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卑微的奴隶到至高无上的皇帝,石勒用一生上演了一幕旷古未有的华丽转身的励志喜剧,而这其中的艰辛困苦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历经波折被卖为奴
后赵主石勒并非生来就是奴隶,而是在少年时期被拐卖为奴的。自魏晋以来,大官僚、大地主们都拥有自己的庄园,田庄里种田的佃客基本上都是匈奴胡人。
少年时代的石勒很有胆识,而且身体非常健壮,所以十四岁就开始闯荡天下,和同乡邑人一起来到了洛阳做买卖。刚刚来到洛阳的石勒为这座繁华的城市所震惊,不觉登上东门仰天长啸,结果正好被经过的大官王衍看到。王衍素有相人之能,看到这个少年体格雄伟,声如洪钟,当时就断定此人非同寻常。为了防止他日后作乱,王衍还派人来抓他,幸好石勒已经离开,才逃过一劫。
后来,灾荒连年,百姓穷困交加,石勒的买卖也没做成,只能投奔大地主,做佃客来换口饭吃。不过,石勒的运气不错,遇到了两个有见识的东家。他们觉得这个少年和一般人不同,不但会种田,还颇有大志,于是便经常在生活上照顾他,给他一些物质上的帮助。
西晋太安年间(302~303),并州爆发了大饥荒,民不聊生,社会动荡,胡人佃客们也纷纷离开,另寻出路。这时候,石勒就投靠了之前常常帮助自己的宁驱。当时,因为灾荒严重,很多官员私自掠卖胡人,将两个胡人并锁一枷,拉到山东一带的人口市场上,卖给达官贵人们为奴。石勒也被北泽都尉刘监抓了壮丁,差点被卖为奴隶,幸好宁驱救了他,将他藏了起来,又逃过一劫。劫后重生的石勒本来打算投奔纳降都尉李川,没想到路上遇到了之前的东家郭敬,说起自己的经历来不禁唏嘘涕下,郭敬也将自己做买卖的钱分给了石勒一些,供其衣食所需。当时的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就在做人口买卖,于是石勒最终还是难逃一劫,被司马腾手下的郭阳抓住了。幸运的是,郭阳正好是郭敬的族兄,所以石勒一路上并没有像其他奴隶那样受尽虐待,而是安全地到达了山东,被卖给茌平(山东茌平县)人师家为奴。
得遇贵人,宏图之志初展
所谓“自助者天助之”,是英雄就不会永远沉沦下寮。石勒被卖给山东人师之后,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志向。即便是在田野耕作,石勒也始终聆听着远方的鼓角之声,憧憬着上阵杀敌建功的一天。后来,此事传到了师耳中,他很惊讶一个胡人奴隶竟然有如此志向,便当面召见了他。见面之后,他仔细看了看堂下的奴隶,发现他相貌非凡,谈吐之间也颇有见地,便免除了他奴隶的身份,留在身边使唤。
小学和考试的发明者
后赵主石勒虽然是马上得天下的皇帝,却不是只懂厮杀的莽夫,而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他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据史书记载,他统治期间,增设了“宣文、宣教、崇儒、崇训”等十余所小学。虽然小学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存在,但是直到石勒时期才正式确立下来。
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科举制度也是从石勒这里开始的。据史书记载,石勒在郡国设立官学招生,这些地方学校一般要招一百五十人,这些生源都得经历三次考试才能毕业,相当严格。后来,隋朝的科举制度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而成的。所以说,石勒也是考试制度的创始人。
正是因为石勒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才使得后赵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石勒死后,政权落到了暴君石虎手中,之所以还能雄踞中原二十年,不可不归功于这些人才。
当时,师家附近有一个很大的牧马场,里面的牧帅汲桑和师关系不错,经常往来。石勒从小生长在草原之上,善于相马,所以便和汲桑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借助汲桑的关系,石勒开始了招揽人才、积蓄力量的准备工作。因为石勒为人豪爽,而且有鸿鹄之志,所以很快就召集了王阳、夔安、支雄、冀保、吴豫、刘膺、桃豹、逯明等八骑;接着郭敖、刘征、刘宝、张仆、呼延莫、郭黑略、张越、孔豚、赵鹿、支屈六等十人也来投奔,号称十八骑。光有了人才还不行,打仗还需要军费和武器。为了筹钱,石勒先是向牧场东面的马苑发动进攻,夺得战马武装自己的队伍,然后骑马去更远的城寨掠夺金银财宝,聚敛经费。
在石勒紧张地筹备军费、扩张力量之时,西晋王室正在同室操戈,八王之乱已经爆发多年。永兴二年(305),东海王司马越起兵攻入长安,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战败被杀,司马越拥立了晋怀帝,标志着八王之乱的结束。当时,成都王司马颖去长安之后,邺城(河南安阳)空虚,司马颖手下的一员老将公师藩便以援救旧主为名起兵攻打邺城。当时,石勒跟随着汲桑投奔公师藩,因为他骁勇善战,被任命为前队督。汲桑命他以石为姓,以勒为名,这就是他名字的由来。
可是,首战失利,公师藩也被晋将苟曦斩杀。石勒只得逃回茌平的牧场。不过,这一次小的挫败并没有浇灭他的信心,反而使得他越挫越勇。为了招兵买马,他率领手下劫县狱,将犯人都释放了出来,很多人出于感恩都投靠了他,附近的一些村民苦于生计,也纷纷前来依附,于是他的队伍渐渐壮大起来。他领着自己的队伍投奔了汲桑,作为前锋,以为司马颖报仇为名,起兵讨伐司马越。
石勒的队伍很快攻下了邺城,杀死了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司马越大惊,急忙调将军苟曦、王赞等前去阻击,最后,经历了数十场惨烈的战役,石勒的队伍终于寡不敌众,被司马越打败,死伤万余人。受到重创的石勒还是没有放弃,而是率领残余的队伍准备投奔汉王刘渊,结果中途受到冀州刺史的阻击,汲桑战死,石勒一人逃往乐平(山西昔阳西南)。在途经上党(山西襄垣县东)之时,石勒遇到了两个胡人张旬督、冯莫突,他们俩手下有数千士兵。石勒向他们分析了天下局势,力劝他们和自己一道归顺汉王刘渊。于是,三人率数千人一起前往归附,刘渊高兴地接纳了他们,并将张旬督封为亲汉王,冯莫突为都督部大,而封石勒为辅汉将军,并封平晋王,以统率他们。
当时,除了刘渊的队伍之外,乐平还有一支乌桓族队伍,大约有两千人,首领张伏利度怎么也不肯归附。于是,石勒想出一计,他先是假装得罪了刘渊,投奔伏利度,换取了他的信任。之后,他屡立战功,赢得了诸胡人的敬畏和爱戴。建立了自己的群众基础之后,他便借一次聚会之机抓住伏利度,当众询问大家:“如果要发动大事,你们愿意推举谁为统帅?”因为大家素来敬畏石勒的才能和胸襟,纷纷站到了他这一边。伏利度看大势已去,只得俯首称臣,跟随石勒一起投奔了刘渊。至此,石勒既获得了张旬督和伏利度的部众,又深得汉王刘渊的倚重,所以声望和势力都壮大起来,已经和当初依附汲桑之时大为不同,这只草原雄鹰即将振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