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站能运行下去,就支持下➤➤

唐朝科举考试中的那些趣事唐朝科举考试中的那些趣事(2)

+A -A


科举考试 说起科举考试,本是件严肃正经的事,是读书人视为生死一战的大事,然而在这样正儿八经的场合下,也会出现些让你噗嗤一笑的趣事。现列举几件发生在唐朝时期科举考试中的新鲜事:
考试时喝墨水以解渴
在宋人笔记《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
礼部贡院试进士日,设香案于阶前,主司与举人对拜,此唐故事也。所坐设位 供张甚盛,有司具茶汤饮浆。至试学究,则悉彻帐幕毡席之类,亦无茶汤,渴则饮 砚水,人人皆黔其吻。非故欲困之,乃防毡幕及供应人私传所试经义。盖尝有败者, 故事为之防。欧文忠有诗:“焚香礼进士,彻幕待经生。”以为礼数重轻如此,其 实自有谓也。
原来,在唐宋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种类很多,并非是所有人考中了都是进士。选拔进士,只是科举考试里面的一个门类,叫做“进士科”。而朝廷对待进士科的考生,待遇也很不错。在进行进士科考试的时候,主考官和考生们要举行对拜仪式,对考生很是尊重。朝廷不但是在礼仪上重视进士科,在物资上也是如此。参加进士科的考生,每个人的座位都有许多物品,比如茶水。在考试的时候,根本不用担心口渴,连有蚊虫叮咬,朝廷也考虑到了,送上了帷幔。
可是,在“明经科”考试的时候,待遇就大大降低了。考生的作为上没有帷幔,没有坐具,连最基本的茶水都没有了。那么,万一口渴怎么办呢?“渴则饮 砚水”,渴了就喝砚台里的墨汁,于是许多考生嘴巴都是黑漆漆的。
选才标准重长相
唐朝人才辈出,但唐朝的选才标准却有点怪。《选举志》提出的标准是:一曰身,就是体貌丰伟;二曰言,就是言辞辩正;三曰书,就是楷法遒美;四曰判,就是文理优长。这四条标准,第一是看长相,第二是看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是看书法,最后才是看文章。诗人罗隐就为此吃了亏,他诗写得不错,但长相却让人不敢恭维,因此屡试不第。
进士家人待遇大不同
唐朝人赵悰,多次参加考试都考不上,家里人讨厌他,也讨厌他老婆。有次岳父家搞聚会,请了戏班子来表演,人人都有座,唯独不给赵悰老婆设座。演出看到一半时,有人来报,说赵悰中进士了,家里人一听,迅速把赵悰老婆请进来,给她披上衣服,换好凳子,然后继续看演出。
是金子还得需要些运气才能发光
唐朝末期,举子包谊文采不错,他却得罪了主考官刘太真,刘太真曾发誓不让包谊考中。第一场考试过后,刘太真想缓缓,第二场考试再将包黜退,让他多高兴会儿。第二场考试后,刘太真又放他到第三场,想让他再高兴会儿。第三场考试后刘太真没录取包,拿着名单去找丞相,当时正值朱泚之乱不久,名单中有个姓朱的,宰相很不高兴,让刘太真换人。惊惶之下,刘太真已经想不起其他举子的名字,只记得包谊,结果包谊高中。
主考官的辛酸事
贺知章做主考官,录取的进士和举子们的期望不符,引起公愤,举人们围攻贺府。贺知章架起梯子爬上墙头,趴在墙上回答举子们的质问。
韩愈的坎坷进士路
韩愈19岁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次,次次不中,到第四次才考中。别以为这下光明了,要成为公务员,吏部那里还要考一次。韩愈又考三次,次次不中。考不上就走后门,给宰相写信,连续三封石沉大海。又登门拜访,三次上门次次被轰回来,走后门不行,回来接着考。32岁时,考上了。
王维扮乐师中科考
王维参加科考,想走后门无门,听说公主喜欢音乐,于是穿上花花绿绿的衣服,打扮成乐师,抱着琵琶去见公主,被公主相中,一举而登第了。
李贺不能参加科考竟因为他老爸
唐朝诗人李贺的老爸叫李晋肃,这“晋肃”和“进士”谐音,犯了家讳。就因为这,李贺一辈子不能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

赞助本站