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站能运行下去,就支持下➤➤

列传 卷六十九

+A -A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祖父温玉,是武则天朝代的户部侍郎、国子祭酒。父亲侃,为开元年间醴泉的县令,都是以操行儒雅受到赞许。绾天生聪慧,年仅四岁,就出类拔萃、敏识过人。曾有一次晚上款待宾客,要众人各自提出将座位中的器物以音韵四声读出来,各位宾客都没有说话,绾应声指着铁灯对应说:“灯盏柄曲。”众人都很惊奇。等到长大后,好学不倦,博通经史,九流七略,一览无遗,尤其擅长文辞,词藻结构清新韵足。崇尚玄理,沉静寡欲,经常独处一室,左右摆满经书,凝视满席书籍,非常宁静。内心明晰而运用隐晦,不求声名,每次写文章,羞愧于自白,不是知己的人不可看见。早年孤苦贫寒,以孝敬母亲而闻名,有时缺乏美味食物,脸上即显出忧虑。亲友劝说他去谋求俸禄,于是考取进士,调补为太子正字。天宝十三年(754),玄宗御驾勤政楼,考试录用博通坟典、洞晓玄经、辞藻宏丽、军谋出众的贤人,命有关部门提供食物,天黑才结束。选取辞藻宏丽外,还加考诗赋各一首。制举考诗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此时登科有三人,杨绾为第一名,被破格授予右拾遗。

天宝末年,安禄山反叛,肃宗在灵武即位。绾在贼军中冒着危险,披榛求食,赶着路程。此时朝廷正急需贤臣,等到绾赶到,大家都感到很高兴,升为起居舍人、知制诰。历任勋员外郎、职方郎中,仍然是知制诰。升为中书舍人,兼修国史。过去,对年龄大的舍人称为“阁老”,官署杂乱难以统计,称为“阁老”的人有五分之四。绾认为他们品秩同列,待遇同等,全都应平均分配,此举深受当时舆论称赞。

又升为礼部侍郎,向皇上分条目上奏贡举的弊端。

皇上诏令左右丞、各司侍郎、御史大夫、中丞、给、舍共同商议此奏文。给事中李訥、给事中李栖筠、尚书左丞贾至、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严武所奏议的内容与绾相同。

李訥等人的论述与绾相似,因文章长不写出来。宰臣们上奏说明举人旧业年月已久,很难速改,今年的举人还望能同意进行,来年再奉诏停止,仍然诏令礼部立即分条目上奏。代宗以废止进士科问题询问翰林学士,对答说:“进士制度由来已久,立即废除它,恐怕会耽误学业。”于是诏令孝廉与旧举同时进行。绾又上奏关于史贡孝悌力田以及童子科等考试,其孝悌力田应该具有实际意义,童子越来越多,不在常科,而都在岁贡,担心助长侥幸风尚。皇上诏令停止。又升为吏部侍郎,根据法则推举选用,精心考察人物,以办事公道受到称赞。

此时元载执掌大权,公卿大多依附他,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曾私下拜谒元载。载认为绾平时声望很高,在外表示对他尊重,内心实际却对他疏远忌恨。此时鱼朝恩死了,载将朝恩曾经出任国子监一事,认为尘污了太学,应该用名儒主理国子监,以明晰秩序,于是上奏将其提为国子祭酒,实际上想以散官安排对待他。载贪财冒犯之举越来越盛,天下之人都对杨绾评论称赞,皇上非常清楚这些,考虑到载在枢衡任职已久,没有马上将其罢免。仍将绾升为太常卿,任礼仪使,凭借绾用以将久废的祭祀礼节振兴起来,同时也来观察其成效。这年三月,载伏法,皇上于是将绾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绾德高望重,诏令公布后,朝野之人相互祝贺。绾多次表示恳请让位,皇上嘱咐语气加重,绾不敢推辞。

绾素以品德行为著称,质朴忠贞,车服俭朴,在位不到几个月,人心所归。御史中丞崔宽是剑南西川节度使宁的弟弟,家境富有,在皇城之南建有别墅,池馆台榭,在当时被称为第一,宽就在当天暗中派人将其拆毁。中书令郭子仪在..州驻扎,听说绾为相后,府内音乐减少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干承蒙恩宠,每次出入车马有一百多辆,也在当日减少车马,只留十匹而已。其余的闻风而动、将奢变俭的人不可胜数,移风易俗变化诸如此类。

