所许供养如来者。婆罗门言。我先请如来三月夏坐。应日日赍饭食糜粥甘果水浆供养世尊。而便痴忘。未有一毫。非为不与。未得奉设。缘我白衣多诸事务。嗔恚愚痴逼迫迷乱。我心而忘。是故不与。法师曰。何以婆罗门作此语。不知魔王所迷。而自克责。为白衣业故。遂忘世尊。于是婆罗门自念。我请佛三月供养。都未施设。我今以三月供限并一日施。唯愿世尊哀愍纳受明日者。婆罗门供如来明日即办。佛观婆罗门心极大欢喜。佛为哀愍故自念。若我不受请者。此婆罗门当生恶心作如是言。瞿昙沙门于三月请未得供养。今者怨恨不受我请。当复有言。瞿昙沙门非一切智。不能暂忍。或当作如是言轻贱如来获大罪报。是故我今应当受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