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在承德行宫突然病逝。他死在英年,继其位者是年仅六龄的载淳。咸丰临终时将幼子托孤于载垣、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而与咸丰久有矛盾的恭亲王奕,同权欲极重的慈禧太后联合。于是,发生了“顾命”与“垂帘”的夺权斗争,其情势云谲波诡,惊人心魄。这次宫廷争斗的幕帏和结局,已不是秘密。而与宫廷上层互谋皇权、生死拼杀的同时,久控东南军政大权的湘淮大将,也在紧张而诡秘地议谋此事,既鲜为人知,又颇令人费猜。
曾国藩研究的逐步深入,湘军将领拥立曾民的谜底渐被揭开。曾氏久受压抑,周围大将为集团着想,趁乱之际谋划让曾国藩黄袍加身,这种可能存在。但是,说才露头角的左宗棠,也有谋位之想和行动,令人难以置信。然而,据论者揭示,却言之凿凿,其过程较曾国藩漫长,行为亦更诡秘。
左宗棠已有过与洪秀全联合造反的行动。
左宗棠“但愿长为太平有道之民”的愿望破灭,又认为“当今国事败坏已极,朝廷上下相蒙,贤奸不分,对外屈膝投降,内部贪污腐化,外敌侵略无已,各地盗贼纷起”。而满人入主之后,一直对汉人防范压迫。因此,他对清廷统治不满,期望有个开明的汉族政府,来取代腐朽的满族王朝。
洪秀全相似,因久取科名不第,想起而目建功业,那时他就想与洪秀全一起推翻清王朝。
野史却又都有记述,所言也非空穴来风。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写道:“当太平军围长沙时,左宗棠曾去见洪秀全,论攻略建国策略”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120页。,秀全不听,宗棠夜间逃去。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中说:“左宗棠尝投奔太平军,劝勿倡上帝教,勿毁儒释,以收人心。……不听,左乃离去,卒为清廷效力。”《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中)。肖一山《清代通史》、张家昀《左宗棠:近代陆防海防战略的实行家》、稻叶君心源《清代全史》等,皆有类似记载。
野史的描述,更加绘声绘色。其中以黄小配《洪秀全演义》(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重印。描述最详,中心内容不外乎上述正史的记载。
左宗棠所以隐身东山白水洞,原因不光是避乱,同他去与洪秀全密谋有关系。因为如令清政府得知有灭族之罪;从太平军中逃走,洪秀全对他也不会善罢甘休。
咸丰的怀疑。上述咸丰询问郭嵩焘时就说:“左宗棠不肯出山,系何缘故?”还正告说:“当出为我办事!”而洪秀全见左宗棠深夜逃离,曾派一队人马追赶,追赶不到而入山搜捕。那支队伍也打听到了他的隐身之处,前去捕拿。左氏在逃离洪秀全时,也马上离开白水洞,辗转去了湘潭。
左宗棠曾欲造反的记载,换一个思路,便真有可疑之处。
左宗棠虽出山为六年湘幕,但他始终不安心,一有机会就要转入山林。
曾国藩很有希望,才为之筹饷、筹械,“外援五省,内安四境”,为湘军的斗争,为镇压太平军出了大力气。
咸丰未加调查,便下旨欲把他“就地正法”。这怎不令左宗棠心寒!
肃顺等人,一起出面救护,才保住了左氏的一条命。
咸丰下旨,让他以四品京堂候补,助曾国藩镇压太平军。但左宗棠心里如何想?他对清政府的寡恩、对洪秀全的农民政权,两方面皆失去了信心。一个心有大志的左宗棠,差一点点被皇帝下旨正法,他如何再能对清朝忠心不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