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乱世多少群英,多少沙场多少泪,多少英雄转头空,最后三国尽归于西晋,用剩者为王来说司马懿家族最恰当不过了,为什么司马懿家族能成为最后的大赢家呢?我想说的是三国最韬光养晦的除了贾诩之后,就非司马懿莫属了,胜利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HOLD得住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相比袁绍、曹操、孙策等英雄豪杰来说,司马懿可谓大半生是被低估的,甚至说是主动装傻装病来掩饰自己的大智慧,因为司马懿深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职场潜规则,在曹魏初期谋士辈出的时候,司马懿几乎是碌碌无为的,按照司马懿家族的威望被举孝廉入仕位居高位是没有一点问题的,按照个人能力来说,那就是更没有问题了,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聪明名扬于天下。
但从司马懿的个人履历来看:前半生的司马懿,在家宅了7年没有出山。建安十三年接受曹丞相征召,为丞相府文学掾,这年他已是三十而立之年了,但是他还是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的才华,赤壁大战,没有参与;合肥大战孙权,没有参与;潼关大战马超;也没有参与;一直到曹操死去,长达十二年的时间,他没有在任何大事上有所作为。罗贯中先生笔下的司马懿出场非常晚,一直到第94回才正式走上前台。此时,赤壁之战已经过去了20多年,曹操、关公、刘备、周瑜等风云人物早已不在。第94回,司马懿登场擒孟达,如果曹魏不用司马懿,那么孟达不死,孟达不死,那么洛阳、长安两都可以图取,曹魏政权可灭。可见,诸葛亮先生北伐,上天安排了司马懿,司马懿作为诸葛亮一生的敌人,导致诸葛亮,一生都走在无功而返的路上。
中年的司马懿还是没有出人头地,但司马懿在夺嫡之争里,下血本押宝曹丕,而且他的眼光很准,压中了,一夜暴富。在曹操时期的司马懿还是很懂得装傻装憨的,因为曹操很早就说了司马懿这个人鹰眼狼顾,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也曾梦见三马同槽,说的都是司马懿家族会出厉害角色,会夺了曹魏的政权,曹操非常怀疑甚至想杀他。
曹丕上位,凭之前多年朋友交情,作为曹丕手下的老红人,司马懿终于能混出个名堂了。“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顷之,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黄初二年,司马懿就做到了尚书右仆射;五年,假节,加给事中,录尚书事。魏文帝年间,司马懿屡屡升迁。黄初年间司马懿平步青云,并成为曹丕的三个托孤大臣之一。
司马懿中晚年还是没有绝对的掌权,因为同样托孤大臣中,曹爽还是绝对的话语权,所以司马懿用装病的方式夺取了曹爽的兵权,才算是司马懿真正大权在握了。”
司马懿能够大权在握,定乾坤,得感谢一个人,那就是他一生的敌人——诸葛亮;司马懿这家伙也太能装了,其实按照实力,智谋,兵力等综合条件,司马懿是不会输给诸葛亮的,但司马懿愣是装作不如诸葛亮,遇见诸葛亮大军就躲,任由诸葛亮大军辱骂,长年坚壁清野。在我看来,这才是司马懿最大的成功之处,一方面用诸葛亮来消耗曹魏大军实力,借诸葛亮之手斩杀曹魏大将,将自己政权上的劲敌逐一消灭,最终让自己大权在手。另一方面就是对诸葛亮是爱大于恨的,诸如诸葛亮百般侮辱自己还是不生气,反而问抓来的奸细问你家丞相饮食如何?空城计时,我相信司马懿作出不杀进城去,是经过一番很深的衡量的。杀进去,孔明身边这点兵马自然不是司马大都督十五万大军的对手,但是,在魏国皇帝曹睿及朝中部分元老对司马懿非常不信任的前提下,孔明被消灭了,司马懿也就没有存在价值,天鸟尽、良弓藏,没有了利用价值,被卸磨杀驴,不是没有可能的。司马懿的智慧由此可见不是一般的高明。死去多年的曹操,对司马家族如此殚精竭虑地取代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肯定是十分后悔当初没有杀了司马懿。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司马懿能辅佐三代主公,最后让司马懿家族大权,不能不说这家伙太沉得住气了,用杨慎的《临江仙》来赞美司马懿,完全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