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站能运行下去,就支持下➤➤

真实的魏武帝曹操:狡诈却不失为汉末英雄能臣

+A -A

曹操(155年7月18日 -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在碣石海边(今北戴河)留下的这一“吞吐天地之志”的《龟虽寿》名句,千年间激励了无数后来者。不过,这位病故时仍是东汉丞相、魏王的古代著名统帅和诗人,在戏剧舞台上总被刻画成白脸奸雄,小说《三国演义》中更在他身上添加了诸多妖魔化的故事。蜀汉遗臣陈寿所写的《三国志》和宋代司马光主创的《资治通鉴》,对曹操还以其子孙追谥的“魏武帝”尊号相称,并比较客观地称颂了他统一了天下三分之二的雄才大略,从正史记载中作了充分肯定。

一些古人论及东汉末至三国史时贬曹尊刘,是出于封建正统观,认定一家独占的龙座转与他姓便是篡逆。其实按照唯物史观,判定当权者功过的主要标准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起什么作用,而不是看面南称孤者姓刘还是姓曹。刘邦身后四百年的不肖孙辈治国无道,阉竖外戚专权,黄巾造反继之以军阀混战,使天下户口丧亡五分之四以上。腐朽的刘姓王朝大失人心、按封建天命观也算“气数已尽”,因而刘备、诸葛亮打出“匡复汉室”旗帜亦应者寥寥,重建北方安定局面的曹魏代汉势在必然。何况曹操的江山是靠自己打下,汉献帝一直是他供养的傀儡,纵然取而代之又何“篡”之有?

189年董卓率军进京后,曹操作为校尉追随袁绍起兵,只有自散家财招募的几千本乡兵马。在十八路讨董诸侯中,他却最具战略眼光,有最高超的统兵伐谋之术,六年间便发展了10万军队并控制了一片相对安定的青州(今山东)地盘。当时各派军阀对黄巾造反者大肆屠戮,如皇甫嵩一仗便斩首30万首级堆积成山称为“京观”,曹操却在青州安抚收编30万黄巾部众,安置老幼后选几万精壮组成起家的军队。汉献帝被董卓部将追逐,北方实力最强的袁绍和其他诸侯也不肯收容,在饭食不济的危难之际被曹操接到许昌。这位得到合法任命的曹丞相便可“挟天子令诸侯”,攻打谁都能用“奉诏讨逆”名义,取得最有利的政治地位。

“军无辎重则亡”。供养军队是以经济实力为后盾,曹操平定北方的关键在于定都许昌后便于196年实行屯田。他的士兵多是从黄巾军收编的庄稼人,擅长农耕,连年出兵各个击破吕布、袁绍、刘表等部就此有了粮秣保证。相比之下,在淮南原称兵多粮足的袁术得到传国玉玺便忙于称帝,尽力搜刮所辖两州的财力大造宫室,结果百姓或逃或亡,经济崩溃导致军队溃散,其本人也在饥饿中吐血而死。曹操扫平袁氏等短见无谋之辈,又在北方全面推行征收令,让劫后余民回乡生产,残破荒废的中原终于恢复了一些生机。他连战连捷后,受骄傲和急性情绪主导,准备不足和不习水战时又匆忙南征,结果于208年败于赤壁,一统天下的愿望就此落空。不过曹操的挥戈四方和苦心经营,毕竟为后来建立魏国在三足鼎立中成为最强者奠定了基础。

在东汉末年并起的群雄中,统军和战功最卓著者非曹操莫属,其才能恰恰由特定的经历磨炼而成。以出身“四世三公”自夸的袁绍,曾让文人陈琳写檄文骂曹操是“赘阉遗丑”,论据便是其父为宦官曹腾养子。曹操祖上究竟姓曹还是姓夏侯,时人也称“莫能审”。出身高层又因家世不正倍受歧视,造就他既自强又自卑的两重性格,遇事多谋却也常显阴毒的一面。曹操年轻时曾任县令和基层军官,熟知民间和兵卒的疾苦,又以其很高的文化素质长于临阵总结,写下兵书十万字,又是为《孙子兵法》加注的第一人。曹操最大的敌人刘备也对这位并列英雄者最为敬佩,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便说:“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先帝每称操为能”。论起诗文,曹氏父子更是大家手笔,其文才武略留下诸多可借鉴的篇章。追思东汉末和三国史迹以丰富今人思维时,我们更会回想起一代伟人的著名词章——“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