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站能运行下去,就支持下➤➤

前言

+A -A

祖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对今天的人们仍具有无穷的魅力。但是,不少人在阅读古代典籍的时候,常常为遇到眼花缭乱的官名而茫然,有时望文生义,闹出笑话。这样的事情古代也曾有过。明朝人杨守栋任洗马时,回家省亲,住在一个驿站里,驿丞问他:“您每天刷洗多少马匹?”杨哭笑不得,只好说:“勤则多洗,懒则少洗,没有一定数额。”(《玉堂丛语》卷五)其实,洗马与刷洗马匹风马牛不相及。先秦时候,“洗”字与“先”字同音,洗马就是先马,即“马前引导之人”(《日知录》卷二四《洗马》)。春秋时候,越王勾践入吴国为官,就曾做吴王夫差的先马。秦汉时候,洗马是太子属官,如同侍从。在南朝的梁朝,洗马归属于司经局。隋唐以后成为太子属下专门管理书籍的官吏,是比较有身份的文职官。所以,学术界的前辈都很重视官制,把掌握官制与目录学、年代学、地理学并列为学习 中国古代文化的四把钥匙。写作本书的目的,就是向广大读者介绍一些有关中国古代官制的知识。

学习 中国古代官制,首先要明了官和官制的概念。所谓官,作为一个整体,有两方面的意思。其一是说权力所在之处,也就是官府。这是官字的本义。由本义引申为“管”,又引申为官员;可见,古代官字的范畴要比今天官字的范畴广,包括官员和官府两方面的内容。其二是说服务于君主。《说文解字》上解释:“官,吏事君也。”这个解释概括了官的性质,即位于君主之下,替君主办事的人。对于官制的概念,目前有不同解释。一种解释,官制是历朝君主设官建署的制度;另一种解释,官制还应包括官员的选拔、任免、调动、考课、奖惩、退休等内容。实际上,设官建署与官员的管理制度在古代有着明显的界线,二十四史中《百官公卿表》、《百官志》、《官氏志》、《职官志》都讲的是前者,而《选举志》才讲的是后者。本书所使用的官制概念属前一种解释,是指历朝设官建署的制度,也就是君主支配下的古代国家政权结构。

其次,要掌握官制发展的规律。中国古代官制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连续性,即历朝官制总是前后沿袭,先后继承。正如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中说:“虽其终不能以尽同,而其初亦不能以遽〔jù巨〕异。”周承商制、汉承秦制、唐承隋制、清承明制,都说的是这个意思。二是可变性,即不同时期的官制又有所不同。每当一个新王朝出现,总要对前朝官制的利弊进行总结,斟酌损益,有所继承;同时又根据本朝情况,精心擘〔bò簸〕划,加以变动。即使在同一王朝内,官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断地加以调整。如果我们既掌握了官制的连续性,又掌握了它的可变性,那么繁杂的官名就可以理出头绪,找出规律。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历代王朝在官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不仅正史、政书类的书籍中有专门记载,而且散见于野史、文集、传记、笔记、档案、实录、方志等等书籍。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不仅过去对我国的统一和巩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有些东西至今仍有借鉴的意义。当然,也必须指出,中国古代官制是在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下形成和发展的,与我们今天的国家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弊病。历史上的王朝早已进入了博物馆,可是某些弊病并没有完全消除,作为历史的沉积在今天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仍然可以看见。学习 中国古代官制,借鉴其有益的东西,克服其有害的东西,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近年来中国古代官制研究方兴未艾,许多有价值的论文、专著相继问世,成绩显著。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吸收了其中一些成果(如张晋藩《中国官制通史》),在此特予说明,并致深挚的谢意。

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