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之书】
经常听到我们自称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因为我们有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这三本书。
《周礼》是三礼之首,这部书搜集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的官制及制度,以儒家的政治理想加以增减取舍汇编而成。《仪礼》主要是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礼仪,《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的儒家学者,为解释说明《仪礼》而写的文章选集。《礼记》的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
【礼记名句】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
解读:修身养性,信守承诺,这就是好的品行。言行合乎道义,这就是礼的本质。礼并不是什么玄妙的东西,只要言语得体,落落大方,就够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解读:只有学习 之后,才能明白不足之处,受教之后,才知道知识上的贫乏。越是善于学习 的人,越是明白自己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只有不学习 的人,才会觉得自己已经很有学问了。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解读:只求有利于国家,不求个人的富贵。一个人能够为国家作贡献,他的人生才会更加有价值。为国家作贡献不是上战场、当政客,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在利国利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解读:大道通行于天下的时候,天下就是人所共有的。“天下为公”也是孙中山先生很欣赏的一句话,很多革命前辈就是为了天下人共享太平盛世而捐躯牺牲的,这是君子共有的信念。
用人之知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
解读:君主用人要用他的智慧,而摒弃他的奸诈;用他的勇气而摒弃他的急躁;用他的仁慈而摒弃他的贪欲。任何人都有缺点和优点,聪明的人善于运用别人的优点而不取别人的缺点。
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解读: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有义礼。一旦人不讲道义和礼节,唯利是图,就妄称为人了。
父母有过,谏而不逆。
解读:父母有了过错,子女能劝谏但不要冒犯他们。人人都有可能犯错误,需要别人的提醒,但是身为子女,在提醒父母的时候要态度恭敬,不能过于尖锐刻薄,这是有违孝道的。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
解读:只是让学生记忆背诵,这种人做不了老师。要成为合格的老师,要懂得启发学生去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解读:每天都能让自己进步的话,那就应该日日更新,不断进入新的境界。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不停留在原地,而有所突破,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成长。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解读:如果学习 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 流切磋,就会导致知识面狭窄,见识短浅。古今中外许多善于读书治学,并且成大器的人,大多十分重视结交 学友,并在讨论交 流中获益匪浅。学习 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多向他人请教,才能提高自己。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解读:虽有精美的食物,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虽有很好的道理,不学它,就不知道它的高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今天读了很多优秀的书,也知道了历史上伟大的人物他们所具有的品质。但是,这还不够,当我们面对事情的时候,按照书中的那些观点去做,才知道对不对。
【礼记故事】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春秋时期,季府的总管陽虎特地去看望孔子,孔子却借故不见陽虎,因为他在地方上为非作歹。有一次,陽虎特地给孔子留下一只烤乳猪,他知道孔子是最讲究礼尚往来的,孔子迫于无奈,还是回访了他不愿意见到的陽虎。
大同世界
在《礼记》中记载了孔子的这样一段话:
“大道的实行,和夏商周三代的精英,我都不能看到,但能看到有关当时太平盛世的记载。大道是天下世人所共有的。选举贤能的人共同治理,大家讲信用,和睦相处,彼此合作,所以人们不只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施慈于自己的儿女,更能推延仁爱,使所有老人都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都能贡献才力,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丰厚的供养。男的各尽其职务,女的各有其家庭。就算公家的货物资源都丢弃到地上浪费掉,也不可放到自己家里私用。有能力不肯使出来就会被讨厌,不一定为自己出力才算效劳。因此,人人都能诚实相待,和睦相处,故不会有陰谋诡计发生,也没有劫夺偷窃杀人越货的事情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为了实现这样的社会而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