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站能运行下去,就支持下➤➤

唐太宗李世民:最英明的篡位者

+A -A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历史上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将封建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虽然他的帝位是通过血腥的玄武门政变夺得的,但他的文治武功以及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都使他成为无可指摘的圣君。

玄武门政变始末

史上有名的玄武门政变发生在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是李世民为夺得帝位发动的一场宫廷政变,通过这次政变,他一举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迫使唐高祖李渊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改元贞观。

唐高祖李渊是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在隋末农民起义的大潮中崭露头角,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步步为营,平定天下,建立了李唐王朝。李世民从小跟着父亲征战天下,经常为高祖充当谋士,所以很受李渊的器重。但是,按照“立长不立贤”的皇位继承制度,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被立为了太子。李建成是窦皇后所生,是高祖李渊的长子。据《新唐书》记载,他“资简弛,不治常检,荒色嗜酒,畋猎无度,所从皆博徒大侠。”所以,虽然他在高祖即位后便被立为太子,实力却不足以服众,地位并不稳固。而这时候,他的弟弟李世民则显露出了过人的才智和韬略,所以,人心所向,让李建成压力很大。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李建成便拉拢齐王李元吉,一起排挤李世民。李元吉是高祖李渊的第四个儿子,也是窦皇后所生,因为他生来相貌奇丑,所以刚呱呱坠地就被窦皇后狠心地抛弃了,幸亏有个宫女心善,将他秘密抚养,才活了下来。

武德九年(626)五月,突厥进犯中原,太子李建成主动向高祖推荐弟弟李元吉出战,高祖便答应了。谁知道,李建成的目的并不在此,而是想以出征为名,削弱李世民的兵权。当时,李世民手下猛将如云,最有名的当属尉迟恭、秦琼和程咬金了。可是李元吉却向高祖提出要让这三位猛将归自己指挥,并要调秦王府的精兵充实自己的军队。这明摆着是要剥夺李世民的军权,李世民自然不肯答应,便召集手下大将开了个紧急会议。会上,李世民的妻舅长孙无忌建议,与其受人刀俎,不如先发制人,夺取政权,反正积怨难消,总是免不了要一战的。而且李世民军功卓着,素来又礼贤下士,威望很高,本来就应该成为太子,如果政变,朝野上下的阻力应该不大。

下定决心之后,李世民在武德九年六月初三向高祖李渊举报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淫乱后宫,和张婕妤、尹德妃关系暧昧不清。高祖震怒,为了查清此事,便决定翌日早朝召集三子对簿公堂。于是,六月初四的早上,李建成和李元吉便进宫面圣,经过玄武门时突然发现守门的侍卫换了,二人心中一动,知道事情不妙,便急忙勒转马头。这时,忽然听到门内传来李世民的声音:“站住!”二人赶紧扬鞭,可是李世民眼疾手快,搭弓一箭,李建成便应声倒地,不省人事了。李元吉大惊,也拿出弓来,可是手不断哆嗦,连弓都拉不开了。正在此时,尉迟恭带着七十多名骑兵赶来接应,将李元吉射成了刺猬。

就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血腥政变上演之际,高祖李渊还浑然不知地在宫中等待,直到尉迟恭手持长矛冲上殿来,他才如梦初醒。面对几个儿子的夺位之战,他只能后悔自己当初犹疑不定了。面对既成事实,李渊也只有顺应时事,将此事以太子谋反定论,并将李世民封为太子。两个月之后,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

历来皇位之争都十分残酷,所谓的手足亲情在权力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所以,李世民发动的这场流血政变虽然手段狠毒,但是也不能由此断定他便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从他平素对待手下将士谋臣的态度来看,他总体上还是一个宽厚之君。

英明的篡位者

说李世民是最英明的篡位者,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他很懂得安抚人心,以及书写历史。二是说他虽然以阴谋上位,却以杰出的领导才能和治国方略赢得了历史的肯定与赞誉。

