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站能运行下去,就支持下➤➤

扬州八怪之郑板桥

+A -A

郑板桥在扬州八怪中艺术成就高,其诗书画三绝有着极为鲜明的艺术风格。他观竹、思竹,酷爱画竹,不仅竹子画得好,还富有浓浓的人道主义精神。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郑板桥题在 “衙斋听竹图”上的小诗让人耳熟能详。人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郑板桥在山东当知府远不止三年,但他辞官返乡时,全部家当只有三条毛驴,一条驮着他,一条驮着书童,另一条驮着书。郑板桥十分聪明,是个明白人,却留下了千古绝笔 “难得糊涂”。

爱民忧民人道精神

郑板桥有枚印章,上刻“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这正是他的仕途轨迹。乾隆初年,他考中进士不久便派到山东做知县,前三年所管辖的不过是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县,这几十户人家日升而作,日落而息,郑板桥几乎没事可干,每天除了喝酒吃狗肉便是画画。

三年后郑板桥升官,被调往潍县做县太爷,这就是现在山东的潍坊。一介书生的他上任不久便做了一件有杀头之险的大好事,那时山东大旱,潍县更是赤地百里,饿殍遍野。能救百姓于危难的只有开仓放粮,但开仓放粮谈何容易,国库粮,七品小官是没使用权的,但若上报等批文,老百姓早就饿死了,郑板桥果断决定开仓放粮,县志上评价此事用了三个字——活万人。郑板桥没被杀头,但被记大过一次。

这是郑板桥人道主义精神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他的绘画作品及诗词中,我们也同样能感觉到这种精神。 “衙斋听竹图”是郑板桥的代表作,画作中挺拔的竹竿、摇曳的竹叶,以及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句又让人们无比感动。渗透着浓浓的人道主义精神,渗透着积极向上精神的画作还有很多,如“竹图”,画面是一片矮竹,唯有一杆长出了画纸,题诗为:“画工何事好离奇,一杆掀天去不知。若是循循檐下立,拂云擎日待何时。 ”

大智若愚难得糊涂

郑板桥有幅“竹石图”内有顽石一块,石底穿出翠竹一丛,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崖中。千磨万折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另一幅“风雨竹图”更有战斗力,题诗曰:“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这时的郑板桥锋芒毕露,有点像斗士。

到了晚年,尤其是辞官后,郑板桥的作品锋芒不再,风格大变。这时他画了一幅“墨竹图”画面平和,题诗除了悠然的田园风光外,还带上了明显的难得糊涂的色彩——“置身已在烟霞外,莫问人间道路难。写与数枝清瘦竹,秋风湖上作鱼竿。 ”

“难得糊涂”的人生观是怎么来的呢?晚年郑板桥还在潍县任知县,一次出门踏青,遇见一处松隐茅舍,迎接他的是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二人相谈甚欢。郑板桥问老者尊姓大名,答“糊涂老人”,郑板桥挥毫写了四个大字 “难得糊涂”,然后盖上那个甚为得意的“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图章。糊涂老人随后落上“乡试第一,院试第二,殿试第三”的印,郑板桥肃然起敬,原来糊涂老人探花归隐于此。不久郑板桥也辞官返乡,从此隐居扬州,画画竹钓钓鱼,不再锋芒毕露,经常难得糊涂。

极具价值赝品泛滥

中国文人不屑金钱,在金钱面前躲躲闪闪,但郑板桥视自己的字画为商品。他与时俱进,思想前卫,是历史上第一个将自己书画作品明码标价的人,“大幅六两,中幅四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现在郑板桥的作品已升值千倍,还执币难求。

郑板桥作品个人风格十分突出,他身上还有许多讲不完的故事,因此作品价值较高,仅2008年国内拍卖超百万元的郑板桥拍品就有7件,分别是北京翰海秋拍《双松图》(694.4万元)、九歌秋拍《七贤图》(537.6万元)、华辰秋拍《竹石图》(448万元)、北京保利春拍《兰竹图册》(175.8万元),华辰春拍《竹石图》(168万元)、安徽艺海《竹石图》(264万元)、云南典藏《竹石幽兰》(201万元)。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当今板桥书画赝品泛滥,收藏时需注意赝品的风险。

鉴定时需注意,郑板桥书画有“瘦硬峻峭”的特点,如有不足必假无疑,他什么都能画,但唯有竹子的成就为高,他的墨竹画中的竹子往往早年少,中年多,晚年又少,而且早年、中年的作品有浓浓的人道主义精神,让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晚年锋芒不在,进入了难得糊涂的境界。书法上则传统功力深厚,他的“六分半书”独创自家之体,大小、长短、正斜、方圆、肥瘦、疏密都处理自然,赝品往往只能模仿得形似而神不似。

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