绾患有痼疾,任职不久,中风,优待诏令在中书省休养,每次在延英殿引见,特别允许由人扶入。当时治理旧弊,惟绾是瞻,没有第二人承蒙宠爱。绾多次上奏请求辞职,又多次被皇上诏令回绝。等到绾病重,皇上每天派遣中使去住宅询问,御医在其身旁时刻守候。皇上听说他的病有起色喜形于色。不几天病逝,中使急驰马上奏,代宗震惊哀悼很久,辍朝三天。

又诏令文武百官到其宅第,派内常侍吴承倩吊唁,赠予绢千匹、布八百端。皇上非常惋惜,对朝臣们说:“上天不让我致力于太平,为什么将我的杨绾夺走这样快!装殓之时,我与众卿悲痛哀悼之情正同啊。”宰相辅佐君主死后受到如此恩遇,近年来还没有谁与此能相比。太常初谥号为文贞。诏曰:略。比部郎中苏端,性格疏狂,嫉妒其贤能,于是大肆诋毁,观点与之相异。皇上发怒,将端贬为广州员外司马。

绾以俭朴为乐,不曾留意自己家产。不过问生计,多次担任要职,无一区房宅,所得的俸禄,每月分发给亲友。思想明晰见识过人,盖如往哲微言,《五经》奥议,以前儒者们未知的东西,绾一看便知其精深至理。崇尚玄言,崇信释道二教,曾经著有《王开先生传》以表叙其意,文章因长不载。凡是所结交的朋友,都是当时名流。有的到他那里去的人,终日清淡,不曾追逐名利。有些客人想谋求职位,看见绾说话玄达,不敢提出,惭愧退下。大历年中(766~779),德高望重,天下雅正之士都争着投奔其门下,还有从数千里外来的人。以清正贤德改变雅俗,在当时可与杨震、邴吉、山涛、谢安为同类之人。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祖父温玉,是武则天朝代的户部侍郎、国子祭酒。父亲侃,为开元年间醴泉的县令,都是以操行儒雅受到赞许。绾天生聪慧,年仅四岁,就出类拔萃、敏识过人。曾有一次晚上款待宾客,要众人各自提出将座位中的器物以音韵四声读出来,各位宾客都没有说话,绾应声指着铁灯对应说:“灯盏柄曲。”众人都很惊奇。等到长大后,好学不倦,博通经史,九流七略,一览无遗,尤其擅长文辞,词藻结构清新韵足。崇尚玄理,沉静寡欲,经常独处一室,左右摆满经书,凝视满席书籍,非常宁静。内心明晰而运用隐晦,不求声名,每次写文章,羞愧于自白,不是知己的人不可看见。早年孤苦贫寒,以孝敬母亲而闻名,有时缺乏美味食物,脸上即显出忧虑。亲友劝说他去谋求俸禄,于是考取进士,调补为太子正字。天宝十三年(754),玄宗御驾勤政楼,考试录用博通坟典、洞晓玄经、辞藻宏丽、军谋出众的贤人,命有关部门提供食物,天黑才结束。选取辞藻宏丽外,还加考诗赋各一首。制举考诗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此时登科有三人,杨绾为第一名,被破格授予右拾遗。

天宝末年,安禄山反叛,肃宗在灵武即位。绾在贼军中冒着危险,披榛求食,赶着路程。此时朝廷正急需贤臣,等到绾赶到,大家都感到很高兴,升为起居舍人、知制诰。历任勋员外郎、职方郎中,仍然是知制诰。升为中书舍人,兼修国史。过去,对年龄大的舍人称为“阁老”,官署杂乱难以统计,称为“阁老”的人有五分之四。绾认为他们品秩同列,待遇同等,全都应平均分配,此举深受当时舆论称赞。

又升为礼部侍郎,向皇上分条目上奏贡举的弊端。

皇上诏令左右丞、各司侍郎、御史大夫、中丞、给、舍共同商议此奏文。给事中李訥、给事中李栖筠、尚书左丞贾至、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严武所奏议的内容与绾相同。

