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51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有台北净宗学会跟我们开始做双向的联系,这一个沟通可以使我们每天都能够见面。我们得利于高科技的发达,确实可以做到全世界的同修,我们每天都能够做到面对面的接触。这是在过去我们梦想不到的事情,现在已经变成事实了。科技不断的在进步,我们的技术也是不断的在革新,画面、音响愈来愈逼真、愈来愈清晰,这是一桩好事情。
今天世界的不安,社会的动乱,有许多人探讨这个因素,希求解决之道。我也遇到许多人来问我,我的看法,这是一个教育的问题。儒家所说的,「人不学,不知义」。「义」,就是应当做的事情。不应当做的事情你去做,这就是不义;应当做的事情我们去做,这叫义。所以今天讲「义务工作」。由此可知,教学重要。中国古代朝野这些贤哲都懂得这个道理,都重视教学。《礼记》里面明白的告诉我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说建一个国家,建立一个政权,什么最重要?教育最重要。教育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项目,四个项目是一体,决定不能够分割。第一个是家庭教育,第二个是学校教育,第三个是社会教育,第四个是宗教教育。这四种教育是以家庭教育为根本,宗教教育达到究竟圆满。这四种教育办好了,天下太平,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如果把这四种教育疏忽了,天下焉有不乱之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中国人在今天的世界上,西方人已经重新肯定、承认中国人有智慧,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我在八三年,在纽约弘法的时候,当地的美国人就是这样称赞,说:「全世界一个人一个人比,中国人第一;两个人两个人比,犹太人第一;三个人三个人比,日本人第一。」这意思很明显,中国人一个人一个人比世界第一,可惜不团 结,他们肯定全世界最团 结的是日本人。所以他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团 结?」我一看他们都是基督教徒,我说:「这是上帝安排的。」他们听了很惊讶:「为什么上帝安排的?」我说:「中国人团 结,你还有饭吃?」我们就一笑了之。外国人佩服中国人聪明才智,挖苦中国人不团 结,这值得我们深深反剩
中国人本来是团 结的,所以「团 结」这个名词在中国古时候没有,中国人用不上。为什么?五伦的教育就是团 结。外国人没有这个教育,所以他们要讲团 结。中国人本身天生是个团 结的,现在为什么不团 结?我们把祖宗的教法丢掉了,不要了,所以现在比不上外国人。外国人讲团 结,我们不讲团 结;伦理也不讲,团 结也不讲,怎么能比得上外国人?祖宗的教育我们要细心体会,那是千万年智慧经验的结晶,不可以疏忽,长治久安、繁荣兴旺、离苦得乐的大道理在。很可惜,近代中国人忽略了,以为这些是旧的东西,旧的东西应当被淘汰。
两千年前汉武帝为国家制定教育政策,遵从孔孟的学说,教导人民。没有多久,明帝时代佛法传到中国,被朝野所认同,全面接受。于是主宰中国教育的,就是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两千年来改朝换代,这历史上记载得很清楚,典章文物制度有改变、有革新,唯独教育这两千年没有改变过;蒙古人入主中国没有改变,满清人入主中国也没有改变。我们有没有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他为什么不改变?细细想,这是真理的教育。真理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怎么能改变?一改变天下大乱。
到民国来,改变了。满清被推翻之后到现在,还不到一百年,这一百年社会人心所产生的变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所没有。这又是什么原因?我们有没有去多想一想?教学重要!学什么?学古圣先贤的教诲。那我们要问,孔孟、大乘佛法,它教人教什么?可以说儒佛都是一致的,教人要「诚敬、仁慈、博爱」。古圣先贤的教育,这六个字涵盖尽了。我们放弃了。放弃了,现在社会是什么?不诚,虚伪;不敬,傲慢;不仁,自私自利;不慈,没有爱心。不但他不能够爱人、不能够爱物,他自己都作践自己、糟蹋自己,不知道爱自己。儒佛大乘教育,内容如此而已!我们想一想,现在社会是不是需要?
七十年代英国汤恩比博士呼吁:「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所以现在西方人重视汉学,西方人重视佛法。这几年来,英国学校里面,小学、中学、大学课本里面,有佛经的内容了。去年我在澳洲,那一边同学送了两本学校教科书,是英文写的,我也看不懂。他告诉我是佛学,学校教科书,学生上佛学课程。这是基督教的国家,学校采用佛学课程。难得!我们看到非常欢喜。所以将来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外国人带头,外国人先干,然后我们中国人跟进。我们老祖宗东西我们不要了,现在外国人请去供奉。我们这里打倒,人家那个地方供奉,正是《论语》所讲的:「德不孤,必有邻。」我们老祖宗的子孙不要他,外面有朋友爱他,他不孤单。值得我们深深的去反省,我们要觉悟!不觉悟,永远还是跟着外国人走。
我们国家虽然独立,我们的思想意识型态没有独立。所以今天虽然一般讲教育很发达,发达的是科技教育、工商业教育,功利的教育,不是诚敬、仁慈、博爱的教育。不是仁慈博爱的教育,就不能解决社会问题。我昨天从香港回来,今天早晨这边同修拿了一份报纸给我看,印度尼西亚现在他们有七个宗教,听说有一万多人在一起做和平祈祷,这是好事情。所以我们今天只有祈求世界上的宗教家、志士仁人,个个深入自己的经典,推动仁慈博爱的教育。诚敬、仁慈、博爱,是全世界所有宗教教学的根本。宗教会变成迷信,就是过分重视形式的祭典,把教学疏忽了。每一部经典都是古圣先贤教化众生的宝训,我们要有智慧认识清楚。
谢居士给我的传真,问我佛七念佛如何得力?还是诚敬、仁慈、博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一心专念,决定往生。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告诉我们,念佛最怕的是夹杂,所以他教我们「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决定成就。他这三句话,实际上是从大势至菩萨那里学得来的。大势至菩萨教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念佛方法。「都摄六根」,就是我刚才讲的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六根就都回来了,这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用清净心。真诚心就是清净心,清净心念佛,「净念」。净念里面具足不怀疑、不夹杂,才是净念;如果夹杂就不清净了,怀疑就不清净了。「相继」,是不间断。我们懂得大势至菩萨所讲的这八个字的方法,哪有不成就的?念佛堂,过去堂主常常提醒大众,「放下万缘,一心正念」,也是这个意思。古德口头上常讲的「老实念佛」,这样念才叫老实;有疑惑、有夹杂就不老实了。
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老实的人没有什么大成就。纵有善根福德,他不老实,也很快的耗荆唯有真正老实人能够积功累德。这一桩事情头脑冷静一点,观察细密一点,都在我们眼前,不必看古时候,现前就太多太多了,确确实实证明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希望同修们真正是要求往生,一定要放下万缘。万缘,具体而言,就是自私自利。一定要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放下万缘。这个时候诚敬、仁慈、博爱,你念佛决定往生,而且往生品位高超。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台北念佛堂的画面很清晰,我们看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