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站能运行下去,就支持下➤➤

诗礼传家

+A -A

诗礼传家

【原文】

陈亢①问于伯鱼②曰:“子亦有异闻③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4)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5)其子也。”

【注释】

①陈亢:字子禽,他一向对孔子心存怀疑。②伯鱼,孔子的儿子孔鲤的字。③异闻:特别的听闻。陈亢怀疑孔子对自已的儿子有不同于其他学生的特别的教育。(4)趋:快走。按照礼的规定,臣经过君的面前,儿子经过父亲的面前,都应快走以示尊敬,⑤远其于:与自己的儿子保持距离,以免偏私、溺爱。

【译文】

陈亢问孔鲤说:“您从老师那里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育吧?”孔鲤回答:“没有。他曾经一个人站在庭中,我恭敬地走过,他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他便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退下后便学起《诗》来。又有一天,他还是一个人站在庭中,我恭敬地走过。他又叫住我问:‘学礼了吗?’我说:‘没有。’他便说:‘不学礼,就无法立身。’我退下后便学起礼来。要说有什么特别的教育,就这样两次罢。”

陈亢下来后很高兴他说:“我问一件事得知了三件:得知《诗》,得知礼,还得知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读解】

过去很多文化人家的厅堂里都挂着“诗礼传家”的匾额,这来源大概也就起于孔子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了吧。

而我们看到,孔子对于儿子学《诗》学礼的要求,的确也不是什么与众不同的教育。在《泰伯》篇中,孔子就曾经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陽货》篇中,孔子又要求学生们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所以,要求学《诗》也好,学礼也好,都是对学生们的普遍教育,而不是什么家传秘诀。这一点也再次证明了圣人“有教无类”(《卫灵公》)的教育方针。回到《诗》和礼本身的重要意义上来看,《诗》就是《诗经》,由孔子删削编定,在孔子看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不仅,‘思无邪”而且“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在当时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无论是外交 谈判还是社交 场合,引《诗》蔚为风气,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至于说礼的重要性,那就更是不言而喻的了,礼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古代的礼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法。所以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礼既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一个不学礼,不懂礼的人怎么能够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呢?这就是“不学礼,无以立”的道理所在。

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