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警卫是指用武装力量对人员、重要机构或设施等实行警戒保卫。
古代的皇帝和王公大臣们其实也需要警卫的保护,我们看了很多影视剧中都有这样的部队,比如那个电影《锦衣卫》。
那历史上关于警卫的历史真相如何呢,来看看宋朝和明朝这两个朝代的吧:
宋朝警卫部队规模最庞大
宋朝禁军规模之庞大、体系之复杂,都是以往所没有的。
开国皇帝赵匡胤,曾任后周禁军将领“殿前都点检”,又是通过兵变坐上皇帝宝座的,深知警卫部队的重要,所以,他格外重视禁军的组建,营建禁卫精兵的同时,又收编地方军,扩充中央禁军,构筑出了史上最庞大的国家警卫部队。
宋太祖开宝年间,全国军人37.8万人,其中禁军便有19.4万人。后来每位皇帝都重视禁军的建设,宋太宗至道年间全国军人66.6万,其中禁军35.8万。到宋仁宗庆历年间,全国禁军达到了82.6万。
值得注意的是,宋朝禁军不只保卫皇帝,还保卫国家疆土,为国出征,所以有的驻屯地方,但大部分护卫京城,驻扎于汴京城外。禁军很讲究训练,《水浒传》中的林冲便是汴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其枪棒功夫尤其出色。
“京军”中担任皇帝警卫任务的“精兵”,要求日日练武,骑兵每天五练,步兵每天四练。
宋朝国家领导的警卫体系,主要由“殿前司”、“侍卫司”、“御前忠佐军头司”、“皇城司”、“骐骥院”等几部分组成,总称为“三衙禁军”,每个司内又细分若干单位,承担不同警卫任务。
在皇宫和皇帝身边的贴身警卫,都是从庞大禁军中优选出来的,分为“班”、“直”两批人,轮流上岗值勤。
宋代禁军不少都是摆设,仪式化明显。因为禁军实在太多,到国力下降时,连军饷都没有。宋神宗赵顼便曾为此感叹道:“穷吾国者,冗兵也。”后来,朝廷每年都进行一次禁军整并。到南宋时,禁军的规模便缩减很多。
明朝引入秘密警察侦探最到位
到了明朝,对国家领导人的保卫更为严密。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引进了现代警卫制度中的“秘密警察”制度。在尚未称帝时,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太祖)便建立了自己的直属警卫团———“侍卫上直亲军拱卫司”,称帝后次年又扩编为“亲军都督府”。
明代军事单位分卫、所,卫的负责人称为“卫指挥使”。在全国军队卫、所基础上,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撤销了此前的皇家警卫团“亲军都督府”和“仪銮司”,创造了一支新的皇家警卫力量———“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简称“锦衣卫”。
随后又组建了“旗手卫”、“府前军卫”等十二个禁卫机构,总称“上十二卫”。十二卫的指挥权不属于明朝的国防部“五军都督府”,而是由皇帝直接掌控。
“十二卫”体系中,数锦衣卫最厉害,“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与汉武帝时的“绣衣直指挥使”差不多,但规模和权力更大。
明成祖朱棣对这套安保体系很青睐,篡位当了皇帝后便恢复了一度被朱元璋撤销的锦衣卫镇抚司,并将十二卫亲兵扩充为二十二卫,建立了一套比汉唐更先进的、“军队与警察”相结合的国家领导人保卫体系。
这“警察”,就是负责京城区域巡逻、维护治安的五城兵马司。
更恐怖的是,朱棣设了“东厂”,这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秘密组织,厂主都是皇帝宠信的太监。朱见深(明宪宗)当皇帝时又设立了“西厂”。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与东厂一样,是臭名昭著的秘密警察机构。
锦衣卫、东厂、西厂与正常的警卫力量,织成了明朝强大的国家领导人保护网,对社会控制空前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