李訥等人的论述与绾相似,因文章长不写出来。宰臣们上奏说明举人旧业年月已久,很难速改,今年的举人还望能同意进行,来年再奉诏停止,仍然诏令礼部立即分条目上奏。代宗以废止进士科问题询问翰林学士,对答说:“进士制度由来已久,立即废除它,恐怕会耽误学业。”于是诏令孝廉与旧举同时进行。绾又上奏关于史贡孝悌力田以及童子科等考试,其孝悌力田应该具有实际意义,童子越来越多,不在常科,而都在岁贡,担心助长侥幸风尚。皇上诏令停止。又升为吏部侍郎,根据法则推举选用,精心考察人物,以办事公道受到称赞。

此时元载执掌大权,公卿大多依附他,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曾私下拜谒元载。载认为绾平时声望很高,在外表示对他尊重,内心实际却对他疏远忌恨。此时鱼朝恩死了,载将朝恩曾经出任国子监一事,认为尘污了太学,应该用名儒主理国子监,以明晰秩序,于是上奏将其提为国子祭酒,实际上想以散官安排对待他。载贪财冒犯之举越来越盛,天下之人都对杨绾评论称赞,皇上非常清楚这些,考虑到载在枢衡任职已久,没有马上将其罢免。仍将绾升为太常卿,任礼仪使,凭借绾用以将久废的祭祀礼节振兴起来,同时也来观察其成效。这年三月,载伏法,皇上于是将绾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绾德高望重,诏令公布后,朝野之人相互祝贺。绾多次表示恳请让位,皇上嘱咐语气加重,绾不敢推辞。

绾素以品德行为著称,质朴忠贞,车服俭朴,在位不到几个月,人心所归。御史中丞崔宽是剑南西川节度使宁的弟弟,家境富有,在皇城之南建有别墅,池馆台榭,在当时被称为第一,宽就在当天暗中派人将其拆毁。中书令郭子仪在..州驻扎,听说绾为相后,府内音乐减少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干承蒙恩宠,每次出入车马有一百多辆,也在当日减少车马,只留十匹而已。其余的闻风而动、将奢变俭的人不可胜数,移风易俗变化诸如此类。

绾患有痼疾,任职不久,中风,优待诏令在中书省休养,每次在延英殿引见,特别允许由人扶入。当时治理旧弊,惟绾是瞻,没有第二人承蒙宠爱。绾多次上奏请求辞职,又多次被皇上诏令回绝。等到绾病重,皇上每天派遣中使去住宅询问,御医在其身旁时刻守候。皇上听说他的病有起色喜形于色。不几天病逝,中使急驰马上奏,代宗震惊哀悼很久,辍朝三天。

又诏令文武百官到其宅第,派内常侍吴承倩吊唁,赠予绢千匹、布八百端。皇上非常惋惜,对朝臣们说:“上天不让我致力于太平,为什么将我的杨绾夺走这样快!装殓之时,我与众卿悲痛哀悼之情正同啊。”宰相辅佐君主死后受到如此恩遇,近年来还没有谁与此能相比。太常初谥号为文贞。诏曰:略。比部郎中苏端,性格疏狂,嫉妒其贤能,于是大肆诋毁,观点与之相异。皇上发怒,将端贬为广州员外司马。

绾以俭朴为乐,不曾留意自己家产。不过问生计,多次担任要职,无一区房宅,所得的俸禄,每月分发给亲友。思想明晰见识过人,盖如往哲微言,《五经》奥议,以前儒者们未知的东西,绾一看便知其精深至理。崇尚玄言,崇信释道二教,曾经著有《王开先生传》以表叙其意,文章因长不载。凡是所结交的朋友,都是当时名流。有的到他那里去的人,终日清淡,不曾追逐名利。有些客人想谋求职位,看见绾说话玄达,不敢提出,惭愧退下。大历年中(766~779),德高望重,天下雅正之士都争着投奔其门下,还有从数千里外来的人。以清正贤德改变雅俗,在当时可与杨震、邴吉、山涛、谢安为同类之人。

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