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品质
历史上的诸葛亮足智多谋,不但熟知兵法能够攻城略地,而且还会发展经济巩固城池。但是为什么诸葛亮不去辅佐曹操一统天下或者是辅佐孙权统一乱世,而最终选择了徒有虚名的刘备,造成三国纷争的局面。到底是什么,在左右着诸葛亮的选择呢?
诸葛亮在出山辅佐刘备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通过广大的朋友圈和他的人脉来搜集关于曹操的所作所为以及孙权的所作所为,最终发现曹操和孙权二人实在算不上君子。就从道义上来说,曹操是汉贼,他挟天子以令天下,是一个非常奸诈的人。而孙权虽然没有曹操如此恶劣,但是他也是在汉王朝奔溃的过程中大发横财,占有了东南一大块的土地,并以为自家产业。而相比起曹操和孙权来说,籍籍无名的刘备不但是当时汉献帝的皇叔,而且他还一心想要匡复汉室,并非为自己打天下。
因此,诸葛亮才选择了一穷二白的刘备。在这个精心挑选的过程中,诸葛亮高洁的品质,一览无余。因为诸葛亮本人是一个谦谦君子,一心想要报效自己的国家——汉王朝。所以他在选择的时候就一定要选择一个像自己一样品质高洁,忠君爱国的谦谦君子。在辅佐刘备的过程中,诸葛亮还非常的爱民,所以在后来刘备被曹操大军追击的过程中,几十万人民才会追随刘备迁徙。
因为诸葛亮有着高洁的品质,所以才会选择忠厚的刘备。这也许就是英雄间的惺惺相惜吧。
五丈原诸葛亮庙
诸葛亮,家喻户晓,三国时期跟着刘备打天下,谋略过人,他有着非常卓越的军事才能,当然,在文学上,也是非常出名的,有不少诸葛亮作的诗歌,传颂古今,他一生兢兢业业,立下很多汗马功劳,在诸葛亮死了之后,当地很多老百姓纷纷要求为诸葛亮建一个庙,这就是五丈原诸葛亮庙。
诸葛亮,自称卧龙先生。是当年刘备在严寒的冬天三次去了他住的地方,才请来的丞相。当年,他带着兵在五丈原跟魏国的兵队对抗,他当时是带着雄心壮志的十万大军,做好了很充分的准备去打这个仗,到了五丈原后,诸葛亮叫一些士兵做好打仗的准备,又叫另外一些士兵在五丈原种地,自力更生,而且他还特别对手下的人教导说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把军民关系搞好,和他们一起耕地种菜,收获粮食。
蜀国这么多将士在诸葛亮的带领下,在五丈原和老百姓的关系搞得非常和谐,诸葛亮的功劳。
诸葛亮在长年累月的作战对抗敌人之后,疾病缠身,死在了这个五丈原,在将近一两千年以来,这个地方已经成为有名的旅游景点,来这里的人非常多,更多的是敬仰着诸葛亮留下来的宝贵的智慧,让五丈原诸葛亮庙更充满着非常浓的文化气息和内涵。诸葛亮为了国家,为了社稷,非常之忠心。鞠躬尽瘁,把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发挥到最后,十分令人佩服。
诸葛亮对联
诸葛亮是谁就不用多提了,一部《三国演义》让他足智多谋,淡泊名利的形象深入人心,古今许多名人都对他有各种赞誉之词,诗圣杜甫简直将他尊为偶像,在二十多首诗中都提到了诸葛亮。而武侯祠更是遍及中华大地,其中的许多对联也很好的反映了丞相的一生。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是清代著名学者赵翼为成都武侯祠撰写的对联,上联取他的军事事迹,下联谈及他的治国方略。据载,诸葛亮在蜀国对西南蛮夷恩威并施,使他们心悦诚服,《三国演义》中也有数次擒获敌首的故事,这使他能安心的面对其他二强的压力。而诸葛亮在建设国家方面也很有一套,古人曾说诸葛亮建设蜀国是王者的治理方法,适合伊尹周文王周武王一样的人物,给予诸葛亮很高的评价。
而河南的武侯祠剑走偏锋,一副对联把与诸葛亮相关的两篇文章嵌入其中,《梁父吟》是诸葛亮隐居时候做的,借晏婴的故事说明在作者做官后的大度胸怀,反映了诸葛亮对国事独有的看法;《出师表》也是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几乎每个人都能背出其中的句子,其中如对联一样尽显老臣拳拳之心,令人感动。而历史也证明了,诸葛亮既无愧于丞相的使命,也无愧于忠臣良相的要求。
其实与诸葛亮相关的对联并不止这些,关于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又岂是只言片语能够概括?
上一页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