玄武门政变,本来是一个阴谋篡位的事实,经他书写之后,却变成了不得已的正当防卫。而且他即位之后,就追封了李建成为息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并下诏以王子之礼将他俩改葬,甚至亲自参加葬礼。

为了赢得太子党对自己的支持,他还有意重用李建成手下的一些官员,比如史上有名的魏征,以前就是太子李建成手下的谋臣。玄武门政变后,曾经有人向李世民告发,说李建成手下的一个官员魏征曾经劝说李建成谋害李世民。李世民把魏征找来,问道:“你为什么要挑拨我们兄弟关系?”魏征沉着地回答:“我是太子手下的谋士,食人之禄,便当为主分忧。只可惜太子没有早点听我的劝告,否则也不会惨死玄武门下。”这段话说得不卑不亢,很是大胆,而李世民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敬佩他为人刚正不阿,事主忠心,说话坦率,便提升他为谏议大夫。

除此之外,唐太宗还多次在朝会上向大臣们征求治国良方,态度恳切,言辞谦恭,渐渐地俘获了很多人心,也发掘了很多有用的人才。正是因为唐太宗善于纳谏,广开言路,礼贤下士,所以贞观一朝人才济济,文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饱学之士;武有尉迟恭、秦琼、程咬金等骁勇大将。君明臣贤,相得益彰,政治清明,国泰民安。

在唐太宗即位之初,由于先前战乱不断,唐朝人口损失很多,民生凋敝,生产落后。唐太宗即位之后,便大力改革府兵制度,击败了东突厥,让他们放回掳去的中原百姓。同时他还将后宫的三千宫女放回民间,鼓励她们多生子嗣。为了鼓励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唐太宗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垦殖荒地,并且坚持过着节俭的生活,以节省府库开支。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历史故事)社会经济逐渐开始繁荣起来。

贞观之治

唐王朝的建立是为了推翻隋炀帝的暴政,唐初的统治者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唐太宗在位期间,一直很注重民生,将经济发展作为执政的中心,积极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在政治上,唐太宗能够知人善任,首先为自己组建了一个高效能的领导班子,营造出了一个清明的政治氛围。他一生从谏如流,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据记载,光是魏征,就二百多次直谏他的过失。对此,他不但没有恼怒,反而愈发谦虚,从谏如流,而且将魏征视为明得失的一面镜子。为了巩固统治,他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而且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培养人才,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巩固了中央集权。

在经济上,唐太宗深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一上台就颁布了一系列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农业发展。而且他早年目睹隋炀帝的穷奢极欲,底层人民所遭受的压迫与奴役,决心爱惜民力,从不肯轻易征发徭役。即便是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都始终不肯耗费民力去修筑新宫。这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为他赢得了上下的一致爱戴与拥护,所以,贞观一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君臣和谐,上下一心,经济发展形势很快得到了好转。到了贞观八年至九年(634~635),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

唐太宗一生致力于推行仁政,与此同时,他又十分注重法治,即便是在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他也坚持维护法律的公正,以身作则推行法治。他曾经对臣下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在贞观一朝,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严格,但量刑的时候又非常慎重,因为唐太宗秉性仁厚,一直对执法的官员说:“人死不能复生,执法务必宽大。”在他的苦心经营下,贞观年间的法制情况很好,作奸犯科的事情大大减少。据史书记载,贞观三年(629),全国判死刑的人犯仅有二十九人,几乎到了不依赖刑罚的程度。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唐朝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经济空前繁荣,社会稳定,政治清明。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而长安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贩和求学者。唐王朝又是一个开放的国度,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使节,遣唐使,在目睹了唐王朝的盛世之后,将唐朝高度发展的文化和技术带向了世界各地,为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历史上将唐太宗李世民统治的时期称为“贞观之治”,它不仅是唐王朝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最璀璨辉煌的一段记忆。

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