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认识毛泽东少年开始职业革命家生涯
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时文乡(现为文家市镇中和乡)苍坊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胡氏家族世代以农耕为业,无人靠读书做官。但是,重视男童的启蒙教育,却是这个家族代代相传的古训。再穷的胡家男孩,也能保证得到启蒙教育。家境贫寒的胡耀邦,正是在宗族的资助下,完成了初小和高小的学业。
胡耀邦的家乡是中共活动的中心地带,他的父母和哥哥姐姐都参加了革命。在家族的影响下,少年胡耀邦投身革命的热情越来越强烈。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国内政治局势陡然逆转,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途夭折,原来生气勃勃的中国南部陷入一片腥风血雨之中。那一年胡耀邦12岁,正在高小读书。9月20日清晨,胡耀邦和同学们看到操场上聚集了很多当兵的,就嘻嘻哈哈地趴在学校围墙的豁口上看热闹。他看到一个穿着白色土布褂子的高个子走到队伍前高声讲话,一打听才知道,这个人就是毛泽东。
参加革命后胡耀邦才认识到,那天他目睹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秋收起义。
1930年5月,胡耀邦回乡担任少年先锋队队长兼儿童团团长,从此告别学校,开始了自己作为职业革命家的一生。
35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
1950年2月成都解放后,胡耀邦前往南充担任川北区(当时相当于省级行政区)党委书记、行政公署主任和军区政委。这一年,胡耀邦35岁,可以说是“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
1952年夏天,胡耀邦奉调进京,到青年团中央工作。在这以后的14年,胡耀邦一直负责共青团的领导工作,先后担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第一书记。
那时胡耀邦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要主动到青年群众中去,年轻人腼腆,你不主动去结交他,他才不理你呢。”一天晚上,他跟团中央机关的几位同志说:“走,到少年宫玩去。”到了门口,却被几个少先队员把着门不许进。胡耀邦笑着向少先队员求情:“让我们先进去看看,不动手,不吵闹。”后来还是一位工作人员认出了他们,才把他们带进去。
1962年11月10日胡耀邦带职下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1964年11月,调任中共中央西北局(辖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省区)第三书记兼陕西省委第一书记。
那时的陕西一穷二白、生产落后、农民生活困苦,胡耀邦上任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夜以继日地工作。由于过度劳累,他病倒了。一位前来探望他的老同志说:“我进了潼关以后,看到关中的麦子长势喜人,看来今年要大丰收。陕西肥了,耀邦瘦了!”
1966年“文革”开始后,胡耀邦是最早被拉出来示众、批斗的中央委员,也是被大规模围攻并直接遭受肉体摧残的领导干部之一。
平反冤假错案
掀起“真理标准大讨论”
1975年7月,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的邓小平提出要“整顿中国科学院,加强领导”。一个月后,胡耀邦“出山”,任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在中科院举行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大会上,胡耀邦激情洋溢地挥动着手臂说:“40年前的今天,我们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长征。40年后我们再干一件大事,进行新的长征,把中国建设成四个现代化的强国!”
1977年,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刚一上任,他就一心想要纠正“文革”中被“四人帮”颠倒的是非和扭曲的思想。平反的过程阻力重重,但胡耀邦从不退缩。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建国以来的冤案、假案、错案,不管是哪级组织,哪一个领导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有人挑衅地问:“毛主席批的怎么办?”胡耀邦斩钉截铁地回答:“照样平!”在胡耀邦的带领下,全国各地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共有300多万人得到了平反。
除了平反冤假错案,胡耀邦还十分重视纠正在“文革”中被扭曲的理论和思想。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全国震动。这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这篇文章审阅把关的,正是胡耀邦。文章发表的前几天,胡耀邦最后一次仔细审阅了文章,在提出两点修改意见后说:“我认为可以了。”这篇载入史册的文章就此诞生。
文章发表当天,新华社作为国内头条新闻全文转发。第二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9家中央和地方报纸全文转载。一场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就这样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有人这样形容文章的作用和冲击力:“中国,就像一个疲惫瘫软的旅人,突然服用了兴奋剂,一下子又恢复了青春活力,马上生机勃勃起来。”
6年批阅群众来信2000多封
平均每天一封
1980年2月,胡耀邦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1981年6月,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1982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按照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不再设中央委员会主席这一职务)。在任期间,年届古稀的胡耀邦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献给了工作。
据《人民日报》报道,胡耀邦从1979年到1985年6年多的时间里,共批阅群众来信2000多封,平均每天都要批阅一封。1984年10月,旅日华侨韩洪烈给胡耀邦来信,谈到由于他父亲在“文革”期间被遣送农村,弟弟韩仲元失去上学机会,走上了犯罪道路被判刑,刑满释放后没有工作,一家三口生活很困难,希望有关部门能为他安排工作。胡耀邦对这封信非常重视,并作出了妥善处理。
深入基层、关心民众是每一位跟胡耀邦共事过的人对他的共同印象。1985年秋天视察西北时,胡耀邦一行住进当地一个兵站的两层楼。随行工作人员安顿他上楼休息后,便在楼下打起扑克来。玩了一会儿上楼去,却发现胡耀邦不见了,大家全都慌了神儿,赶紧问门口的哨兵:“看见总书记出去没有?”哨兵摇摇头。找了半天还是没有,只好又问那个哨兵:“看见个小老头儿出去没有?”哨兵说:“看见了,一个人往那边的村子去了。” 当工作人员找到胡耀邦时,发现他正盘腿坐在一户农家的炕上,跟一群老汉们聊得兴高采烈呢。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在北京与世长辞,走完他73岁的革命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